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钓中有钓底渔获多的说法,因为自然水域中底层进食的鱼类品种更多一些。但是当气温开始飙升时,底层鱼类大多只能在早晚阶段进食,因为只有这两个阶段浅水才比较凉爽。相对来说,高温季节中上层的鱼类更好钓一些。原因很简单,底层鱼类喜凉怕热,但是中上层鱼类喜暖怕寒,所以草鱼、鲢鳙、翘嘴、白条会非常活跃。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些鱼类喜暖或者耐热的本质,其实是对高溶氧的需求。

高水温时深水缺氧,浅水高温但是高溶氧,这是为何气温越高时这些鱼类越是在浅水层活动的原因。凡是钓浮,都需要找准鱼层,因为鱼层会因为水温、溶氧条件发生变化。而中上层鱼类跟底层鱼类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不存在鱼道或者鱼窝的概念,总是逐温逐氧和逐食,什么水层舒服就在什么水层,而不像底层鱼类那样什么地形舒服就在什么水层。找水层,对于浮钓鲢鳙和翘嘴是最为常见的。浮钓翘嘴尤其是在筏钓大翘嘴的时候,找不到鱼层是钓不到鱼的。对于浮钓鲢鳙来说也是如此,不然窝点有气泡,还真的未必钓得到鲢鳙。

鲢鳙对溶氧有极高的需求,这也是中上层鱼类的共同特点。所以浮钓鲢鳙大致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气温越高鱼层所在水层越浅,气温越是凉爽鱼层所在水层就会越深。其实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气温非常高,那么水温就会比较高,水温跟溶氧是成反比的,所以高温水条件下深水层必定溶氧不足,所以鲢鳙一定在浅水层。如果水温比较凉爽,深水层并不缺氧,鲢鳙就会在深水层,在深水层的原理就更加简单了,浅水层怎么都不如深水层安全,所以只要深水层溶氧条件适宜时,鲢鳙一定不会涉险到浅水层活动。

钓鲢鳙较为适合晴天垂钓,阴天也行,关键是风力不能大。因为刮风可以改善溶氧,鲢鳙所在的水层会比较深,找鱼层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风力不同,对水层改善效果也不同。刮风还会造成窝点难以形成的现象,同时还会吹跑钓组,所以说浮钓鲢鳙最关键是选择一个风小的天气。晴天微风时,温度高、风力小,最适合钓鲢鳙。我们都知道高温季节更适合钓下雨天,这是因为雨水的注入可以降低水温提升溶氧,但是更适合钓底层鱼类,这种天气底层鱼类更加活跃,鲢鳙会藏在不知道什么水层的深水层,所以垂钓难度更大一些。

除了根据气温、天气条件来大致判断水层,还可以通过漂相、中鱼率的情况来判断鲢鳙所在的水层。在手竿钓鲢鳙时,使用的饵料必定是比重轻、雾化好的饵料,有入水就开始雾化变轻的特点,所以说漂相大概率是缓慢变化的。再加上鲢鳙的进食跟任何鱼类都不同,不会咬住鱼钩,所以漂相一般都不会那么明显。要注意缓慢动作中的停顿、加速,都可能是鱼钩入口的一种表现。如果有漂相,但是提竿的时候全是空枪,一般来说是钓浅了,需要把浮漂座往上拉一拉钓深一些。如果有漂相,而且幅度非常大,一般是钓深了,鱼层在上方,夸张的漂相是因为鱼蹭到鱼线造成的。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提竿之后子线上有鲢鳙的黏液,那是应该钓深点还是钓浅点呢?还要注意,钩间距不当也会造成难中鱼的现象,需要根据饵料比重、风力大小调整钩间距,确保下钩在饵料雾化的水层。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