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修护赛道重塑,谁是新的“规则制定者”?
青眼

修护功效赛道,似乎正经历着一场全面的“信任危机”。

从宏观市场表现来看,2024年舒缓修护功效市场已达1782.46亿元,同比增长8.81%,消费者需求依旧相当旺盛。

但与此同时,据青眼情报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认为自己使用的舒缓修护功效护肤品“达到或高于预期”的消费者,较2023年下滑了17.11个百分点。

表面上依旧蓬勃发展的修护功效市场,正在经受消费者信任的考验,基础研究与功效机制的迭代迫在眉睫,修护概念的底层逻辑正等待被改写。

那么,当一场从需求端到创新端的产业革命即将开始,品牌该如何撕开需求缺口?又如何重塑行业规则?青眼深度剖析了当下修护市场表现,以及以可复美为代表的修护赛道头部玩家,力求从中找到修护功效的新方向。

敏肌修护新需求,谁来满足?

不可否认的是,敏感肌需求与修护市场,正在成为每一个品牌增长的助推剂。

“敏感肌可用”“强化屏障”“缓解泛红”“根源修护”……各种各样的功效宣称层出不穷,似乎每一个消费者都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护功效产品。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青眼情报针对当下舒缓修护功效市场进行了超千人的消费者调研发现,虽然舒缓修护功效类产品市场认知度极高,94.28%的受访者均表示使用过相关产品,但同时,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正在逐渐下滑,认为产品实现了预期效果的消费者占比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30岁以下受访者中有36.21%认为产品“无效或未达预期”,而这一数据在30+的熟龄受访者中甚至达到52.43%,另有4.79%的3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基本没有效果”。

▍截自《2024中国化妆品年鉴》

从这一方面来看,蓬勃发展的修护市场,并未实现更细致、更深入的修护功效;层出不穷的修护功效产品,也难以满足近半数消费者的进阶需求。而在青眼看来,消费者对修护产品心态的转变,更多也来自于其认知的升维。

早在十余年前,修护功效仅仅是一个较为小众的细分市场,且大多由皮肤科医生们主导,除科学的药物治疗外,功效简单的补水、保湿类产品成为大多数消费者日常护肤的首选,配方纯净的补水喷雾等产品一度风靡于敏感肌市场。

但随着市场教育的进阶以及法规的不断健全,护肤市场进入“功效元年”,科学护肤的风潮之下,消费者也意识到了表皮修护的重要性,诸多“治标不治本”的修护类产品开始被抛弃,能够缓解更多皮肤问题的真功效产品开始占领市场,修护市场也开始由“保湿维稳”进阶至“表皮修护”时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皮修护类产品更多是修补皮肤的“外墙”,无法从根源提升皮肤耐受力,更多时候,熬夜、紫外线、压力、刷酸、光电项目、极端环境温度变化、甚至是皮肤的物理摩擦、近年的“口罩因素”等诸多现象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到损伤,甚至透过表皮层深入基底膜层乃至真皮层。

与此同时,据青眼情报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超70%的消费者希望通过舒缓修护功效护肤品提升肌肤耐受力,与2023年同期需求相比提升了7.66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消费者迫切想要解决“从根源降低皮肤敏感、泛红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已成市场共识。

显然,当前不少产品都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才让怀抱着“根源修护”目标的消费者如同“隔靴搔痒”,总是失望而归。

不过,青眼也注意到,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重视“基底膜”这一表皮层与真皮层营养置换的关键,针对“基底膜”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曾打造出行业首款胶原修护次抛的可复美,近期就完成了其王牌单品“胶原棒”的全面升级2.0版本,而其中的核心成分,正是国内首个针对性研究基底膜屏障的独家专利胶原蛋白——重组IV型胶原蛋白。

可以预见的是,修护市场的消费者信任,即将在新的起点被重塑。

从“表皮层”到“全皮层”

颠覆传统修护范式

当然,要想真正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必须搞清楚当下进阶的消费痛点究竟在哪里。

从青眼情报消费者调研数据来看,当下的修护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其一,基础敏感肌用户,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皮肤干痒泛红、改善角质层薄等;其二,熬夜、晒后修护等多场景下的急救修护;其三,更具针对性的医美术后修护

▍截自《2024中国化妆品年鉴》

在这其中,肌肤耐受力、干痒泛红、医美术后修护等需求增长尤为明显,而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针对110多万消费者调研也证明了这一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量消费者在“长期修护”的需求基础上,开始越来越多地期待快速褪红舒缓的功效,多场景的“即时复合修护+舒缓功效”成为最为关键的需求点。

但事实上,能够将多种需求集中于一款产品之中,并不算容易。首先,品牌需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从“表皮层”突破至“全皮层”,这也是品牌实现技术跃迁的关键。

作为皮肤的“地基”,基底膜所起到的骨架支撑作用至关重要,在这之中,IV型胶原蛋白以不溶性网络形式存在于基底膜中,对维持基底膜结构的完整性起到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够通过补充缺失的胶原网络恢复基底膜的支撑性,还能够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修护。

简单而言,抓住IV型胶原蛋白就等于抓住了基底膜乃至真皮层修护的关键,而上文所提及的可复美独家专利成分“重组IV型胶原蛋白”,正是国内首个针对性研究基底膜屏障的专利胶原蛋白

不过,国内针对Ⅳ型胶原蛋白的研究虽少但并非没有,可复美与其背后的巨子生物此次公开的研发成果,突破性究竟在哪?

青眼梳理了巨子生物的技术路径发现,这一技术不仅首次实现了与基底膜屏障完整性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科学验证,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还从生物活性、分子结构、纯度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已然打破了当前Ⅳ型胶原蛋白的应用壁垒。

例如,专利重组Ⅳ型胶原蛋白能够作用于基底膜12个靶点,激活包括I型胶原蛋白、III型胶原蛋白、Ⅳ型胶原蛋白、VII型胶原蛋白、XVII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12大核心关键物质,还能深入真皮层、降低血管通透性,靶向根源舒缓褪红。此外,该成分独特的双拉链环状构象让其能够与基底膜结构更加匹配,精准参与修护调控。同时,专利重组Ⅳ型胶原蛋白还解决了杂质难去除、胶原易碎片化等问题,让高质量量产成为可能。

目前,这一创新突破的核心技术成分已被应用于可复美近期推出的王牌单品“胶原棒2.0”中。

为夯实配方体系,在重组Ⅳ型胶原蛋白的基础上,可复美以5种重组胶原蛋白「天然序列重组IV型胶原蛋白(IV型)、重复序列重组I型胶原蛋白(HLC型)、天然序列重组I型胶原蛋白(I型)、天然序列重组III型胶原蛋白(III型)、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Mini小分子型)」为核心,构建了“全皮层胶原强修护体系”。其中,HLC型、I型和III型主要作用于表皮屏障修护,IV型作用于基底膜并向下渗透至真皮层根源褪红,而Mini小分子型可以直达真皮层深入修护;

还打造了Ⅳ型✖GEM快舒缓增效体系协同抗炎舒缓效果,以及GHP高保湿体系强化锁水效果的同时,保持并优化了1.0版本的清透好吸收不粘腻质地,全维度提升产品功效以及肤感。

据SGS的检测报告显示,可复美胶原棒2.0可实现10分钟快速舒缓,褪红效果达96.02%,2小时屏障强韧修护力提升26.09%,能够针对“即时复合修护+舒缓功效”需求,解决痘印红、日晒红、运动红、高低温冷热循环红、光电项目红、化学刷酸红、物理刺激红七大极限场景下的皮肤泛红问题。

可以说,这一系统性的突破,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单一产品的简单迭代,而是对重组胶原蛋白开发与应用规则的重塑,一场新范式变革正在进行中。

重构胶原修护生态话语权

虽然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第三方功效验证结果都显示,重组Ⅳ型胶原蛋白在修护舒缓功效赛道有着无可取缔的突破性效用,但事实上,不论是修护的产品标准,还是重组Ⅳ型胶原蛋白在修护市场的应用与认知程度,都并不算高。

据美丽修行大数据,2025年舒缓功效商品中,使用最多的成分TOP10分别为透明质酸钠、泛醇、尿囊素、烟酰胺、精氨酸、积雪草、生育酚乙酸酯、马齿苋、柠檬酸和四氢甲基嘧啶羧酸,重组胶原蛋白并未入榜。

从这一方面来看,可复美此次新品的突破,更像是正在重构“胶原修护”的行业话语权,让“胶原修护”的强大功效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也让重组胶原蛋白更切实地参与修护功效消费需求的每一个层级。

与此同时,当修护层级与靶点成为判断产品修护力的基准线,由重组Ⅳ型胶原蛋白为核心构建起的“全皮层”修护概念,或许将拉高“修护+褪红”赛道的准入门槛,重构消费者们对于功效修护产品的判断标准,而可复美无疑正是这一标准的先行者。

当然,可复美之所以能够取得“技术定义”与“标准制定”的先手优势,本质在于其背后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超20年的深耕,凭借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中国的技术定义权。

事实上,早在重组胶原蛋白刚刚起步的初期,巨子生物就率先实现了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实现重组胶原蛋白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重大突破,这也让巨子生物成为全球早期实现量产并商业化生产重组胶原蛋白的企业。

在此之后,巨子生物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取得研发的新突破,打造出了“专利成分-临床验证-产品矩阵”的闭环生态,真正成为了涵盖原料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的功效护肤“全能选手”,而此次的重组Ⅳ型胶原蛋白以及“可复美胶原棒2.0”的问世,无疑就是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研发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巨子生物财报数据显示,仅2024年,巨子生物研发支出就达1.06亿元,同比增长42.1%。今年,巨子生物再次获得欧睿国际认证“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航人”。

当修护功效的战场从表皮层推进到全皮层,这场以重组胶原蛋白为突破口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重塑功效护肤行业的创新坐标系。

可以说,从原料创新的“中国方案”,再到修护思路的颠覆式革新,以可复美为代表的中国功效护肤品牌,正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市场标准的反向输出与重新定义。这场关于修护功效的价值革命,或许正在书写“中国智造”的新范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