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此刻的我,仿佛被污浊笼罩,周身都透着不自在。恍惚间,归乡的渴望愈发强烈——我想回纽约,不,更确切地说,我想回到中国。费城,这座美国曾经的开国首都,如今却深陷泥沼。目之所及,许多区域竟沦为丧尸横行的炼狱。为何会如此?在全美人口最为稠密的十大城市中,费城的吸毒者占比高居榜首。
新浪微博
4月中旬,团队一行五人,怀着忐忑与好奇,实地探访了臭名昭著的费城毒品街——肯辛顿大道,这条街道甚至被戏称为“海洛因沃尔玛”。踏入费城地铁的瞬间,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脏乱差的公厕。我们从距离市中心5公里处乘地铁出发,一路上的景象颠覆认知。车厢里,购票乘车的我们反倒像格格不入的异类。刚一上车,便撞见一名疑似吸毒者瘫倒在地,那副模样令人不寒而栗。
新浪微博
肯辛顿大街漫长,途经五站地铁。为确保拍摄安全,我们决定每到一站,先下至站台观察周遭环境。可刚抵达第一站,眼前的场景便让我惊愕不已:一名疑似药物过量的人在站台边缘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下。都说纽约是世界的纽约,可此刻我却真切感受到,费城才是那个最真实的美国缩影。200多年前,费城曾孕育着独立的火种;200年后的今天,这里却成了吸毒者的天堂,随处可见丢弃的吸毒工具。
在地铁站台,我们轻易便捕捉到疑似毒品交易的画面。那两人鬼鬼祟祟的模样,昭示着这里毒品交易的猖獗。而在肯辛顿大街后续的三个站台,映入眼帘的只有令人作呕的景象,恶心、更恶心、超级恶心,这样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内心的震撼。鼓足勇气后,我们冒险走出地铁站,踏入这条毒品交易如同买卖香烟般随意、便捷的街道。近距离接触那些如同“僵尸”般的瘾君子时,我与他们的距离最近不足一米,恐惧瞬间将我淹没。街道上、树旁,随处可见神志不清、行尸走肉般的身影,那种场景,比我在巴勒斯坦时所经历的还要可怕。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警察的工作该是何等艰辛,面对如此乱象,出勤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走进街边一家小店,试图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店内的小哥用英语告诉我们:“这里其实很安全。”这番话让我们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甚至还拍起了自拍,全然没意识到危险正悄然逼近。
可就在自拍结束后,前方出现疑似毒品交易人员,团队伙伴急忙提醒我绕道。画面中央,那个身着黑色外套、扎着小辫的瘦高男子,敏锐地察觉到摄像同学小周正在拍摄,顿时情绪失控,大声呵斥我们删除视频。尽管小周迅速关闭了录像功能,但男子仍怒气冲冲地冲过来,一巴掌重重打在小周头上,瞬间鲜血从他眼眶涌出。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拼命向地铁站逃窜。
幸运的是,地铁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后,立刻赶来帮忙并报警。警察迅速抵达现场,询问情况的同时呼叫了救护车。就这样,摄像小周人生第一次坐上了美国的救护车。然而,后续的遭遇更令人咋舌。在美国,叫救护车意味着高昂的费用,起步价便是300美元。
更让人无奈的是美国医疗的效率,小周在急诊室苦苦等待近3个小时,脸上的伤口都快结痂了,医生才姗姗来迟。简单检查后,仅凭借触碰判断并无大碍,而关于医疗费用,所有人都含糊其辞,我们根本无从知晓账单金额。
回顾费城的现状,不难发现背后的社会根源。美国2024年因药物过量,即非法毒品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约6.3万人。费城,这座曾经的美国工业重镇,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去工业化浪潮后,逐渐被边缘化。工厂纷纷倒闭,工人阶层或失业,或陷入困境,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失去希望的底层民众,在绝望中渐渐沉沦,为毒品泛滥提供了温床。
在肯辛顿大道,一条完整的毒品产业链清晰可见:毒瘾者、毒贩、忙着收拾残局维持表面秩序的警察,以及收取高昂医疗费的医院,每个环节都“默契”配合,彼此依存,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溃烂的一角。这里虽留存着众多美国开国遗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在地,也是史泰龙励志电影《洛基》的取景地,可如今却沦为堕落的深渊。费城的困境,实则是美国社会问题的缩影。
当然,费城之行也并非全是阴霾。为安抚受伤的摄像小周,我们前往一家台湾菜馆用餐,试图慰藉他受伤的身体与心灵。在那里,来自台北的老板和老板娘热情相助,为我们提供创可贴、药膏和棉签。那一刻,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人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两岸一家亲”的温暖驱散了部分阴霾。
最后,我想郑重告诫大家:一定要远离毒品,珍视生命。2024年,中国公安机关有208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奋战在缉毒一线的英雄,他们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与安宁,向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