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一盏笔记
编辑|一盏笔记
她一出场,连阴雨绵绵都瞬间停止,雨过天晴。
从拍戏到成为“妈祖文化”的最强代言人,刘涛在福建,还真是“好命”!
可万万没想到,本地人同意,民俗专家却出来“指指点点”?


1
这段时间的刘涛,当真是“好风光”。
妈祖诞辰大典,双手捧寿桃现身在一众富豪身边。
低眉的慈悲样子以及一身的国风装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刘涛手捧精心准备的寿桃,神情庄重肃穆,眼神中透露出对妈祖的无限敬仰。
她按照传统“三献”仪式,向妈祖金身行了三鞠躬礼。
每一次鞠躬,都饱含着她对妈祖精神的虔诚敬意。
在这一过程中,现场气氛凝重而庄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涛身上,仿佛她此刻就是妈祖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可本该是一场十分瞩目的诞辰仪式,却因为刘涛的第二天活动,产生了别样的声音。

4月21日,刘涛现身福州三坊七巷,参与央视节目《城市风华录》的录制。
同时,也是为妈祖诞辰1065周年庆典助力。
活动当天,她身姿婀娜,气质温婉,完美地展现出了东方女性的古典韵味。
然而,真正引发众人关注的,是她发髻上别着的三条银簪,也就是福州传统头饰“三条簪”。
而一位民俗专家的批评声,引起了轩然大波。

专家直接炮轰刘涛“别拿婚俗当戏服”。
称“三条簪”是福州婚俗的标志,代表着未婚女性的身份,不应该被随意用于文化推广和商业活动。
这种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和亵渎。
这一言论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网友们迅速分成了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网友认同专家的观点,觉得传统文化的符号和习俗应该被严肃对待,不容许有任何的歪曲和滥用。
刘涛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谨慎行事,不能为了博眼球或者商业利益就随意使用文化符号。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坚决支持刘涛,认为她是在积极推广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更多人了解到“三条簪”这一传统技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贡献。
这一场关于 “三条簪” 的争议,也由此愈演愈烈,成为了全网热议的焦点话题。
然而,与专家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州本地民众以及众多网友对刘涛的大力支持。

许多福州本地民众表示,他们从小就知道“三条簪”不仅仅是婚俗用品,还承载着福州女性英勇抗倭的历史记忆。
他们认为,刘涛的行为让更多人了解到“三条簪”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家乡文化的一次有力宣传。
而且,刘涛在佩戴“三条簪”时,服装和造型的搭配都非常用心,充分展现了“三条簪”的美感和独特韵味。
不少人甚至开始主动去了解“三条簪”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刘涛和福建的缘分,起源与一部名叫《妈祖》的电视剧。
要知道,“妈祖”在福建人心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因此当影视化决定落成后,要哪位演员来说饰演妈祖,就最大的问题了。
而刘涛与《妈祖》的缘分,变如同古老传奇一般,拉开了序幕。

2012年,筹备中的《妈祖》电视剧项目备受瞩目。
妈祖在沿海地区信众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海上活菩萨”。
选角消息一出,众多女星都对这个极具挑战与意义的角色跃跃欲试。
不过,剧组选角的方式别具一格,采用了当地传统的“掷圣杯”仪式来请示妈祖的意愿。
在妈祖信仰浓厚的福建,这种方式被信众视为神明意志的传达。
若是接连三次扔出两片平面朝下的“哭杯”,按照当地说法,这代表神明不同意。

可奇就奇在刘涛身上。
她在掷杯时,连续三次掷出“一正一反”的圣杯,当即在现场引发轰动。此后,关于刘涛与妈祖之间的奇妙关联似乎愈发神奇。
在拍摄期间,天气预报显示有暴雨的日子,只要刘涛开机拍摄,天气就会放晴。
还有一场戏中,她随手拿起晾衣杆当作法器,其动作竟然与千年壁画里妈祖降魔的姿势如出一辙。
这场面,令现场不少熟悉妈祖文化的老人惊叹不已。

也怪不得大家都说刘涛“天选之女”。
《妈祖》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重回了现象级的大伯电视剧。
而刘涛此前低潮的演艺事业,也凭此一举重新焕发光彩。
可这背后,真的只是因为“妈祖显灵”吗?

3
在《妈祖》的拍摄现场,刘涛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场戏都力求完美。
她的敬业精神,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剧组。
也让妈祖这个角色,在荧幕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剧中有一场妈祖在狂风暴雨中拯救渔船的戏。
为了真实呈现出紧张危险的氛围,剧组特意选择在海边实景拍摄。
当时,海风呼啸,海浪汹涌,拍摄环境极其恶劣,但刘涛没有丝毫退缩。
她身着单薄的戏服,在刺骨的海水中浸泡了数小时,一次次地冲向“遇险”的渔船,大声呼喊着台词,指挥着救援。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与坚定,让人仿佛真的看到了妈祖在海上救苦救难的英勇身姿。

尽管海水冰冷刺骨,身体被冻得瑟瑟发抖。
但她始终咬牙坚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拍摄,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这场戏的拍摄难度极高,不仅考验演员的体力和耐力,更考验其对角色情感的把握。
刘涛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拍摄,更是对妈祖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她必须全力以赴。

还有一场妈祖为百姓治病施药的情节。
为了表现出妈祖的慈悲与专注,刘涛在拍摄前仔细研究了古代医术和药理知识,了解各种药材的特性和用途。
拍摄时,她眼神温柔而坚定,动作轻柔而熟练。
一边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症状,一边有条不紊地配药、煎药。
将妈祖关爱百姓、救死扶伤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场戏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也没有华丽的特效。
但刘涛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妈祖的大爱无疆。
许多观众在观看时都被深深打动,对妈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妈祖》的大火,不仅仅是“天选”,更离不开刘涛的“真心以待”。
真诚用心的团队,真诚用心的演员,最后完成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让“妈祖文化”得到了传播。
尽管拍摄完成了,但刘涛和妈祖的缘分却并未结束。
她逐渐从一个演绎妈祖形象的演员,转变为妈祖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积极践行者。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