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观楼介绍
位于昆明市城区西南的滇池又名昆明湖,是滇中高原上的断层陷落湖泊,面积约占三百平方公里,有“高原明珠”的美誉;大观楼又名近华浦,就座落在滇池以北的湖滨,与太华山(西山的一部分)上的太华寺遥遥相望,这里风光旖旎、景色气候宜人,更加上其门前长联的典雅而蕴意动人的词句,使大观楼成为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驰誉四海的文物保护游览胜地。

大观楼初建前夕,于明朝万历末,曾有湖北名叫乾印的和尚云游到近华浦讲经,听经者络绎不绝,因而在此创立一“观音寺”,后因吴三桂起兵,干戈扰攘,毁于火中,其建筑规模,已无考知。乱平之后,于清朝康熙二十五、二十六年间(公元1686—1687)始在此临水处建起大观楼,楼止二层,为云南巡抚王继文所建;至乾隆中(约公元1765年)孙髯游大观楼有感,作一百八十字长联。联由名士陆树堂以行书书之,刻悬于楼前门两侧,咸丰七年(公元1857)因兵火被毁。


大观楼长联既毁,其词句脍炙人口,是海内传颂,脍炙人口,是海内传颂,气象宏伟,深邃,脍炙人口,为古今句颇多,被冠之以“海内第一联”、“古今第一名联”等殊荣。“古今第一长联”、“古今第一名联”,使大观楼。

大观楼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由察使翟觐光(一作锦观)增建成三层。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兵乱,楼、额和联被毁,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提督马如龙重建,时如今之所见,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九年(公元1883年)云贵总督谭钧培,都曾修如旧制,髯翁长联于十四年(公元1888)改为今日所见,其为剑川近代书法家赵藩所书。


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县,生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随父任来滇。孙髯博学多识,重名一时,却不肯应科举为仕,看破功名富贵,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曾广交诗人墨客,在大观楼上聚会赋诗。孙髯晚年贫困,在昆明圆通寺后咒蛟台卜卦为生,改名咒蛟老人,后有女儿将其迎养至弥勒县,直到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病卒,墓至今尚在。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入园及登楼均采用实名制预约模式
旅游攻略
游玩路线规划
1.经典路线:公园正门(北门)→大观楼→近华浦→大观南园(庾园)→滇池畔


2.休闲路线:上午9点到达公园→大观楼周边漫步、拍照→大观楼码头乘船游览滇池→附近品尝云南特色美食→下午月季园(或怀古廊、涌月亭)


3.摄影路线:清晨入园→杨柳步道→大观楼→(秋冬季节拍海鸥与银杏)→庾园


游玩时间安排:公园开园时间是早7:00-晚19:00,停止入场时间为19:00。
交通路线
公共交通
公交直达:可乘4路、22路、52路、95路、97路、100路、104路、124路、131路、166路、183路等公交到大观公园。
地铁+公交
昆明机场:地铁6号线→东部汽车站,换乘3号线→东风广场站,转52路公交
昆明高铁南站:地铁2号线→东风广场站,转52路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