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皖西革命回忆录》第三部 解放战争时期(1991年9月),作者张瑞符,原标题《解放霍邱纪实》

正文
1947年10月,鄂豫一分区(辖今商城、固始、金寨、霍邱县)在金寨县古碑冲召开党政军人员大会,地委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刘毅作了动员报告,提出“背靠大别山,向平原发展,开展游击战,扩大解放区”的口号,宣布以霍邱城西湖、沣河为界成立霍邱、霍固两县。在郭豫一分区的2纵5旅将第14团分到番邱、霍固、固始等县,团政委杨杰带一营到霍固县,副政委马澄清、参谋长刘毅(与地委书记刘毅同名)带第二营到固始县,团长梁俊亭、政治处主任陈玉振带第三营到霍邱县。同时将原俘训团的干部及通讯班组成四个武装工作队,刘廷章团长带两个队到霍固县,我与原团政治部副主任张学信带两个队到霍邱县,我参加县委。
建制确定后,霍邱、霍固两县的党政军人员分头奔向各县的管辖区。我们霍邱县这批人第一站到金寨县的龚店、白塔畈,再到霍邱的大顾店、毛沟洼、三元店、乌龙庙、河口集、洪集、长塘梢、三流集等地绕了一圈,初步熟悉地形后,决定划分五个区:洪集、毛沟注一带为一区,河口集一带为二区,三元、西皋一带为三区,曹庙、众兴一带为四区,西河集、五岔路一带为五区,配备了区委书记和区长,执行发动群众,开辟新区的任务。
反敌冬季“围攻”
11月下旬,朱广林县长带第14团和13团各一个营向霍邱进击,国民党县长马正九见势不妙,带领县大队弃城而逃。
27日,我军一枪未发进入城内,当晚在街上露宿。翌日在黉学广场召开了群众大会,朱县长宣传党的政策,将国民党政府囤积的麦、而、花等物资分给穷人。部队在县城住了三天后,即主动撤出,在长塘稍与我带领的武工队汇合,向河口集进发。我带领的武工队便留下同河口区一起工作。区里也很快组织了一个排的武装。半个月后,鄂缘一分区的武装也来到了河口集。
此时,敌军已对大别山区展开大规模的围攻。分区的武装到河口集才三天,敌第46师便攻过来了。分区和县里武装在龙潭与启胡之间进行阻击,因寡不敌众,部队撤退。我带区里的干部和武装撤到毛沟洼,敌人很快追上来了,我们也边打边撤,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与朱广林带的两个连汇合,一同撤到白塔。在这次反围攻中,河口区损失最大,区长赵明在撤退中被俘,副区长郑寿山留下来搜集敌情,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我们撤到白塔畈后,霍固县的同志也撤到这里,待敌人扫荡后,我们又打过去逮住并处决了阮凌川等残害我革命干部的凶手,为死难同志报了仇。
吴集整风和土地改草
为了搞好解放区的土改,鄂豫一地委于1948年1月将金寨、霍邱、霍三县区以上干部集中到金寨,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2月,霍邱、霍固两县党政干部又集中到霍邱吴集,进行“三查”(查革命斗志、查阶级立场、查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三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主要解决斗志问题,树立革命信心,锻炼顽强斗志,讲究斗争策略。通过整风,我们认识到前段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如在反“围攻”后复仇心切,对反革命杀得过多),决心加以纠正,并调整了霍邱、霍固两县的领导班子,我到固县任县长。我们在较巩固的周集、马店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政革,首先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宣传耕者有其田,启发群众挖穷根追富源,以提高阶级觉悟;其次组织贫农团和农会,并确定其为执行土改的合法组织,以树立贫雇农的领导优势;再次结合反“扫荡”、反“清剿”,开展反奸诉苦活动,最后发动贫雇农分田地、分浮财。在土改中,全县成立了95个贫农团,组建了300多人的自卫武装,并划定了一个区。
跃进淮北和吕家大寨会议
1948年春,敌第46师、48师等部又“清剿”过来,重点是打击我县、区武装,摧毁我乡村政权,扶植和发展小保队。
敌人在固始、邱交界线上摆了个长蛇阵,背靠淮河,向南“清剿”,企图把我霍邱、霍固两县党政人员挤到一块,围而歼之。4月初,我们接到分区送来的敌情通知后,便迅速把霍固三个区的干部召集到一块开了个紧急会议,决定区乡干部和积极分子全部撤到淮河以北的阜南县。我们过淮河后,阜南县委见我们武装整齐,还情我们出兵镇压了当地的一些土顽。敌军攻进霍固,当地的地主豪绅和反动武装乘机反攻倒算,因我农会骨干和积极分子已随军撤走,人员没受多大损失。
4月20日,鄂豫一地委在吕家大寨召开有霍固、霍邱、固始等县参加的会议,继续整风,进一步检查和纠正“左”倾错误,定对已分中农的土地财产和没收的工商业限期归还,对逃走的人员争取回乡生产,对受敌人迫害的基本群众和革命军人家属给予优抚,对无力控制的地区应建立两面政权。一专署副专员还在会上表扬霍固县吸取了不少地方干部,壮大了队伍,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帮助分区解决了经济困难。
两县合并新霍固
6月间,为了便于集中统一领导,上级决定将霍邱、霍固两县并为霍固县,武装力量统编为霍固部队,我任县长,杨杰任县委书记,朱广林任副书记,熊家林任指挥长。
我们消灭了土顽周集区大队、马店区大队和朱家楼等乡小保队,并于6月11日第三次攻克霍邱县最大的反动地主武装据守的圩子——李家圩,伴敌二三百人(在此之前,我军曾于1947年11月、1948年2月两次攻打过李家圩)。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党的新区政策的贯彻,至8月底,不仅恢复了周集、马店等区政权,还建立起一些两面政权,并先后在周集、王截流、薛集、白马庙、三河尖等地组织人民自卫武装,使其成为霍固部队的得力助手。上级还要我们在三河尖搞管理工商业的试点,以便为以后接管城市积累经验。我们把三河尖划作一个市,由我兼任市长,行署还专门从各县调来了十几个财经干部。
9月,我们得知固始县敌乡保队100多人集结在桥沟集街上,便决定由县军事指挥长熊家林和县委副书记朱广林等带领三个连去消灭他们。我军乘夜包围了桥沟集,然后冲进街内与敌展开了巷战,激战中政治处副主任苑春华等三位同志牺牲,经询问俘虏才知道敌人是固始县的保安团,有千余人。我军及时调整部署,向敌团部迅猛进攻,敌人阵脚大乱,纷纷遗逃。这一仗我们俘敌50余人,缴枪100多支。
经过几次战斗,大灭了反动武装的嚣张气焰。11月份,县委、县政府便迁到李家圩办公,与各区乡的通讯网络也先岩建立起来。
支援淮海战役,霍邱全境解放
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我霍固部队在三河尖承担阻击任务,打击敌增圾部队和前线溃逃之敌。11月初,熊家林、朱广林和我率县区武装共600多人到达前线,三河尖镇镇长郝利钧号召全镇人民投入战斗,从三河尖到南赵集,部署20多里长的战线。在三河尖、杨台子、柳台子等处搭了三座浮桥,发动1000余民工,帮助部队修筑工事,准备粮草油盐和军需装备。
虽然逃敌未经霍邱,但战前准备对锻炼队伍,巩固政权起了很大作用。
1949年1月,收音机里传来我军取得淮海大战胜利喜讯的时候,国民党霍邱县长看大势已去,便带了两个随从化装逃走。城里士绅怕刘纪渊、凌致和等土匪扰乱,便派人到寿县找解放军联系,我寿县工委书记朱怀民即于1月26日带一个连武开进霍邱县城,我和熊家林带三个连则于27日进驻县城与朱怀民汇合。并收编了土顽武装,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我任主席,朱怀民任副主席。三大居,县政府从李家圩搬到县城。1月31日,在黄学厂场召开了庆祝大会,朱怀民和我分别讲了话。后朱怀民带部队撤回寿县。
这时固始县也解放了,鄂豫一地委撤销了霍固县,恢复了原霍邱、固始县建制。霍邱县成立了中共霍邱县委和爱国民主县政府,县委书记朱广林,我为县长。同时成立了县军事指挥部,熊家林为指挥长,陈玉振为政委。霍邱县下辖城关、河口、周集、石店、长集、三元店、叶集、孟集、刘李集等区
镇,县政府设了公安、粮食、税务、民政、财政、教育等科局。至此,在我解放大军捷报频传,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大好形势下,霍邱全境终获解放,我们又乘胜开展了支前、剿匪、反霸、生产自救、巩固区乡政权、整顿地方武装等工作,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李玉林、余春江整理)
资料来源:
《皖西革命回忆录》第三部 解放战争时期(199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