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去中化”再提速:明年底前,美国市场iPhone将全面“印度制造”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正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其在美国销售的大部分,甚至全部iPhone均由印度工厂组装生产。这一战略调整不仅反映出苹果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方面的加速推进,也是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与地缘政治压力加剧背景下作出的深思熟虑的布局。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目前苹果每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数量超过6000万部,占全球总销量的约28%,对应营收接近650亿美元。

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些产品的生产任务从中国大规模转移至印度,苹果面临的挑战可谓不小。知情人士透露,这意味着苹果需在印度的iPhone年产量基础上至少翻倍,才能满足美国市场的全部需求。
这一进程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推动力:其一是苹果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高度敏感,包括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其二则是美国前总统、现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重返政坛后,围绕“对等关税”提出的新贸易政策,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制造出口至美国的成本与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依旧是苹果iPhone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角色正迅速上升。
在截至2024年3月的12个月内,苹果在印度共组装了价值约220亿美元的iPhone,同比增长近60%。这一跃进,既得益于苹果与印度政府在制造业政策上的深度合作,也与其主要代工厂商的本地布局密切相关。

在实际操作层面,富士康仍是苹果在印度最大的合作伙伴,其位于印度南部的工厂承担了大部分iPhone装配任务。同时,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也逐步崛起,凭借收购纬创与接管和硕在印业务,成为苹果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苹果已经能够在印度完成包括高端Pro版本在内的所有iPhone机型的组装工作,标志着印度制造能力已逐步向成熟阶段迈进。
不过,转移组装地不等于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目前,iPhone所需的数百种核心零部件,尤其是高端芯片、摄像模组、触控组件等,仍大量依赖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供应商。因此,从全球视角看,苹果的“去中化”仍处于初期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印度全链条制造”尚需时间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在特朗普公布其新版“对等关税”提案后,苹果从印度出口至美国的iPhone数量迅速上升。这一现象表明苹果正有意识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对华进口关税风险。

而在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暂不征收对等关税,无疑为苹果加快调整供应链结构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
虽然苹果已承诺在美国境内进行总计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但目前尚未有计划将iPhone生产回迁至美国本土。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美国本土制造成本高昂,缺乏完备的电子零部件产业链,短期内难以与印度、越南等国相抗衡。
下周,苹果将发布新一季度财报。届时,投资者与分析师将密切关注公司高层是否透露有关关税变化、供应链重构对未来利润率与成本结构的具体影响。这场悄然推进中的全球生产重构,不仅将影响苹果未来数年的运营重心,也可能成为国际科技企业应对地缘政治冲击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