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4月22号港媒《南华早报》援引了一份研究论文报道,歼-36的设计团队正在开发一种计算机系统,以协助飞行员完成降落航母这个危险的操作。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有点意思了。大家都知道,研究舰载机是沈飞的“专利”,难道成飞要与沈飞竞争舰载机了吗?

对于这个消息最大的疑问是,从各种公开分析数据来看,歼-36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50吨,而歼-15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2.5吨,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5吨,美国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31.8吨。这么大重量的战斗机上舰,首先是现有的电子弹射器可能承受不了,其次由于体型过大,占用的甲板空间位置会增多,航母能够携带的数量就会直线下降。虽然歼-36要先进很多,但舰载机过少,也会影响整体战斗力,数量更多当然威慑力才更强。

其实报道当中研究论文是这么说的:在极端天气中,通过与飞行员共享控制权的系统,实现了惊人的精度。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成飞设计团队研制的这一套计算机辅助着舰系统,可以通过数据链系统在应急情况下辅助舰载机飞行员进行精确的着舰。

歼-36自去年公开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试飞,包括空中放油、高机动飞行、三发动力全开以及超低空飞行等等,研制进度令美方十分焦虑。美方军事分析人员研判,中国的核动力航母可能在2030年左右问世,歼-35舰载机在福建舰服役的时候就会一起上舰了,上核动力航母那更不成问题。而第六代战机也可能在3年到5年内有小批量的试装。

假如说以歼-36为基础的战斗机能够一机两型改进,配套于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将来中国的核动力航母战斗力水平就能实现对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历史性超越。毕竟美国的F-47研制进度已经落后于中国的六代机了。所以不管《南华早报》预判的歼-36将有舰载型准确与否,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中国航母,六代机那是一定会上舰的,而且可能是先于美国上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