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近期,全球肉类市场风云变幻,牛肉价格持续攀升,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各国政要频繁访华,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便是肉类贸易,一场围绕中国庞大肉类市场的角逐正悄然展开。
牛肉价格疯涨,创近年新高
国内牛肉价格走势一路上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5年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 ),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60.94元,环比涨2.3%,为连续4周小幅上涨,累计涨幅6.5%,自2024年底以来,首次回升至60元以上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14日,牛肉市场价为51.88元/kg,春节后已累计上涨1.73%,国内肉牛行情春节后呈淡季不淡走势。从更长周期看,此前牛肉价格虽经历连续下跌,但随着行业产能去化以及进口缩量涨价影响,2025年迎来价格反弹。
国际市场上,牛肉价格同样涨势迅猛。美国、加拿大等国牛肉价格持续保持上涨态势。受干旱天气影响下饲草供应趋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巴西活牛及牛肉价格持续上涨,圣保罗活牛价格在2024年8月23日逐步结束了从2023年1月以来同比持续为负的格局,2024年11月14日,活牛价格为3.95美元/公斤,同比涨24.6%;美国牛肉零售价格从2023年5月以来,结束了连续8个月同比持续为负格局,逐月保持上涨,2024年1-9月平均价格为17.63美元/公斤,同比上涨6.1% 。加拿大活牛价格明显上涨,2024年1-9月,生产者销售价格(育肥牛)为6.6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2.8%。
各国纷纷访华,意图开拓市场
在牛肉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各国看到了中国肉类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近期欧洲政要密集访华,4月10 - 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这是其3年内第3次访华。此次访华期间,中西签署了两项涉及猪肉和樱桃的农业贸易协议,扩大了西班牙猪肉在中国的市场准入,虽未直接提及牛肉,但释放出积极的贸易信号 。此前,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和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也同期对中国进行访问。
从肉类生产企业层面看,全球大型肉类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例如全球最大的牛肉生产商JBS S.A.,总部位于巴西,其业务横跨多个大洲,拥有现代化的加工设施和庞大的分销网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中国市场,不断优化对华牛肉出口业务。美国的泰森食品(Tyson Foods Inc.)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供应商之一 ,同样积极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凭借其严格执行统一的育肥程序,Prime/Choice级别牛肉产出率在行业领先,试图在中国高端牛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嘉吉(Cargill)作为全球农业大宗商品领域的巨头,业务涵盖牛肉生产,在众多国家拥有运营业务,其在中国市场通过建立牛饲养场、加工厂和分销网络,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
背后原因剖析
供应端:全球牛肉产量或下降
从全球范围来看,牛肉产量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受干旱、牛群结构缩减等因素影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欧盟等部分牛肉主产国和地区产量有所下降,且未来产量可能继续减少,如2025年欧盟牛肉产量预计减少2%。另一方面,牛肉生产大国巴西、中国可能存在生产趋势逆转的情况,由当前的增产国转变为减产国。巴西受2024年下半年干旱影响,预计2025年肉牛屠宰量将有所减少,牛肉产量将下降1%;中国受2023年以来肉牛养殖效益持续下降,使得肉牛养殖周转加快、部分肉牛提前淘汰等情况影响,未来几年牛肉产量可能出现阶段性减少。相关研究预测,2025年全球牛肉产量将下降1%,供应偏紧局面加剧。
需求端:中国市场需求强劲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肉类消费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需求日益旺盛,不仅在餐饮行业,家庭消费中牛肉的购买量也在逐年增加。尽管短期餐饮需求承压、猪肉供给恢复对牛肉消费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中国牛肉市场的潜力依旧巨大,这也是吸引各国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
贸易政策因素
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各国肉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各国积极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寻求更有利的贸易条件,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等。例如,此次西班牙首相访华扩大猪肉市场准入,后续牛肉贸易也存在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同时,中国为应对进口牛肉急剧增长情况,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决定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并计划于2025年3月31日开展相关听证会,后续进口牛肉的政策调控预计加码,这也使得各国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外交沟通,期望在贸易政策上获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