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苏锡产业大PK:关税战下谁的抗压能力更强?
拓扑财姐

在我国经济版图中,苏州、无锡、佛山、东莞、宁波这样的东部沿海城市,曾经外贸依存度都很高,东莞甚至有“东莞堵车,世界断货”的地位。


国内城市中,苏州受关税战影响最大。苏州对美出口占比达到20.5%,排名第1。深圳对美出口额最多,24年为4223亿元,第2是苏州,为3400亿元。


苏州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坐 “全国第一地级市” 宝座,早在2021年,工业总产值就超过沪深,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2024 年 GDP 总量达 2.67 万亿元 ,在全国城市 GDP 排行榜中位列第六,其经济增速更是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无锡同样不容小觑,2024 年全市 GDP 达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 ,在苏南地区脱颖而出。这两座城市,一个工业实力领先,尤其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另一个是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工业实力强大,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势突出,人均 GDP 大中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然而,一场关税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发展节奏。关税战是国与国之间为限制对方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相互提高关税或进行报复的冲突行为,历史上多次出现,给全球经济贸易带来严重阻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苏州和无锡这两座经济强市,因其独特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那么,苏州和无锡的产业结构究竟有何不同?在关税战的冲击下,谁又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呢?

01

苏州:外向型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苏州产业结构特点


苏州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双引擎,构建起多元化且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在这片土地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优势显著。2024 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强势迈上 4.7 万亿新台阶,达到 47017.4 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分别达 25726.3 亿元、14312.5 亿元 ,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涵盖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零部件、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昆山作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众多知名企业在此扎根,如富士康、仁宝等,它们为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产品远销全球各地。装备制造产业同样表现出色,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苏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关税战对苏州产业的冲击


苏州在外贸城市中排名第4,出口依赖度达到61.2%,外贸依存度达到98%。相反,无锡在外贸城市中排名14,差出10个身位,出口依赖度达到31%,外贸依存度达到47.4%,比苏州低了50.6个百分点。


江苏全省2024年对美出口 809.06 亿美元,苏州约472.5 亿美元,占一半以上,占比达57%。关税战的爆发,相比无锡,给苏州的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更巨大。美国作为苏州重要的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使得苏州对美出口受阻严重。



想当初2018 年贸易战,在美国对华 2500 亿美元加征关税产品清单里,苏州涉案金额达 281.4 亿美元,占全市对美出口的 48.7% ,这直接导致苏州相关企业对美出口量大幅下滑,订单大量减少。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受关税战影响,公司美国市场销售额从 60% 下降到 40% ,市场重心不得不进行调整。


企业利润空间也被大幅压缩。加征关税使得苏州制造业企业出口成本大幅增加,而在国际市场中,苏州大部分产品议价能力有限,难以将增加的成本完全转嫁给美国进口商,这就导致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一些纺织服装、电子零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本身利润微薄,在关税冲击下,经营压力剧增,甚至面临亏损倒闭风险。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也发生了改变。为规避关税风险,部分跨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调整,苏州一些依赖外资的制造业企业受到波及。部分外资企业放缓在苏州的投资步伐,甚至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不仅影响了苏州制造业的增量发展,也对已有的产业集群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


(三)苏州的应对措施与新机遇


面对关税战带来的挑战,苏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困境中寻找新机遇。苏州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2022 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 961.4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01%,居全省第一 ,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占比超过 90%。


在智能制造领域,苏州成果显著,2023 年度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中,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5 个企业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


苏州制造业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宝时得科技将市场重心向欧洲、中国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国家市场转移,其中欧洲市场平均每年增长在 30% 左右 。苏州还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力,通过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协同,提升内循环中的市场份额。


02

无锡:特色产业的稳健前行


(一)无锡产业结构特点


无锡聚焦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这六大优势产业,构建起坚实的产业发展框架。在高端装备领域,以江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为重点区域,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聚焦 “两机”、重大成套设备等重点领域,目标是到 2025 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 1500 亿元。


高端纺织服装产业以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借助阳光工业园、海澜工业园等核心载体以及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大力发展高品质品牌服装、功能性高档家纺等,力争到 2025 年,产业规模突破 2000 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则以江阴市、宜兴市、新吴区为核心,依托相关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完善现代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体系,目标是到 2025 年,产业规模突破 1700 亿元 。


在特色新材料产业方面,以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为重点区域,依托多个产业园区,推动传统冶金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建设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推广平台,力争到 2025 年,产业规模突破 2500 亿元。


新能源产业围绕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战略,以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新吴区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产业,到 2025 年,产业规模目标突破 1500 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多个区域为重点,以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为核心,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


(二)关税战对无锡产业的影响


无锡对美出口占比较小,所以受关税战直接影响暂未明显显现。从历年数据来看,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总量的 10% 左右,其中涉及到征税清单的产品占比更小,所以中美贸易摩擦对无锡外贸进出口的总体影响不大,在可控范围内。


比如中信泰富特钢,特钢生产难度大、在钢铁行业中占比很低,部分产品更是为客户量身订制,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对特刚行业影响不会太大。然而,部分企业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4月10日, 药明康德举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对近期美国加征关税等问题做出回应。当被问及关税对医药行业和药明康德的影响时,公司副董事长、全球首席投资官胡正国回应称,关税对公司肯定会有影响,但影响多少现在还极不明朗。


药明康德股价走势

从业绩上看,24年药明康德营收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 ;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同比下滑1.36%。其中,来自美国的客户收入为250.2亿元,占总营收的64%。


(三)无锡的应对成果与发展潜力


面对关税战,无锡企业通过联络客户、转移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等举措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些企业通过拓展新兴市场,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江苏爱康科技将销售面扩大到世界各国市场,日韩市场占比在 25% 到 30%、美洲占比约 15%、印度占比 5% ,提升了企业全球资源调配的能力,有效抵御了外贸风险。


无锡还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政府建立中美贸易摩擦跟踪监测制度,对可能涉及行业和企业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同时引导企业加大产品设计、新技术学习研发等,促进企业出口产品提档升级。


在新兴产业领域,无锡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积极布局,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3

对比分析:苏锡谁受影响更大?



(一)产业结构对比


苏州和无锡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苏州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高度发达,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无锡则聚焦于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六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大多立足国内市场,与国内产业链联系紧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相对较小 。


(二)受影响程度评估


从出口依赖度来看,苏州对美国市场出口占比较高,在关税战中受到的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无锡对美出口占比较小,所以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在产业竞争力方面,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技术含量高,但在关税战下,部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受限,产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无锡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配套完善,受关税战的间接影响相对较小 。


在市场多元化方面,苏州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但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美国市场份额的减少。无锡原本市场分布相对均衡,在应对关税战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拓展市场,降低了贸易风险 。


(三)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苏州和无锡都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苏州将加大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同时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无锡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苏州和无锡应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共同打造苏锡产业集群、苏南科创走廊,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同时,两地还应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借助政策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话题:

你觉得苏州、无锡谁受关税战影响更大?欢迎下方留言区讨论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