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日均200万只包子!这家早餐摊用20年逆袭成A股“包子第一股”
鹰眼看财经

在杭州早餐摊的氤氲热气中,3元一个的巴比馒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着一个市值数十亿的商业传奇。这家从街头摊点起步的包子品牌,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从手工小吃到上市公司的蜕变,年营收突破15亿元,门店覆盖全国30余城超3500家。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堪称中国餐饮工业化的范本。

精准破局:从街头摊到"上海胃"的征服之路

2003年,安徽创业者刘会平在上海九江路摆下包子摊时,敏锐捕捉到本地食客对精致早餐的需求。当时上海早餐市场被粗糙的安徽包子主导,而他决心做"包子界的精致派"。

1.口味革命:让包子成为"精致点心"

刘会平敏锐捕捉到消费升级趋势,决心做"包子界的精致派"。他打破传统安徽包子的重油重咸模式,独创三大革新:

食材严选:坚持从安徽直采冷鲜肉,拒绝冻肉和边角料;蔬菜当天凌晨采购,手工切配保证翠绿口感;

工艺升级:研发"三次发酵法",面皮松软度提升40%,咬开后呈现均匀蜂窝状气孔;

口味本地化:推出上海人偏爱的鲜甜口味,如鲜肉包用猪前腿肉混合皮冻,汤汁丰盈而不腻,菜包则选用苏州青梗菜,搭配香干提鲜。

凭借"现切馅、手工包、当天卖"的口碑,6毛钱一个的巴比包子迅速征服上海食客。清晨五点的九江路摊点前,常排着长队等待第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甚至有上班族绕道三公里只为买两个巴比菜包。

2.黄金地段战略:用流量换品牌认知

在站稳口味脚跟后,刘会平做出一个大胆决策:进驻上海核心商圈。即便面临月租金超5万元的压力,他仍将首家门店开在河南中路与九江路交汇处——这个日均人流量超10万的"黄金十字口"。

视觉冲击:统一采用明档操作,玻璃橱窗内师傅们快速包制包子的场景成为"活广告";

场景渗透:针对上班族节奏,推出"30秒极速取餐"服务,高峰期增设预包装包子货架,满足赶时间人群需求;

品牌烙印:核心商圈门店日均销售额突破1.2万元,这种"奢侈地段卖平价包子"的反差,让巴比馒头成为上海早餐的标志性符号。

凭借对"高频刚需、场景便利、价格亲民"三大早餐特性的精准把握,巴比馒头用五年时间在上海开出50家门店,单店最高日销突破3000个包子,成为本土早餐品牌的标杆。但刘会平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清楚:要打破街头摊的天花板,必须完成从"手工小作坊"到"餐饮工业化"的质变。

刘会平

工业化破局:中央厨房如何让包子"日产200万只"

传统包子铺的凌晨三点,是老板们最忙碌的时刻:揉面、剁馅、包制、蒸煮,全流程依赖人工,单店日产能很难超过5000个。而巴比馒头的中央工厂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全自动生产线:面团经过真空和面机、智能醒发箱、数控切割机等设备,每块面团重量误差不超过2克;

锁鲜黑科技:馅料采用-18℃急冻锁鲜技术,保留食材95%的原始风味,蒸制后汤汁还原度达98%;

智能物流网:上海松江基地辐射半径300公里,冷链车搭载GPS定位系统,确保4小时内将包子送达门店。

1.供应链的降本密码

中央工厂的建立,让巴比馒头实现了"规模效应+成本革命":

采购端:年消耗猪肉超2万吨,通过与双汇、雨润等企业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猪肉采购成本较市场均价低8%-12%;

生产端:单个包子的人工成本从传统店铺的0.3元降至0.05元,能耗成本下降6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45%;

品控端:建立108道质检工序,从面粉灰分含量到馅料微生物指标,均实现数字化监控,产品不合格率低于0.03%。

这种工业化生产模式,彻底改变了包子行业的成本结构。当传统包子铺还在为"面发不好、馅调不匀"发愁时,巴比馒头的标准化包子已实现"千店一味",单上海基地日产能突破200万只,相当于1000家传统包子铺的总产量。

2.从"夫妻店"到"加盟店帝国"

要快速复制工业化成果,加盟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巴比馒头设计了一套低门槛、高保障的加盟体系:

轻资产启动:单店投资约15万元(含设备、首批原料),低于传统早餐店20%以上;

保姆式运营:提供选址评估、技术培训、营销方案等全流程支持,甚至配备"驻店督导"协助开业;

利润保障机制:通过"成本价供货+销售返点"模式,确保加盟商毛利率维持在50%-55%。

截至2023年,巴比馒头加盟门店占比达95%,这种"总部做供应链,门店做终端"的分工模式,让品牌以年均新增500家店的速度扩张。从招股书数据看,加盟模式贡献了92%的营收,单店年均销售额超4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2-15个月。

资本破局:3元包子的百亿估值逻辑

2020年巴比食品上市,首日市值突破60亿元。资本市场看好的,是其作为"早餐工业化龙头"的稀缺性:

万亿市场的标准化入口:中国早餐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连锁化率不足10%。巴比凭借全国化布局,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民生证券指出,其"长三角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网络极具扩张潜力。

从包子到早餐生态:上市后巴比跳出单一品类,推出40余款产品构建全场景早餐组合,并入驻盒马、罗森等新零售渠道,2023年商超营收增长150%。同时试水预制菜,2024年相关业务预计突破3亿元。

隐忧与转型:快速扩张面临口味同质化、供应链压力等挑战。上海新工厂引入小批量定制生产线,满足区域差异化需求;"万家灯火计划"瞄准县域市场,未来三年目标新增2000家门店巩固下沉优势。

巴比馒头的蜕变,折射出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路径——当街头小吃插上工业化翅膀,平凡包子也能创造商业奇迹。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其探索的"标准化与烟火气平衡术",不仅是品牌自身的课题,更是中国餐饮行业的共同挑战。

清晨蒸笼升起的热气中,巴比卖的不仅是包子,更是中国人对传统味道的创新坚守。这份坚守,正被工业化智慧重新定义,孕育着更多可能。

#早餐##上海巴比馒头一年卖出10个亿##巴比馒头上市##财经##行业动态#

文本来源于@牛顿顿顿的视频内容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