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医养生之道:养护脾胃,从“少吃”开始
生活百味

中医养生之道:养护脾胃,从“少吃”开始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认为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虾、肉、蛋和奶制品是营养丰富的象征,尤其是家长们往往会让孩子大量摄入这些食物。然而,《素问・痹论》中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难以消化大量的高蛋白食物,这可能导致轻则积食,重则脾虚肝旺的情况。同样地,成人盲目食用阿胶、人参等补品,在脾胃虚弱时也会导致腹胀、上火等问题,即所谓的“虚不受补”。

七少法则:养护脾胃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脾胃,中医提出了“七少”的养护方法:

适量进食:每餐保持七八分饱,特别是儿童应遵循“333原则”,即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并多吃小米、山药等健脾食品。

减少海鲜摄入:大多数海鲜性寒,容易损伤脾阳。建议脾胃较弱的人群每周食用1-2次海鲜,并搭配姜、葱等温性调料,避免生冷的刺身或冰镇海鲜。

限制辛辣食物:过量食用辛辣会导致胃热、伤肺及气血逆乱。可选择葱蒜代替辣椒,并在食用后饮用绿豆汤以缓解不适。

控制水果摄取量:寒性水果易损脾阳,而温性水果过多则可能引发湿热。每天水果摄入量不超过200克,脾胃虚寒者可将水果蒸熟后再食用。

调整晚餐时间与内容:傍晚17至19点后,脾胃的运化能力减弱,建议晚餐应在18点前完成,选择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于饭后散步摩腹。

适当饮水:脾胃虚弱者不宜过度饮水,以免造成水湿内停。应当根据口渴程度适时饮用温水,每次不超过200毫升。

避免寒凉刺激: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尽量减少冰饮、凉菜的摄入。

脾胃虚弱的自我调理

当出现乏力懒动、饭后犯困、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的表现。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理:

使用“焦三仙”煮水消积;

恢复期间从小米粥油、炒山药片等平补食物开始;

每日按压足三里3分钟,顺时针按摩中脘穴50圈,按揉公孙穴2分钟;

坚持饭后散步,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

四季护脾,顺应时节调养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脾胃养护要点:

春季适宜多食山药、茯苓;

夏季推荐红豆薏米粥;

秋季可多食用银耳、蜂蜜;

冬季则宜用生姜、肉桂来温暖脾胃。

总之,脾胃的健康关键在于尊重身体的需求,做到吃得少、吃得对、吃得暖,给予脾胃足够的休息空间。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脾胃健康,促进整体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