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店货架上那个小小的蓝白盒子,曾经是多少人家中常备的“救命稻草”。咳嗽一犯,喉咙一痒,抓起甘草片嚼两颗,仿佛就有了安全感。
但今天,这个“止咳神药”却悄悄从很多药店下架了。不是停售,而是限购,有些地方甚至明确要求凭处方购买。

一时间,风声鹤唳,大家一脸懵:甘草片不是“中成药”?不是“最安全的药物之一”?怎么说变就变了?
很多人不知道,甘草片的“神”,神得有点过头了。
要说甘草,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温和。它是炖汤调味、古方主药、润肺止咳的代名词。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太多人以为它没毒,于是无所忌惮。

甘草片的主要成分甘草浸膏,确实是中医里常用的药材。
但你知道吗?这个“温和”的东西,吃多了,能把人肾上腺皮质功能整个搞瘫。甘草中的甘草酸,结构其实和激素很像,它能抑制一种叫11β-HSD2的酶,从而干扰体内激素代谢。结果就是——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失控,钠离子潴留,钾离子流失,水肿、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统统找上门来。
听起来像是《医龙》里的剧情?不,是现实。

曾经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面色蜡黄,血压飙高,整个人像个水球。查不出病因,一问才知道,她每天嚼甘草片当糖吃,一年多了。她说:“我喉咙干,吃点甘草片润润嗓子,药店也没说不能多吃啊。”
你说气不气?不是药效出问题,是使用方式出了大问题。
而这并不是个案。
公开数据显示,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制剂引发的“伪醛固酮症”(表现为高血压、低钾、代谢性碱中毒)的病例逐年上升。2022年中国药理学会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里,甘草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比2016年增长了近三倍。

你以为这是老年人才犯的错?不,年轻人也不省心。
网上有个“嗓子救星”养生热潮,甘草片配胖大海、罗汉果泡水喝,声称清热润肺、预防感冒,结果好端端的年轻人喝出水肿、心悸、乏力,查电解质,一片大乱。“养生”养出病来,真不是段子。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甘草片当“精神口香糖”。嚼着有点甜,又不像药那样苦涩,一边上班一边嚼,变种版“含片控”就此诞生。你问他一天吃几颗?“不知道,反正不贵,一次五六片很正常。”——问题是,里面除了甘草,还有苯甲酸钠、香精、色素、防腐剂和辅料,长期吃真的不怕肝肾负担吗?

别忘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有基础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病,这些人群本来就不适合吃太多钠和激素样物质,而甘草正好踩雷。你以为自己是在“润肺”,结果是在“润病”。
为什么以前没出事?
因为以前药厂的甘草含量没那么高,大家也没当零食吃。现在药品工艺提升,浓缩提纯变本加厉,药效强了、副作用也爆炸了。而且过去甘草片多是医生开药,现在变成了“自助式”消费,谁还看说明书?

再说句扎心的:甘草片不是感冒药。它不含抗病毒成分,也不能杀菌,更不能“化痰止咳”一网打尽。它只能缓解咳嗽的感觉,却无法治疗咳嗽的“根”。就像你腰痛贴个膏药,能止痛,却不治腰椎间盘突出。明白了吗?
有些人感冒咳嗽不去医院,一边拖着病,一边狂嚼甘草片,咳个半个月不见好,拖成支气管炎、肺炎——然后一边怪天气,一边怪体质,唯独不怪自己乱吃药。咳嗽是症状,不是病名,别总想着用一颗片子万能解决。

药监局为何限制甘草片?
目的不是“打击中医”,也不是“限制自由”,而是防滥用。就像抗生素一样,不限制就滥用,不滥用就耐药,最后谁都没得救。
也许你会问:那中医不是讲“甘草调和诸药”吗?怎么现在反倒成了“有害”?这恰恰是现代中药使用的最大误区。古人用药讲究配伍、君臣佐使,甘草只是“佐药”或“使药”,从不单独猛用。你看《伤寒论》里有没有让人单吃甘草片的?现代人把“药食同源”当“药等于零食”,这是彻底误读。

再讲个冷知识:在中亚国家,甘草被列为限制出口的战略资源,因为它被广泛用于工业提取,不光是制药,还能做甜味剂、化妆品、烟草调味剂等。也就是说,咱们嚼的甘草片,可能原材料和香烟、口红来自同一批“甘草素”。听起来是不是更不香了?
现在的甘草片,不是药,是“药性很强的药”。不是不能用,而是必须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吃多少才合适。药店限购,其实是给大家设一道“认知门槛”。

甘草不是洪水猛兽。它在很多中药方里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炙甘草汤”“小青龙汤”“四君子汤”等等。但这些都是专业医生根据病情精准配比的结果,不是“甘草片嚼几颗”能替代的。
你可以继续用甘草片,但请记住这些底线:
不能当糖吃,不能长期吃,不能过量吃,不能混着其他药乱吃,不能替代看医生。

如果你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甘草片请直接绕道。如果你在吃利尿剂、地高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甘草片也请远离。做不到这些,哪怕只是“润润嗓子”,都可能“润进ICU”。
甘草的“神”,不在它能止咳,而在它能调和、扶正、佐君。用得对,是良药;用得野,是毒药。药不是谁都能乱吃的,别让“自己感觉良好”变成“自己把自己坑了”。

别让便利和便宜掩盖了风险。
当一个药品开始被限制,往往不是它没用了,而是它太“好用”了——好用得让人忘了它是药,而不是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孙卫华,王少华,李洪军.甘草对人体电解质紊乱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6):217-222.
[2]张丽,王建华.甘草制剂长期使用所致“伪醛固酮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警戒,2021,18(04):237-240.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度)[R].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