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初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爱说:“初二是分水岭,成绩的好坏就看这一年。”
好像一旦过了初二,命运就已经注定,到了初三,一切都晚了,即使你想拼,也只能在后悔中叹息。
但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

一旦进入了初三,许多同学都会在深夜悄悄摸着自己的脑袋开始焦虑。回想起初一初二的时光,除了追剧、玩游戏,学习也就是偶尔背背单词,看看数学公式。
可某一天,突然惊醒:自己怎么这么糟糕,成绩怎么这么惨?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看似也不太关心,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眼看着问题越来越大。
更糟糕的是,初三的作业和考试压力像潮水一样,扑面而来,而你眼前的时间沙漏,已经在“滴答滴答”地倒计时。
“完了,真的来不及了。”这是不是你现在的心情?
这种时候,大家可能开始纠结:“要不要放弃,还是拼一下?但是拼了怕没结果,万一真拼不动怎么办?”
你会想:“要是拼了,结果不如人意,我岂不是更伤心?”
不过,停一停,先放下那些焦虑吧。我想说的很简单:既然想逆袭,那就行动!不做,什么都不会变。
别再纠结未来的可能性了,做了才有改变,光站在原地,不动,一切都不可能改变。

一、心态决定一切,别让自己先崩溃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对未来失败的恐惧中,想要逆袭就变得特别困难。有些学生明明想着努力,可又担心:“万一我拼了也没用,那不是白费力气?”
这种想法就像一种毒瘤,慢慢腐蚀你的信心,让你始终卡在原地。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学生,从初一开始,成绩一直垫底,但他做了一件事: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都不会灰心丧气,而是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先不想着结果,我做今天能做到的事。”
他从最基础的单词开始,一天一点点,慢慢地,数学也开始掌握了基本的公式,做对的题目越来越多。
结果,到了初三,他从班里倒数第三名,一路逆袭,进入了年级前十。
反观那些总是纠结“努力能不能逆袭”的学生,最后大多数都停留在了原地。因为一旦脑海中充斥着太多“如果”的思考,行动就会迟缓。想了很多,做的却很少。
所以,心态不摆正,一切都是空谈。
最简单的一句话,别再犹豫,开始干!从现在开始,不给自己设限。
意志力,才是打破一切困境的钥匙。

二、找准方向,别乱开车
说到逆袭,很多同学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做了很多题目,复习的内容也五花八门,但每一科都没有真正下狠功夫。
其实,成绩差的同学,通常有很多“弱科”,逆袭就要从“最弱”的科目开始攻克。
我建议大家,首先从英语入手。
为什么?因为英语的进步比较快,提分的方式也相对简单。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背单词、读课文,反复练习,这些日积月累的积累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你会发现,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大大提升,甚至能从原本的20分提升到80分。
如果英语算是入门,那接下来,可以把数学作为突破口。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千万别一开始就去做难题,先从课本开始,逐步消化每一个公式,做大量的基础题。
这样,你的数学成绩会稳步提高,信心也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别想着有捷径。开始就去刷题,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每做一道题目,回顾总结,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攻克薄弱环节。
别害怕失败,错了反而是好事,从错误中你会学到更多。

三、提高执行力,别只停留在“心愿单”
有再好的计划,如果不能落实,依然就是空谈。
很多学生会写一堆复习计划,结果一到实际操作,手机、剧集什么的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最终变成了“学一小时,玩十小时”。
你必须明白,执行力决定了成绩能否逆袭。
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律。每天上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每次做题时,要集中精力,不能敷衍。
只有这种持续的积累,才是让你从学渣逆袭成学霸的秘诀。
比如你决定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但手机的干扰、同学的打扰让你不断“计划泡汤”。那你就完了!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知识点,而是那些不断打扰你的“干扰源”。
想学好,就要学会战胜自己的拖延症,克服那些无聊情绪,真正进入“学习模式”。

所以说,初三的你,其实并不“绝望”。
是的,时间紧迫,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如果你坚定自己的决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复习,专注每一科的提高,虽然你可能没法达到最理想的结果,但至少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力以赴的自己。
无论未来怎样,至少你不会留下任何遗憾。因为,无论结果如何,那些曾经努力过的人,永远比那些轻言放弃的人更值得尊敬。
记住:不拼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