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我是陶医生,五年磨一剑。
2020年我发布过儿童疫苗接种攻略(参见:),之前还发布过更早的版本。之后的五年,很多同道每年发布类似的攻略/方案,也有不少粉丝给我发私信催更,但我一直按兵不动。一方面是因为积累的变化不够多,另一方面是我想搞个大创新,全球从未有过,难度很大。
现在,这个大创新来了——将儿童,成人,老年人整合在一起的、 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接种攻略,自中国开始!很多观念有重大更新,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值得细细品味。
直接上图,下面我做整体解释和逐品解释。

整体解释
A 从【疫苗接种攻略】到【预防接种攻略】
两字之差,沧海桑田。弃用【疫苗接种】改用【预防接种】,这意味着崭新的疾病预防时代到来——疫苗被颠覆了。
谈到预防接种,以前大家只知道打疫苗。疫苗的原理就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或其他免疫机制,以预防疾病。
疫苗的原理永不变,但预防接种的武器库扩容了——不是疫苗但胜过疫苗的 呼吸道合胞病毒长效单克隆抗体(呼合病毒单抗,英文商品名:Beyfortus,中文商品名:乐唯初), 在2024年正式入列。美国疾控中心偷懒到这种程度, 直接违背科学,将 Beyfortus挤入“疫苗价格”清单。


https://t.cn/A6r3rP3r
为什么说 呼合病毒单抗胜过了疫苗?
因为在婴幼儿人群中,呼合病毒疫苗遭遇巨大安全隐患,很可能永远研究不出来,但是 呼合病毒单抗却替代了疫苗,可以安全地实现至少半年的有效保护。
从此,有一朵单抗的乌云悬在了疫苗的头顶,苗苗自危。如果 呼合病毒单抗能替代 呼合病毒疫苗,那么其他疫苗是否也可能被强大的单抗替代呢?
这事一旦发生,疫苗被单抗替代的概率就不再是零。那些效果不佳的疫苗,要加把劲了,否则真可能被开除出疫苗籍了。
比如预防流感,现役疫苗的保护效果不佳,虽然穷尽各种技术去提升效果,但始终差强人意。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流感疫苗之路越走越窄,流感单抗之路却隐现曙光呢?我看可能性不小。
总之, 【疫苗接种攻略】被【预防接种攻略】 替代,两字之差,显示出疾病预防领域的赛道有多卷,疫苗+单抗的崭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为此,我不能继续用【 疫苗接种攻略】,那样即不准确,也对单抗不公平,还没有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所以我琢磨了很久,决定启用兼容疫苗与单抗 这两个概念的【预防接种攻略】。
B 全生命周期,触及一个大问题
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这也是国家疾控局正在琢磨,并于今年4月22日首次提出的理念。

有意思的是,今天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国家疾控局在4月22日16点57分先推出了儿童预防接种日的主题宣传海报,19点33分又推送了前面的“接种疫苗为全生命周期护航”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也就是推翻了“ 预防接种只事关儿童”的刻板印象。
我希望,国家疾控局尽快将“儿童预防接种日”调整为“预防接种日”,名正才能言顺,才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目标。

我国官方还没有成人/老年人的接种攻略,就连儿童的接种程序表,也只纳入了免费疫苗,自费疫苗欠奉。虽然国家疾控局在谈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现状却是一地碎片化。
秘塔AI是一个专注于学术的大模型,我提问:目前世界上有没有将婴幼儿和成人和老年人要接种的疫苗做在一张表格内的情况?
秘塔 AI告诉我:有很多材料提及预防接种应该覆盖全生命周期,但具体的表格是分开的,尚无整合在一起者。
我熟悉美国疾控中心 的接种程序表,就按年龄区分为两张,分别是0~18岁和>18岁人群各一张 表格。表格很大,字体很小,看着很累。

美国0~18岁人群预防接种程序

美国>18岁人群预防接种程序
我非常理解为何全球没有一张全生命周期的疫苗接种表,因为不同疫苗的接种程序大相径庭,做在一张表里,排版会非常困难。
但是这件困难的事,被我巧妙地做到了,字体也足够大,逻辑也很清晰。然而,在完成排版构思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会因为这种整合而显露出来,我必须正面解决它。
这个大问题就是——当接种攻略被整合为一张全年龄段表格、人们能全局性地考虑问题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何成人就不再需要接种婴幼儿期的那些疫苗呢?
我来正面回答:
绝大多数婴幼儿期接种的疫苗不再安排成人接种的原因,不是因为疫苗能终生保护,而是相关疾病对于婴幼儿威胁最大,对于成人的风险就小很多。
但是风险小不是没有风险,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建议普遍再接种不符合性价比,所以专业的建议只是【没有成人接种的建议】,而不是【不建议成人接种】。请细心体会这两种表述的微妙差异。
以乙肝疫苗为例:
乙肝疫苗主要是预防宝宝出生时的乙肝母婴传播,以及6岁以内的乙肝人际传播。虽然乙肝疫苗大概率无法终生免疫,但接种过疫苗者的免疫力肯定强于未种疫苗者。
超过6岁的人群,即便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也因为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健全,有90%以上的概率可以在感染乙肝病毒后自愈并产生抗体,只有不到10%的青少年和成人会变成需要担心的慢性乙肝携带状态。接种过乙肝疫苗者,感染后变成慢性携带状态的比例就更低了。
所以,对于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攻略来说,一个出生时接种过3剂乙肝疫苗的孩子,成人后感染乙肝病毒变成慢性携带的可能性很小,就“没有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建议”,但是自己非要再接种,也没有不可以。
如果是割裂的成人预防接种攻略,可能会建议再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其无法判断既往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会高估乙肝的风险。
C 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人体承受能力无上限
婴幼儿要预防多种疾病,就要接种很多疫苗,如果不能同时接种,必然导致有些疫苗要推迟,这样宝宝裸奔久了就容易中招。
解决问题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做成联合疫苗,这个难度非常高,但国外已经做到了六联疫苗,中国比较落后,顶多才四联;另一个是多种疫苗同时接种。
经过二三十年的全球实践,目前业内对于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已经达成充分的共识, 世卫组织将其作为最基本的疫苗常识明示如下:
世卫组织指出,人体会通过环境接触大量微生物,这种接触导致的免疫反应数量级别,远远超过接种疫苗产生过的免疫反应数量。
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你还在呼吸、还在进食,就没法避免接触环境里海量的微生物,这种情况下去担心疫苗那点微生物或微生物成分,实属矫情。
中国疫苗界当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由于老百姓普遍以为宝宝承受不了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所以疫苗界怕给自己惹麻烦,也就采取了保守策略:一般不安排多种疫苗同时接种,除非你强烈要求。
所有接受这个攻略的网友,尽量按攻略去 争取同时接种,如果你被劝退了就意味着要不得不裸奔一会儿,孰轻孰重自己权衡。
D 疫苗分类逻辑,关乎安全性
根据多年提供疫苗咨询的经验,我发现网友们非常关心疫苗安全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
确实,活疫苗里含有活微生物体,通过感染人体引发免疫反应。这种感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察觉不到,但对于少数人来说会有症状,有些甚至与自然感染没有区别,可能很严重。卡介苗和脊灰活疫苗都可能引发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参考此文:
如果疫苗里不含活微生物体,只是含有微生物尸体,或者微生物的多糖或蛋白,甚至是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蛋白,那么这种疫苗绝无可能导致人体感染,就比活疫苗安全得多。
然而,不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并不叫灭活疫苗。逻辑上,活疫苗的对立面不是灭活疫苗,而是非活疫苗。
灭活疫苗特指将细菌或病毒整个杀灭后,保留它们全尸的疫苗。比如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里真有灭活的病毒颗粒。
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产出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里面根本不存在乙肝病毒。流脑疫苗是从脑膜炎球菌表面提取的多糖加工制成的,也不含有灭活的脑膜炎球菌。两者根本就不能叫灭活疫苗,按其特性应该叫组分疫苗。
只有先将疫苗分为活疫苗和非活疫苗,非活疫苗再分灭活疫苗和组分疫苗,这才符合科学和逻辑。
为此,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全球疫苗的分类,发现没有一个能严格按逻辑和科学分类。那些疫苗分类表,几乎都是每出一类新疫苗,就打一个补丁,由 于缺乏顶层设计,补丁打到最后就有点乱套了。
既然没有靠谱的疫苗分类表,而且我也发现其中的关键问题,那就我来设计一个疫苗科学分类表,见下图。

疫苗科学分类表分层次设计,第一层就是【活疫苗/非活疫苗】,这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再按疫苗技术的科学原理进行逐层分类,保证逻辑上自洽。
下面的逐品解释里,我会在每一种预防接种制品的标题后面明示,这到底是活疫苗还是非活疫苗,满足读者的安全性判断。
逐品解释
按各种预防接种制品(不只是疫苗)在攻略表格内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出现顺序,依次逐品进行解释。提到的疫苗价格均为单剂价,仅供参考。
A 呼合病毒单抗(视作非活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的是长效单抗,商品名乐唯初,有50mg/0.5mL和100mg/1mL两种剂型, 分别对应<5千克和≥5千克的婴儿体重,价格分别是1800元和3100元。
呼合病毒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病毒,但其危害却很严重。
在中国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里, 呼合病毒检出率 26%,排名第一。在2岁以下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里, 呼合病毒检出率 高达42%,也是第一。
如果只是急性感染也就忍了,但呼合病毒感染还有长期效应。1岁内感染的话,反复哮喘的风险增加2倍,哮喘的风险增加3倍。
所以,接种乐唯初非常有必要。12月龄内所有宝宝都推荐接种,早产儿以及有肺部或心脏疾病的宝宝强烈 推荐接种。目前只建议接种1次。
但是,由于我国的呼合病毒疫情有季节性,加上乐唯初的保护期限,所以各地目前一般都是安排在每年11月~次年4月的流行季接种。5月~10月不推荐接种,但不是说禁止接种。
呼合病毒疫情有季节性,但不是说在非流行季,疫情就低到忽略不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疫情季节性特点也不尽相同,南方地区可能还有夏季小高峰。所以,我希望各地能避免一刀切,不要排斥全年接种的可能性。
宝宝出生体重平均为2.5千克,4月龄时可长到5千克。从尽早保护和节约费用的角度,宝宝出生后尽快接种乐唯初是优选策略,我建议在产院接种或者在满月接种乙肝疫苗第2剂时一起接种最佳。有些地区执行 5月~10月不接种策略,当地的宝宝不得不熬过这段时间再接种,届时体重就到了5千克,费用就会增加不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目前,乐唯初在全国范围内并未普及。比如上海就在做试点,几个三甲医院以及大型儿科医院有接种,社区接种门诊也有试点,但还未正式开展接种。
所以,各位努力争取吧,如果宝宝年龄大了,错过乐唯初也没办法。
B 乙肝疫苗(非活疫苗)
乙肝疫苗是全球第一个转基因疫苗,即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所有乙肝疫苗都是重组蛋白疫苗,中国的乙肝疫苗有三种工艺,酿酒酵母、汉逊酵母和CHO细胞,大同小异,可以说都很给力。有些人比较纠结,非要比个高低,那么我建议参考此文:
乙肝疫苗是免费疫苗,但也有自费疫苗可供选择。各地采购给新生儿免费接种的乙肝疫苗,可能是上述三种工艺里的任何一种,建议接受免费乙肝疫苗即可,不必考虑选自费疫苗会更好,因为你选择自费疫苗可能在其他地区就是免费疫苗。
乙肝疫苗已经非常成熟,但也有些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效果,可以参见: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成人,一般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不是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只能通过血液传播,这也决定了成人通过日常人际交往感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与乙肝携带者有性行为等亲密接触,那可以考虑检测乙肝抗体水平再决定是否再接种。
攻略默认成人接种过乙肝疫苗,不再另外安排接种。
C 卡介苗(活疫苗)
卡介苗应该是现役疫苗里唯一的,无法从名称上看出其预防疾病的疫苗。实际卡介苗是以两位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疫苗,用于预防结核病。
但是,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不佳,实际上几乎无法避免感染,但是可以预防感染后两种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我国还在坚持接种。美国已经放弃接种卡介苗,因为要权衡其风险与收益。
所谓风险,即卡介苗也是感染能力最强的疫苗,通常会在接种部位形成溃疡,严重者导致腋下淋巴结脓肿,最严重的是致命的全身播散性感染,可参考此文:
我国曾经安排儿童多次接种卡介苗,但随着对卡介苗效果与风险的认识,目前只安排出生时接种1剂,后续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不再接种。
我个人的观点是:目前新生儿仍应接种卡介苗,但专业人员应该对卡介苗的收益与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如果收益已经无法覆盖风险,可以考虑不再接种卡介苗。
目前还没有替代卡介苗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只要出生时接种1剂即可,如果将来出现替代卡介苗的结核病疫苗,我认为成人无论是否接种过卡介苗,都很有必要接种新版的结核病疫苗。
D 五联疫苗(非活疫苗)
五联疫苗将三种传统疫苗,即白百破疫苗、脊灰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整合在一起,实现接种1剂预防5种疾病。但五联疫苗的组成并不固定,可以有其他组合,可参考此文:
接种五联疫苗最大的意义是不折腾,与分开接种三种传统疫苗相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没有实质性区别。
但是有一个问题, 三种传统疫苗里的白百破疫苗和 脊灰疫苗都免费疫苗,只有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是自费疫苗。三者联合成的五联疫苗则是自费疫苗(600元),与接种三种传统疫苗相比,五联疫苗贵了不少。为了不折腾而选择五联疫苗,会多花不少钱,值不值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判断。2015年时,我给陶妞选择了五联疫苗。
脊灰疫苗虽然是免费疫苗,但分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安全性好,绝对首选。我国之前免费接种的只是脊灰活疫苗,要安全就必须自费接种脊灰灭活疫苗替代活疫苗。五联疫苗里是脊灰灭活疫苗,接种五联疫苗相当于自费接种脊灰灭活疫苗,这在以前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国也正在将脊灰灭活疫苗纳入免费范围,目前是免费2剂灭活疫苗+免费2剂活疫苗,将来一定会变成4剂全部免费灭活疫苗。如果从省钱的角度,使用【 国产四联+脊灰灭活】的策略,也是个好主意。可以参考此文:
我国去年终于调整了百日咳接种策略,将白百破疫苗的接种年龄从3月龄提前到2月龄了,这是为了尽早保护宝宝。五联疫苗可以直接2月龄接种,但四联疫苗说明书里是3月龄开始接种,尚未明确是否也可以提前到2月龄接种。
在这种情况下,2月龄接种1剂五联,之后的3剂五联用 【 国产四联+脊灰灭活】策略替代也是可以的。将来四联疫苗获批2月龄接种,那么4剂五联都可以这样替代。
最后提醒,如果只用三种传统疫苗接种,那么自费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千万别拉下。这种疫苗名称很陌生,但其预防的疾病非常严重。世卫组织的194个成员国里,193个实现了免费接种,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国了。世卫组织也在敦促中国将该疫苗纳入免费,但实在不好意思,陶医生觉得此后5年内尚无可能性。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白喉疫苗、脊灰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成年后没有必要再接种,但百日咳和破伤风疫苗仍有必要加强免疫,每10年接种1剂可能是比较理想的间隔。现在 有单独的 破伤风疫苗可以实现这样接种,但还缺单独的百日咳疫苗。如果要提升百日咳的免疫水平,现在只能用白百破疫苗。又但是,中国暂无成人剂型的白百破疫苗,几年后应该会有。
E 肺炎13价结合疫苗(非活疫苗)
这是一种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疫苗,但不能预防所有肺炎,有结合疫苗和多糖疫苗两种工艺。结合疫苗是主流,全年龄组适用(中国目前只批准≤5岁人群接种),正在替代多糖疫苗。多糖疫苗现在主要用于老年人接种,后面会介绍。
肺炎结合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一样,都是世卫组织强烈建议纳入免费的疫苗种类。截至2023年1月,有155个世卫成员国将该疫苗纳入免费,中国是未免费的39个国家之一。
肺炎球菌型别众多,为提高保护率,疫苗应该尽可能覆盖最致病的型别。覆盖N个型别就叫N价疫苗(后文的“价”,都是这个概念), 肺炎结合疫苗也因此碎片化为7价、10价、13价、15价、20价和21价疫苗。中国目前只有13价结合疫苗,以前有过7价结合疫苗。
现役 肺炎13价结合疫苗有3款,分别来自辉瑞(698元)、云南沃森(598元)和北京民海(458元)。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载体蛋白不同,辉瑞用CRM197载体蛋白,云南沃森用TT载体蛋白,北京民海用了双载体——TT蛋白和DT蛋白。
以前,我认为这3款 13价结合疫苗没有实质性区别,但现在我认为双载体技术在免疫效果上略有优势,价格也最低,具有性价比优势。请注意,我说的是免疫效果也就是抗体水平更好,不是实际的保护效果领先,因为后者很难直接比较。 可以参考此文: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接种过肺炎结合疫苗青壮年很可能没必要再接种。当然,如果婴幼儿期接种的是7价结合疫苗, 青壮年再接种15价或更高价的疫苗,扩大免疫覆盖面也完全可以。由于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是婴幼儿和老年人,老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保护。
最早的肺炎疫苗是1977年上市的14价多糖疫苗,之后是1983年上市的23价多糖疫苗,但普及度不高。现阶段的老年人几乎都没有接种过肺炎疫苗。
目前还不知道婴幼儿期接种过肺炎结合疫苗,保护效果是否能维持到老年期。发达国家目前多推荐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结合疫苗和多糖疫苗都有使用,估计结合疫苗会逐步替代多糖疫苗。
F 轮病5价疫苗(活疫苗)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导致腹泻/呕吐,平均感染年龄在6月龄~2岁。全球无论贫穷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发病率倒是差不多。但是,发达国家生活/医疗条件好,即便感染也不严重,贫穷国家的婴幼儿可能就会因为腹泻脱水而致命。中国算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吧,在中国感染轮病腹泻也不是什么大事。
总体来说,轮病腹泻的危害不及肺炎球菌感染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但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各国将轮病疫苗纳入免费。截至2024年11月,126个世卫成员国将轮病疫苗纳入免费,中国是 未免费的1/68。
轮状病毒型别也不少,所以其疫苗也碎片化成单价、3价、5价疫苗。现役轮病疫苗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基因工程对病毒进行改造制备的。
目前,中国有兰州生物的单价疫苗(172元)和3价疫苗(218元),以及进口的默沙东5价疫苗(280元)。武汉生物的6价疫苗已于2023年5月申请新药上市,国家药监局也将其 纳入优先审评。现在两年过去了,这款疫苗距离上市应该不远了,很可能成为全球首个轮病6价疫苗。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个人认为默沙东的5价疫苗的保护效果略好,建议首选,其次是3价疫苗和单价疫苗。将来6价疫苗上市,默认与5价疫苗效果相当,届时就选便宜者。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成人感染轮病的风险不高,病情也不严重,不需要再接种轮病疫苗。
G 流脑4价结合疫苗(非活疫苗)
脑膜炎球菌引起感染,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即流脑)。
流脑是一种凶险的疾病,发病迅速,并可以导致死亡和严重的后遗症。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流脑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虽然在非洲等局部地区还比较严重,但其整体的疾病负担与肺炎球菌感染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不能相提并论。
目前,只有76个世卫成员国将流脑疫苗纳入免费,中国是其中之一。但是,脑膜炎球菌型别也比较多,加上结合疫苗尚未取代多糖疫苗,导致流脑疫苗的碎片化在两个维度上展开,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疫苗,没有之一。
关键性的碎片化维度是覆盖 脑膜炎球菌的型别,目前有A群、B群、C群、AC群、 ACW群、ACWY群、 ABCWY群、 ACWXY群疫苗, 可以参考此文:。这样看,最完美的流脑疫苗应该是 ABCWXY群疫苗,即流脑6价疫苗,目前还没影。
另一个碎片化维度就是多糖/结合。这个维度与型别维度排列组合,头都大了。
中国是世界上流脑疫苗碎片化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一共有5种流脑疫苗:A群多糖疫苗、AC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130元)、 ACWY多糖疫苗(85元)和 ACWY结合疫苗(420元)。
虽然中国的流脑疫苗免费接种,但免费的只是A群多糖和AC多糖疫苗,但这两种疫苗的效果已经不够用。目前中国免费疫苗程序表里流脑疫苗的 接种剂次与年龄安排,就是依据 这两种疫苗来设计,已经落后于流脑预防的需求。 2023版 中国流脑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里,也提出要优化流脑疫苗接种策略,将结合疫苗纳入免费。
效果最好的现役流脑疫苗,就是2021年底上市的、康希诺生物的4价结合疫苗。目前可以接种到4岁前,很快应该可以扩龄到7岁前。届时,如果没有接种过4价结合疫苗,又在年龄范围内,我建议接种1剂。
4价结合疫苗是当前最强的流脑疫苗,但还不够。中国目前的流脑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每年不到100例,这是好消息。但坏消息是,B群菌病例占比1/3,即便接种过4价结合疫苗,对B群菌也没有免疫力。国产B群疫苗估计10年内不太可能上市,外国B群疫苗则不完全匹配国内的B群菌。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没接种过4价结合疫苗的成人,特别是发病率相对较高的老年人,再接种4价结合疫苗或将来研发上市的B群疫苗,可以提高对流脑的免疫力。但官方还没有这样的建议,而且4价结合疫苗也很难扩龄到成人。所以,现在只能先了解一下这种可能性,做点思想准备。
H 手足口疫苗(非活疫苗)
手足口疫苗是个另类疫苗。这个命名其实是民间说法,在《 药典》里,现役手足口疫苗的正式名称是:肠道病毒71型 (EV71)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是以症状,而不是病原体命名的疾病,其病原体包含了多种病毒,这是与其他疫苗最大的不同。
EV71病毒只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一种病原体,但其重症率高,危害严重,所以 EV71疫苗最优先被发明出来。其他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也需要开发成疫苗,联合到现役疫苗里。
现役手足口疫苗只是单价疫苗,很有效,但还不够,将来会有覆盖更多病原体型别的多价疫苗。比如科兴公司覆盖EV71病毒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的二价疫苗,去年底开启Ⅲ期临床试验。科兴公司还在研发手足口4价疫苗,覆盖 EV71+CA6+CA10+CA16,也已经获批临床试验。
手足口疫苗是自费疫苗,目前几乎只在中国使用,近两年有获批在泰国、印尼等疫情较严重的 东南亚国家上市。全球疫情是亚洲最严重,其他地区这种疾病的存在感不强,所以手足口疫苗基本算一个地区性接种的疫苗。
现役手足口疫苗有3款, 价格在200元左右,来自科兴生物、武汉生物和昆明医研所。三者在病毒培养技术上有不同,但实际的效果和安全性没区别,随便选即可,便宜优先。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手足口病主要危害5岁以下儿童,所以成人就没必要接种了,现役疫苗说明书也都限制了接种年龄。
I 流感疫苗(活疫苗/非活疫苗)
流感疫苗是目前唯一推荐每年接种的疫苗。原因有两个,一是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需要随之更新;二是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够好,通常保护率在50%上下,效果也维持不了一年。
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两种疾病,其症状和并发症比普通感冒严重,特别是当流感病毒出现大变异,导致人群普遍易感时,可出现全球性暴发和大面积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8-1919大流感,全球感染5亿人,死亡5000万人,超过了一战阵亡人数。那以后,流感又有多次世界大流行,最近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更可怕的是,流感病毒还可以从禽类跨生物种属感染人类,如果这种感染能在人群间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流感毫无疑问是人类最担心的瘟疫,即便需要每年制造疫苗,每年接种那么麻烦,世卫组织和各国仍然乐此不疲,并且穷尽了人类疫苗技术的全部可能性去提高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参考此文:
在英文里,流感和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伤风)完全是两回事,但翻译成中文时,两者共用了“感冒”一词,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国人以为流感和普通感冒差不多。这可能导致流感疫苗在中国的接受度不高,全人群接种率不超过4%,而发达国家的接种率通常在50%以上。
截至2021年,有128个世卫成员国将流感疫苗纳入特定人群的免费接种范围,不包括中国。流感疫苗在中国是自费疫苗,但有些发达地区也给特定人群提供免费接种,比如北京给中小学生和户籍老人免费接种,浙江、深圳、广州也给老年人免费接种。
中国的流感疫苗也呈现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有喷鼻活疫苗(320元)、裂解3价和4价疫苗(40~120元)、亚单位3价和4价疫苗(170~320元),有些还区分儿童和成人剂型。不同工艺的流感疫苗各有优势,具体选择可以参考此文:
选择任何流感疫苗都没问题,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接种。中国疾控中心推荐8类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医务人员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的人群。
J 麻腮风疫苗(活疫苗)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在全球都有广泛应用。
截至2014年,有121个世卫成员国免费接种麻腮风疫苗,中国也是其中之一。世卫组织建议接种2剂次,由于疫苗供应限制, 中国一开始执行的是1剂麻风疫苗+1剂麻腮风疫苗的策略,直到2020年解除疫苗供应限制后才接轨为2剂次程序。可以参考此文:
但是,中国的麻腮风疫苗接种程序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全球范围第1剂通常安排在12月龄,但中国是8月龄。
相对于“全球标准”提前4个月接种,让很多家长纠结,认为这样“ 提前”接种,宝宝身体受不了。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网上有一种抱怨或调侃,把麻腮风疫苗说成“苗王”,让妈妈闻风丧胆等等,不断渲染其不良反应,实际这都是误会,完全可以放心接种。可以参考此文:
麻腮风疫苗的工艺成熟单一,所以在免费麻腮风疫苗之外,几乎没有自费麻腮风疫苗。不像乙肝疫苗不同工艺排列组合多,所以还有一定的自费市场。 自费麻腮风疫苗只给有需要的成人(80元左右),但这个市场很小,导致管理成本高,很多地方索性不提供自费麻腮风疫苗。
上海、北京、浙江由于历史惯性,以及不差钱,以及考虑腮腺炎预防等原因,给儿童安排了3剂免费麻腮风疫苗。前2剂都是8月龄和18月龄接种,但第3剂的接种年龄为6岁或初三。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对于麻疹和风疹来说,2剂疫苗肯定足够了,但是腮腺炎的效果会差一点,接种3剂更保险。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接种过2剂麻腮风疫苗的成人,没必要再接种。
但是,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传染性很强,没接种过疫苗或没感染过的人都是易感人群。 如果要出国留学,往往需要确认疫苗接种记录,麻腮风疫苗几乎是必查疫苗,如果没有明确的疫苗接种史,往往会被要求在国内或出国后接种1剂。
中国2000年前后才开始使用 麻腮风疫苗,免费接种2剂麻腮风疫苗更是2020年才执行,所以大多数成人并没有接种过足够剂次的麻腮风疫苗,我建议接种至少1剂。
攻略默认成人接种过麻腮风疫苗,不再另外安排接种。
K 乙脑疫苗(活疫苗/非活疫苗)
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一种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的严重疾病,由蚊子叮咬传播。控制蚊子密度或防蚊咬可以大大降低乙脑的流行风险,也算是一种预防策略,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以参考此文:
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效果是好,但也不妨碍同时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乙脑疫苗主要在亚洲地区接种,目前没有统计有多少个国家将其纳入免费接种范围。中国2008年将其纳入免费疫苗,但之前有不少地区也已经开展免费接种。
我国的乙脑疫苗有活疫苗和非活疫苗(具体工艺是灭活疫苗)。活疫苗是中流砥柱,因为效果好,只需接种2剂,不折腾。政府采购给孩子免费接种的全都是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需要接种4剂,这与活疫苗相比处于下风。最近我听说,现役灭活疫苗的工艺改良,效果不错,可以减少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相对活疫苗,有一个理论上的优势,那就是安全。不过,乙脑活疫苗的安全性经过了中国大数据接种量的考验,实际上并没有问题。
若干年前,由于乙脑活疫苗理论上会导致感染,所以有些省就出台了乙脑流行季不接种活疫苗的政策,可以参考此文:这些省 就是担心万一接种后得了乙脑,家长会认为是乙脑活疫苗导致的乙脑,而不是自然感染。现在这些省已经纠正了这个问题,乙脑活疫苗可以全年接种了。
现在,乙脑灭活疫苗作为自费疫苗有供应(100~200元),但不太普及。我建议家长给孩子放心选择乙脑活疫苗,如果实在纠结安全性的,自费选择灭活疫苗也没问题。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接种过足够剂次乙脑疫苗的成人,没必要再接种。
乙脑由蚊子叮咬传播,但绝大多数蚊子并不携带乙脑病毒,实际被蚊子咬几口而感染乙脑的概率很低。对于那些没有乙脑疫苗接种史,但想要预防乙脑的成人,我建议 涂抹驱蚊液和用液体蚊香,还可以预防其他蚊子传播的疾病呢,我自己就是这么干的。
L 水痘疫苗(活疫苗)
水痘病情不重,但传染性很强,经常在儿童集体机构里出现爆发。幼年感染过水痘后,病毒可能在神经节里潜伏,等到哪一天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重出江湖,引发剧痛,那就是带状疱疹。
截至2024年,全球有40个国家将水痘疫苗纳入免费,不算多。中国的水痘疫苗自费接种,但呼吁免费的声音有不少。有些省对于水痘爆发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厌其烦,咬咬牙将2剂水痘疫苗纳入免费接种,包括上海、天津、江苏。
目前市场上的水痘疫苗全部为国产疫苗,价格在160元左右,工艺上大同小异,主要就是病毒含量以及杂质控制。根据我对各家水痘疫苗的了解,比较推荐百克生物的水痘疫苗。可以参考这个:
不过,各家水痘疫苗也在改进工艺,区别可能已经很小,只要去明胶的水痘疫苗都可以优先选择。
多数水痘疫苗说明书上还只建议接种1剂,不过全球的共识是需要2剂。中国的大多数接种门诊也在按2剂推荐,但可能还有不少保守的门诊只安排1剂。还是要提醒:如果当地默认只安排1剂水痘疫苗,要争取接种第2剂。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接种过足够剂次水痘疫苗或者发过水痘的成人,没必要再接种。但是,成人得水痘的情况也不算少见,他们多是儿童期没有接种过疫苗同时也没发过水痘者,而且成人感染的病情往往比儿童严重。
对于没 接种过2剂水痘疫苗或者没有发过水痘的成人,我建议接种至少1剂。
攻略默认成人以前接种过水痘疫苗,不再另外安排接种。
M 甲肝疫苗(活疫苗/非活疫苗)
婴幼儿感染甲肝,病情通常不太严重,成人感染反而会严重一些,但大多数还是可以痊愈,不存在乙肝那种终生携带导致肝硬化的状态。所以,业内对于婴幼儿普遍接种甲肝疫苗不是太积极。
截至2019年, 全球只有34个国家将甲肝疫苗纳入免费或计划纳入免费,中国是其中之一。
我个人觉得,中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免费有点着急,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肺炎结合疫苗针对的疾病,比甲肝严重得多,应该在甲肝疫苗前纳入免费才对。
有两个因素可能导致甲肝疫苗优先被纳入免费,一是1988年上海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导致30万人甲肝大流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甲肝恐惧;二是甲肝疫苗要便宜得多。
中国市场上现役的甲肝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只在中国使用,有20多年的使用经验,安全性和有效性很有把握;灭活疫苗在国外是主流,在数据积累上比活疫苗有优势,但没有实质性区别。
各省自行采购甲肝疫苗给婴幼儿免费接种,大多数省直接采购接种1剂的活疫苗,少数采购接种2剂的灭活疫苗,比如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和北京。一般来说,活疫苗全部是免费疫苗,灭活疫苗有自费的(100~200元)。
我认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效果和安全性上没有实质区别,所以家长只需要选择免费甲肝疫苗即可。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以前接种过足够剂次甲肝疫苗或者得过甲肝的成人,没必要再接种。
对于无疫苗接种史也没得过甲肝的成人,基于我国目前的饮食卫生状况,也不太有必要接种疫苗;只有那些喜欢非熟制水产品,或者要去甲肝流行地区旅行者,才建议接种甲肝疫苗。
N 霍乱疫苗(非活疫苗)
霍乱疫苗很有意思,因为其不务正业,才被我纳入攻略。
霍乱疫苗的主业是预防霍乱。霍乱是甲类传染病,属于烈性传染病,中国早就消灭得差不多了,最近10年的年发病数平均不超过20例,最近几年更是个位数。所以,霍乱疫苗在预防霍乱的主业上,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
然而,霍乱疫苗可以针对霍乱毒素产生免疫力,这种霍乱毒素不是霍乱弧菌的专属毒素,产毒大肠杆菌也会分泌霍乱毒素。霍乱疫苗就可以顺便预防产毒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偏业反而比主业更有价值。
产毒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在中国很严重么?目前没有直接数据。我国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里,虽然有感染性腹泻一项,但未必能区分病原体。
人工智能对中国每年的 产毒大肠杆菌腹泻人数进行估计,倒是很有说服力。逻辑就是,根据各种监测资料估计中国一年的腹泻人数,乘以部分腹泻病原体监测得到的 产毒大肠杆菌腹泻比例,得到每年约1500万人次 产毒大肠杆菌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约523万人次。这个疫情数据还是非常惊人的,以手足口病做对照,2009年是报告手足口病最多的一年,也才258万人次。
所以,2岁以上人群接种霍乱疫苗有一定的必要性,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2016版 细菌性腹泻免疫预防专家共识里,也推荐针对 产毒大肠杆菌腹泻接种霍乱疫苗。
霍乱疫苗是中国唯一的胶囊制剂疫苗(80~100元),口服接种。3剂疫苗为基础免疫,按0、7、28天的顺序各服1剂。之后每年可以加强1剂。 如果无法直接服用胶囊,则需要拆开胶囊将疫苗粉剂溶解在附带的制酸剂里,以液体形式服用。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霍乱疫苗提供的免疫力不持久,而 产毒大肠杆菌无处不在,各年龄组人群对其普遍易感。这种情况下,对于饮食卫生难以保障/经常发生腹泻的人群,建议先 基础免疫 3剂霍乱疫苗,之后每年服用1剂。那些要去霍乱流行地区或者饮食卫生糟糕地区旅行者,也建议接种霍乱疫苗。
O 白百破疫苗(非活疫苗)
6岁的白百破疫苗是五联疫苗的延续,是4剂五联疫苗后的加强免疫,落实第5剂白百破疫苗,与世界主流的百日咳预防策略接轨了。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敏感性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百日咳疫情的冰山一角被暴露出来,发病率有10倍以上的惊人增长,但百日咳预防策略严重落后,调整策略的呼声很高。
2024年底,国家疾控局终于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百日咳预防策略进行两项调整:更早保护+加强免疫,后者就包括6岁用白百破疫苗替代白破疫苗。 可以参考此文:
白百破疫苗根据其中白喉成分的含量,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两个版本。前者给婴幼儿接种,后者给青少年和成人接种。用高剂量白百破疫苗给青少年和成人接种,不良反应会偏高,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我国目前只有高剂量白百破疫苗,之前坚持给6岁儿童接种白破疫苗而不是白百破疫苗,主要是 担心不良反应。无奈百日咳疫情形势逼人,所以今年也就硬着头皮上高剂量白百破疫苗了。
我 预计 6岁儿童接种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会比白破疫苗高,但可能实际报告的不会太多。新手家长对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不适的关注度高,等孩子6岁时家长早就见怪不怪啦。
面对汹涌的、同样全生命周期发病的百日咳疫情(成人持续咳嗽,很多也是百日咳,但存在严重漏报),仅仅是学龄前完成5剂疫苗还不够,还应该对青少年以及成人继续加强免疫,只是我国尚无针对青少年和成人的百日咳疫苗。
前面介绍五联疫苗时,我就提到:每10年接种1剂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大概是理想状态。不过全球还在摸索最佳的百日咳预防策略,包括增加接种剂次和改进疫苗。
P 宫颈癌疫苗(非活疫苗)
宫颈癌疫苗预防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其正式名称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这个中文名称很难缩写,所以经常被简称为HPV疫苗。
我认为,HPV疫苗虽然很准确,但宣传效果不好,所以我坚持用宫颈癌疫苗这个说法。经常有人指出宫颈癌疫苗的称呼不准确,我承认,但坚持用,因为宣传效果好。
宫颈癌疫苗上市至今,已经有近20年历史,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能够帮助 人类消灭宫颈癌,同时还能预防鼻咽癌、肛门癌、阴茎癌和尖锐湿疣。
世卫组织 于2020年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2020-2030)》 ,其中最重要的措 施就是:保证9~14岁女性的宫颈癌疫苗接种率≥90%。截至2025年4月,有149个世卫成员国将宫颈癌疫苗纳入免费接种,中国暂时不在其中。
但是,中国也承诺加入世卫组织的这一战略,意味着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和市先于国家,将宫颈癌疫苗纳入适龄女孩免费接种计划。
宫颈癌疫苗也呈现碎片化,现役的有2价(国产300~400元,进口500~600元)、4价(800元)、9价(1300元)疫苗,将来还会有3价、11价、14价、15价、20价疫苗等。
2价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比例约70%;4价疫苗在2价疫苗基础上,增加对90%的尖锐湿疣保护;9价疫苗在4价疫苗基础上,将预防宫颈癌的比例扩大到90%以上。
公众根据自己的疾病预防意愿以及经济承受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宫颈癌疫苗即可。
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必须知道:宫颈癌疫苗研发时,对其保护效果的估计偏保守,所以其接种程序需要3剂。但后来现实世界的研究,阴错阳差地发现宫颈癌疫苗的效果特别好,好到只需2剂甚至1剂也足够保护。
世卫组织为了推进消除宫颈癌战略,也正式推荐接种2剂或1剂,以便保证疫苗供应和降低成本。可以参考此文:
所以,我建议:宫颈癌疫苗顶多接种2剂,1剂也可以接受。
目前,9~45岁女性可以接种任何一种宫颈癌疫苗,男性可以接种4价疫苗(9~26岁)和9价疫苗(16~26岁)。可以参考此文: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宫颈癌疫苗效果非常好,接种后效果很可能维持终生,无需再接种。但是,如果接种的是低价疫苗,将来接种更高价疫苗以获得更全面的保护,也完全可以,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只接种1剂更高价的疫苗。
Q 戊肝疫苗(非活疫苗)
戊肝疫苗全球只有一款,来自厦门万泰。该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做到了10万人规模的大样本,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
唯一的问题就是,公众和医学界对于戊肝的认知不够。
甲肝和戊肝都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有一定可比性。从2012年起,中国每年报告的戊肝病例数就超过了甲肝病例数,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23年首次突破了3万人。戊肝的病死率比甲肝高10倍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孕妇病死率更高,孕妇病死率可达10%~50%。
戊肝疫苗(800元)接种对象为≥16岁人群,需要按0、1月、6月的间隔接种3剂。
由于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所以其重点推荐对象为畜牧养殖者、食品生产经营者、托幼机构工作者、肝病患者、老年人、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孕妇)、经常在外就餐者、集体生活人员(如学生、部队官兵等)、疫区旅行者。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戊肝疫苗保护效果至少在10年以上,目前没有再接种的建议。
R 带疱疫苗(活疫苗/非活疫苗)
带疱是感染水痘的后遗症,是一种非常痛苦但不致命的疾病,高发与50岁以上人群,与免疫力下降有关。5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也不罕见,因为工作压力和熬夜劳累等原因。
带疱疫苗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高剂量活疫苗(1400元),只接种1剂;另一条是重组蛋白疫苗(1700元),需要2剂。
两种带疱疫苗各有优缺点,活疫苗的关键问题是保护率偏低,只有50%~60%,且保护效果只能维持几年,但便宜且温和;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只有一家,保护效果达到90%以上且维持时间更长,但贵不少且反应大(上头)。
有些人不差钱,但接种第1剂带疱重组蛋白疫苗后出现明显不适,选择放弃第2剂。不过,这种不适不是大事,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来缓解,即便不处理也就1~2天可以自愈。可以参考此文: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带疱疫苗在人生后半程接种,重组蛋白疫苗目前看无需再接种,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消退比较快,可以再接种重组蛋白疫苗加强免疫。
现役带疱重组蛋白疫苗反应大,价格贵,是两个明显的缺点。后续还有多款带疱重组蛋白疫苗冲着解决这两个缺点而去,有可能实现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效果。
S 肺炎23价多糖疫苗(非活疫苗)
这是攻略的最后一种疫苗,也是我认为终将被肺炎结合疫苗取代的疫苗。
目前,有10个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接种肺炎23价多糖疫苗。我相信随着更多价肺炎结合疫苗的普及,这些国家会把23价多糖疫苗替换掉。
中国需要自费接种23价多糖疫苗(200元),但也有一些地区实现了老年人免费接种,比如上海、北京、成都。
肺炎23价多糖疫苗只接种1剂,效果维持3~5年。顶多接种2剂,但不推荐接种2剂,需要间隔满5年。
最后,还有些疫苗没有纳入攻略,主要是狂犬病疫苗、新冠疫苗、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等。我认为: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动物致伤后的预防,健康人一般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如何续种,国家的态度还不明朗;其他疫苗只是小范围的特定人群接种,影响不大。
本文16650字,看完需要42分钟,感谢你坚持到最后。
(完)
有任何问题,可以扫码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