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读城计划:一场以“学生证”为媒介的城市对话
大众网

4月26日早晨,趵突泉,正在学习美术的邢成帆支起画板,刻画着泉水的波纹;中午,明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汉服少女的裙摆扫过千年宋韵的苔痕;黄昏,融创乐园的过山车上,大学生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春夏之交,趵突泉的水声、大明湖的垂柳、方特欢乐世界的尖叫声正交织成青春的乐章。

近日,济南市针对大学生推出的“青春礼遇”政策,如一阵春风迅速席卷全市60多家景区和餐饮单位。从“369畅行卡”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到方特66元特价门票,再到芙蓉街美食折扣,这些“真金白银”的福利,让大学生们直呼“太香了”!

城市交通“开绿灯”

“我特别喜欢济南的趵突泉,现在有了‘369畅行卡’,免费坐公交地铁!”山东师范大学的郝志鑫兴奋地说。他提到的“369畅行卡”,正是济南“青春礼遇”政策的核心福利之一。据了解,大学生通过人脸识别开通后,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一个月。马上要毕业的邢成帆说道:“我就喜欢来看泉水,经常背着画板去各个景区采风写生,现在更方便了。”邢成帆说,如今各项优惠政策,让他更喜欢济南了。

这项政策覆盖了济南市主要交通网络,尤其惠及长清大学城的学生。以往,从长清到市区景点需要辗转多趟公交,单程花费近两小时,如今经过地铁换乘,时间能缩短一半。“以前周末懒得动,现在每周都约同学去市区逛。”郝志鑫笑着说。

对大学生受访者来说,景区优惠更是“重磅惊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千佛山风景区等60余家单位推出学生专属折扣,其中济南方特东方神画的日场门票从185元直降至66元,降幅达64%。“66元玩遍方特,这性价比绝了,以前可不敢想!”正在实习的大三学生白全发告诉记者,他已是方特的“常客”,“以前185元得攒好久,现在说走就走。”

大学生这样“薅羊毛”

优惠虽好,人潮却成了“甜蜜的烦恼”。白全发说道,“刚推出优惠时,方特入口人山人海的!”但是很快他就摸索出对策:周二下午人最少!”记者采访发现,工作日午后和阴雨天气成为大学生们的首选时段,部分景区甚至出现“周末适量、周中火爆”的反常现象。

在超然楼排队打卡的大学生,登上楼阁,不想错过每一个角度的拍摄;黑虎泉的虎头雕塑,被大学生P成表情包登上校园热搜;女大学生身着清朝格格装,在大明湖畔重现电视剧里的场景;这是属于他们别样的“游泉打卡”方式。

除了玩,吃也是重头戏。大四考研“上岸”的学生史益宁是芙蓉街的“美食侦探”,“锅盔老板认得我,直接打八折;把子肉‘满15减5’,鸡叉骨买一斤送半斤——学生证就是折扣卡!”这些藏在市井中的小优惠,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你要是去曲水亭那个茶馆听曲,大学生59.9元两个人,老板还会送你一杯香喷喷的茉莉花茶,在那一坐就是一下午!”史益宁笑道。

值得注意的是,优惠并未设置时限,而是长期有效。白全发说:“随时能去,反而更愿意规划。”这种“细水长流”的策略,避免了短期扎堆,也让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从“流量”到“留量”

而在章丘明水古城,青石板路上传来环佩叮当响声。济南大学汉服社的女生们提着裙摆走过千年宋韵的街巷,绣花鞋踩过斑驳的苔痕,宛如从《清明上河图》里走出的画卷。“我也是趁着这个优惠来玩,济南真的又美又好,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非常友好,汉服和造型花了199元,这套正常要299元,学生优惠了100元。”在曲水亭街的汉服体验馆里做造型的大三学生邢艳笑着对记者说。

“这些优惠很实在,通过这段时间的连续游玩,我真想毕业后一直留在济南。”史益宁感慨道。一位来自山东女子学院的大学生带着手机支架在趵突泉拍视频,很多人在围观,大家都在夸奖拍得好,还有阿姨请求大学生为她们拍照,她笑着答应,“三、二、一!”大家在笑声中拍下了一张张照片。她也开心地说:“现在趵突泉对学生有优惠,我可以想来随时来了,为阿姨们拍照,和大家一起游玩,我自己也非常高兴。”

这种温暖正在转化为归属感。据了解,济南正计划推出”青春礼遇2.0”版本,将优惠延伸到实习、就业等领域。近年来,全国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济南另辟蹊径,通过生活体验培养学子的归属感。

把“读城计划”塞进行囊

从公交地铁的“开绿灯”,到景区大门的“弯下腰”,济南用一场全方位的“宠爱行动”,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份“青春大礼包”装着的不仅是优惠,更是一座城市向年轻一代伸出的橄榄枝。当青春遇见泉城,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大学生们在趵突泉边打卡、在芙蓉街大快朵颐时,济南已悄然播下了一颗颗“留人”的种子。从“玩得起”到“留得下”,这场关于青春的“礼遇”,或许正是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最美注解。

这里有解码千年文脉的古建寻宝之旅,有科技与文旅碰撞的职业盲盒体验,有千泉竞涌的沉浸式游泉打卡,更有专属大学生的“文旅大礼包”与“人才培育计划”。无论是用镜头捕捉泉城光影的摄影大赛,还是助力国际传播的青年志愿团,或是链接产教融合的数字文旅人才谷仓。当大学生们把“读城计划”塞进行囊,开始深度探索一座城市,这场以学生证为媒介的城市对话,无形中搭建起了青年与城市共创未来的平台。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