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资本重注下的太空“淘金”赛道正被激光点燃。
近日,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冲出的一匹黑马--上光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股权融资,穗银资本、上海沉朴、工大股权等投资机构强势入局。此次融资为上光通信的技术研发、产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未来十年最有潜力的卫星激光通信领域。
一、什么是卫星激光通信?
卫星激光通信,顾名思义,是利用激光光束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在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之间搭建起信息交互的桥梁。成功实现了信息的跨空间传输,构建起一条高速高效的太空信息“高速公路”。
在卫星激光通信的庞大体系中,依据激光传输所处环境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为两大关键领域。其一是真空环境下的星间激光通信,主要应用于不同卫星之间的信息交互,确保卫星间数据的顺畅传递;其二是大气环境下的星地激光通信,承担着卫星与地面站之间信息沟通的重任,实现了太空与地球表面的紧密联系,使得卫星获取的数据能够及时反馈至地面,地面的指令也能精准传达给卫星。
典型的星地融合网络
二、卫星通信产业链分布
卫星通信产业链可以分为空间段、地面段以及服务段,主要包含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
1.卫星制造
卫星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包含结构系统、供电系统等;卫星载荷环节包括天线分系统、信号再生处理分系统以及星间路由、陀螺、测控仪、信标、路由、馈电等。
其中,卫星平台包括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结构系统、星务系统、测控系统和热控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涉及的元件和技术最为复杂,因此其成本占比也最高,占据了全卫星平台的30%;有效载荷会根据卫星的功能进行调整,按卫星的各种用途主要分为:可见光相机载荷、相控阵雷达载荷、通信载荷、红外相机载荷等。
2.卫星发射
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以及发射服务。卫星发射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中,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行业壁垒高,研发周期长,投资大。主要负责单位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其他也多以非上市公司为主。
3.地面设备
地面设备包括天线系统、发射系统等,移动站主要由集成式天线、调制解调器和其它设备构成;用户终端包含设备上游关键零部件及下游终端设备。地面设备向卫星发射信号的同时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是地面与太空之间通信的特殊桥梁。主要有:固定地面站指固定在地面的地面设备;移动站是由舰船、飞机甚至汽车搭载的,它们由于载具的移动性而被称为移动站;用户终端则是指卫星电视、广播、宽带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等。相关上市企业有海格通信、北斗星通、航天环宇、雷科防务等。
4.卫星运营
卫星运营及服务主要包含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定服务等。我国卫星运营商有北斗导航运营商、遥感数据运营商、卫星通信运营商等。应用服务的场景多种多样,包括:遥感与成像、移动通信、宽带连接、卫星导航、紧急响应与灾害救援、广播、IoT与M2M、卫星远程医疗等。根据SIA数据,与用户侧相关的地面制造(终端)、卫星服务等为卫星产业的重心所在,2021年卫星服务实现收入1180亿美元,占卫星产业的比重达到42.3%。
三、国内卫星激光通信技术企业或将弯道超车
近年来,国内众多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卫星激光通信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启了商业卫星激光通信的新赛道。
1.上光通信
上光通信成立于2020年11月,继承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星间激光通信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其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是基于相干探测体制的高速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用于在同轨、异轨卫星之间建立激光星间链路。
在产品布局方面,上光通信已形成完整的卫星激光通信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卫星激光通信终端采用相干探测体制,具有高速率、高精度、轻量化等特点。
在产业链布局上,上光通信与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光迅科技等国内头部光芯片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引入Marvell、Credo等国际电芯片供应商,构建了稳定的供应链体系。2024年,公司投入1.5亿元扩建8000平方米数字化生产基地,产线扩建之际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拓展方面,上光通信已成为星网GW项目、上海垣信G60星座的核心配套商,并与中科院、银河航天等科研机构和商业航天企业保持深度合作。
2025年2月,上光通信完成微小卫星首轨激光通信终端交付,并开始交付银河航天首颗星激光通信终端。
2.氦星光联
氦星光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目前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自成立以来,氦星光联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10 Gbps星载核心器件研发、40 Gbps高速处理机开发及在轨验证、我国首个民营全自主可控超高速星地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及在轨验证、面向卫星卫星互联网的第三代低成本可量产超高速星间双向激光通信终端研发。
2024年2月3日,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民营自主可控的超高速星地双向激光通信终端在广东阳江海域搭载捷龙三号火箭顺利升空。同年9月,“氦星梁溪双子星”在山东海阳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将完成从100 km至4000 km不同星间距下双向10 Gbps高速通信以及三星同轨/异轨组网。随后几天,氦星光联双子宇航暨良渚星座激光通信终端项目在江苏无锡梁溪区卫星产业研制基地正式投产。这也是国内首条年产近400台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批产产线,属于国内目前最大产线。
3.上海聿凡领光
聿凡领光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激光通信子系统——光传输部分,属于激光通信终端厂商的上游供应商。2024年9月,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聿凡领光全链路产品线
在激光通信子系统集成领域,聿凡领光掌握包括光纤光学集成、嵌入式软硬件控制、结构热控以及空间环境可靠性等专利技术。公司已实现100%国产化方案,产品覆盖窄线宽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全链路产品,地面、航空、航天多个等级,具备小型化、低功耗、高可靠、高性价比等优势。在应用端,公司成立仅6个月即完成子系统核心部组件多型号在轨应用并形成批量产品交付。
2025年4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由上海聿凡领光交付的多台收发一体光纤放大器产品,后续将在轨加电,进一步开展激光建链相关验证,助力大型卫星星座星间、星地高速激光通信数据传输得以实现。截止目前,聿凡领光累计在轨的光传输子系统及部组件数量已达14台,展现其强劲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4.蓝星光域
蓝星光域成立于2021年,目前已掌握激光通信链路和组网技术、终端总体技术、捕获跟踪技术、地面等效测试验证技术等。据公开消息,仅去年一年蓝星光域就完成了3次总额数亿元的融资。
作为我国首家完成星载激光通信终端交付并在轨验证的商业航天公司,蓝星光域交付的第一套正样产品于2022年5月发射入轨测试。
2024年9月,蓝光星域数十套最新批次的星载激光通信终端LX-Z4通过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完成相关检验与验收,正式实现批量化交付,实现蓝星光域第四代星载激光通信产品的在轨验证。
LX-Z4 批量交付
2025年4月1日,蓝星光域星载激光通信终端LX-Z4,随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也是LX-Z4的第二批次发射,目前该公司累计在轨5台。
小结
随着SpaceX星链计划、“国家星网计划”等工程加速推进,卫星激光通信凭借其“超高速率、高安全性、小型轻量化等”杀手锏,正成为低轨卫星星座组网的尖端秘钥。或将在这场重塑全球通信格局的角逐中,成为最硬核的“变量”。
来自:光电汇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5-27-29日举办的两机展和激光在两机(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及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