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要不要给农村的父母补缴养老保险?听我给你算算账
王土吉

最近网上又兴起了一股城乡居民补缴养老金的热潮,每年都来一阵儿,搞得有些人犯迷糊,不知道要不要给农村的父母补缴养老金。

这事儿其实不复杂。

如果你是为了尽孝心,我觉得可以补缴,毕竟也没有多少钱嘛。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国家福利,能占便宜,我觉得补缴没有必要。

因为从收益角度来说,除了北京和上海这俩地儿外,全国其他的地方补缴养老金没有意义。

原因是啥听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咱们把这个账算一算。

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包含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其中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承担,中央确定一个最低标准,各地地方政府可适当的再提高。

建制以来,中央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月的55元提高到123元。

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补贴这三块儿,合起来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成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参保人可以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你缴费越多财政补贴的就越多。

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待遇为累计储蓄额除以139。这个139啥意思呢?是你60周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对应的计发月。

城乡居民养老金主要靠的是国家财政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纳,所谓的地方财政补贴少的可怜。

接下来我把全国城乡居民养老金最高的上海和全国平均水准的河南,两者做一个对比,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城乡居民养老金全国第一的上海市:

2025年上海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为1490元/月;

然后是个人账户。上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从800元到7300元共有7档,上海市对这七档的补贴标准对应为270元到730元。

就是你个人缴费不白交,你个人缴纳800元上海再补贴270元。上海的最高档7300元,国家补贴730元,差不多有10%了。

上海市最低档的补贴和最高档的补贴差额是460元。

一年460元,假设上海居民张大妈城乡居民保险缴费了15年,总共收到的补贴差额是6900元。

拿了国家补贴小7000块钱也还行吧。

我们再看再看中部人口大省河南省。

以河南郑州为例,2024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是215元,比上海差远了。

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从200元到5000元共15个档次,2023年省级政府补贴标准对应为30元到340元。

河南郑州最低档的补贴和最高档的补贴差额是310元。

一年310元,假设郑州居民王大妈城乡居民保险缴费了15年,总共收到的补贴差额是4650元,不到5000块钱。

所以一年缴纳200元和一年缴纳5000元,大家觉得意义到底有多大?

自己判断、选择吧。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账很容易算清楚,但这不是我今天要聊的重点,我想说一说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地区差异。

我们还拿上海和河南做对比。

假设说上海居民张大妈已经在上海城乡居民保险缴费了15年,那么她年满60周岁可以申领的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每月1490元;

个人账户储存额含个人每年缴费800元和政府每年补贴的270元,再加上利息总额共2万6000元。

所以张大妈个人账户月养老金是26000除以139,就是187元。

基础加个人,上海张大妈到手的养老金是1490加上187共1677元。

就这1677元,已经相当于其他地方的职工养老金了。

不得不说上海是真有钱,养老金是真高。

再看河南郑州。

假设郑州居民王大妈每年缴费是最低档的200元,连续缴纳了15年,到60岁退休的时候她能拿到的养老金:

政府基础养老金每月215元,加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21元,合计是236元。

上海张大妈一个月是1677元,郑州王大妈一个月是236元。这就是河南和上海的差距,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杠了,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你河南王大妈每年缴纳200块,人上海张大妈每年缴纳800块呢。

所以张大妈养老金领的多很正常啊。

别急,我们让郑州王大妈也缴纳到和上海张大妈一样的800元档,再重新计算一下:

郑州居民王大妈每年缴费800元档,郑州每年的补贴是120元;同样缴纳800元的上海张大妈,上海的补贴是270元。

每年少150元,连续15年或者更多年就是几千块上万块。

最最关键的是基础养老金,上海的1490元是河南的将近10倍。

这个差距是你个人缴纳多少都抹不平的。

所以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你是河南人,想给父母补缴最高档5000元的养老保险,其实收益不大占不了国家多大便宜。

除了河南,全国其他地方都大差不差,是同样的逻辑。


我国的城乡居民保险不仅是制度内部不同地区和同地区城乡之间,差异很严重。而且不同保险的国家财政补贴,差距也非常的大。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平均每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保险领取人,每月分别获得国家财政补贴为2160.7元、509.1元、168.9元。

机关单位和企业职工获得的国家补贴各达到城乡居民的12.8倍和3倍。

大家看清楚了啊,这不是什么多缴多得,这是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

很明显,国家财政对城乡居民的补贴非常不公平。

据统计近七成的城市老人主要依靠养老金,而乡村老人主要靠自养和子女赡养,因此“超龄农民工”现象屡见不鲜。

有意思的是中国现收现付主导的职工养老体系,实质是乡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养老。

比如最近让网友们热泪盈眶的外卖骑手缴纳社保,现收现付制的社保让骑手的当期收入减少,也削弱了他们赡养农村父母的能力。

另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行的分档“累进式”,然后财政分档补贴的缴费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将更多补贴发放到了具有较强缴费能力的人身上,违背了财政补贴促进分配公平的初衷。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就农村老人一个月拿200来块钱的养老金,到底是保险还是保障?

城乡居民医保已经可以在居住地参保了,目前来看大城市确实虹吸了很多小地方的医保基金。

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只能在户籍地缴纳,大量城镇常住居民无法在居住地参保。

原因我开头也分析了,真要放开的话,我的河南老乡们会组团去上海参保。

所以说,户籍在今天依然很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都2025年了,中国城乡之间收入、人口、教育、医疗等多项社会资源,分配依然很不均衡。

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也不敢说。

因为现在大家只在乎大国崛起,没人关心小民幸福。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