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需求爆发
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并行计算架构,大大降低了GPU编程的门槛,使得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利用GPU的强大计算能力进行非图形领域的计算。
2011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英伟达GPU在处理深度学习任务上的能力。随后,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发展和GPU性能的不断提升,GPU正式进入人工智能领域,至此,人工智能才真正迎来了高速发展。

尤其是从2023年开始,英伟达H100系列GPU芯片,其性能大幅提升,同时Chat GPT-4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始爆发,AI智能体、AI大模型、AI玩具、AI端测产品迅速放量,这些产品的放量同时又反哺智能算力需求,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日前联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市场规模将达2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90亿,可见市场需求之大。

而智算中心做为以算力为核心,融合数据、算法、应用等要素,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提供高效计算服务的平台。在人工智能刚开始爆发的时代,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在众多算力公司中,中中贝通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2025年4月21日,中贝通信公告,公司与北京万界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算力服务合同,合同金额为4.41亿元,一季度已合计新增订单18亿,再加上2024年未交付合同41亿,总共在手订单约达60亿,大量订单为后续公司利润提供了保障。

那么中贝通信是如何拿下如此多订单的呢?
抓住市场机遇,把智算中心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一方面中贝通信拥有优质客户群体优势,中贝通信依托5G新基建业务,在通讯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拥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大客户,公司为其提供5G新基建、网络建设与维护等服务。
要知道这四大通信企业是中国拥有大数据最多的公司,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们对于算力的需求可想而知,中贝通信抓住机遇,结合公司优势,已完成全国多个智算集群的部署,包括武当智算集群、三江源智算集群、上海松江智算集群等,覆盖湖北、青海、上海、安徽、宁夏等地,总算力规模超过1.4万P。

另一方面公司部分集群采用国产算力设备,如华为910B集群,并通过绿色能源(水电、光伏)降低能耗,PUE值低至1.2以下,成本优势明显。
并且中贝通讯加大智算中心的建设,合肥智算中心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投资8.5亿元,可实现6000P智算算力,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5000P智算算力,通过高性能AI算力服务器集群及智算调度与可视化运维平台,为AI企业与科研院所提供服务,为订单交付打好基础。

最后,总结一下
在这个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中贝通信凭借在通讯行业深耕多年,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及广泛的业务布局和优质客户资源,不断签订合同大单。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智算中心,保障后续交付能力。未来,随着各种机器人的的量产,对于智能算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中贝通信的确定性已然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