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所持大唐通关文牒的内容首次完整出现在第二十九回。其内容为: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简单来说,文牒开头表明这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官方文书,强调唐僧是奉旨取经。接着提到泾河龙王事件,即李世民魂游地府,观音指引取经。最后“不灭善缘,照牒放行”是关键,要求各国不得阻拦唐僧。

这份文牒代表着大唐帝国对取经事业的支持和背书,由于当时大唐国力强盛,在周边国家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各国国王看到文牒后,出于对大唐的尊重和敬畏,都不敢懈怠,纷纷给予唐僧师徒方便和礼遇。此外,文牒中还暗示了唐僧取经是受佛教庇佑,这对于一些信仰佛教的国家来说,也增加了他们对唐僧的敬重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