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本来已经沉寂一段时间的国产航母,因为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在4月16日指出指出,那艘著名的“陆上航母”再次迎来进行扩大改造,体型直指美国海军“福特”级,又吸引了不少目光。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海军下一级目标舰,是10万吨起步的核动力型号。但让人苦恼的地方在于,现在国内有两个造船厂可以建造航母,这就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含义非比寻常
要是和其他国家一样,只有一个航母造船厂,那当然是毫无悬念地推进目标舰,大家也就不必纠结。但现实是真的有两个,所以就存在多种情况:一、按照“南一艘,北一艘”的惯例,只安排一个造船厂建造目标舰,另一家负责技术支援和学习经验。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技术风险低、经济压力小。毕竟有国产核潜艇的例子在前,外界实在不敢高估舰载核反应堆的水平。效仿研发003的模式,集中全部设计和建造力量于一身,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山东舰是国产航母的开端
所谓经济压力,倒不是说航母本身建造成本。而是多艘航母短时间内集中服役,海军需要提供完善的维护保障体系、成熟舰员队伍,甚至是规模不俗的舰载机群和飞行员,这可比航母本身造价要昂贵数倍。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海军苦等近10年,也只到手一艘航母。二、南北同时接单,其中一家建造003,另一家专攻目标舰。这种模式的优缺点,和第一种完全相反。三、南北同时建造目标舰。这个风险非常大,可行性极低,但因为存在“快速量产核动力航母”的可能,仍然有一些拥趸。

▲航母固然难造,但配套的体系更加复杂
怎么说呢,海军这些年发展装备的思路,始终都是“技术激进,路线保守”。就航母来说,海军在80年代出国见了世面后,明确了“建造5万吨左右蒸汽弹射航母”的目标,舰载机则计划用歼-7过渡,目标机型是还在研发的歼-10。到90年代中期,眼见这个计划行不通,又出现了著名的“垂直起降航母”备选方案,舰载机准备买几架二手“鹞”式过渡。以现在的眼光看,要是没有“瓦良格”号,那么国产航母应该是4万吨左右开局,有可能搜罗几架“鹞”式,紧接着就往米格-29K发展,和现在的印度差不多。

▲国内一度也打算用“鹞”式过渡
但现实是“瓦良格”号抬了海军一手,6万吨航母平台加歼-15重型舰载机的开局,等于一开始就站到其他国家仰视的高度。而为了控制这一大步背后的技术风险,就出现了山东舰这艘过渡航母,完美诠释了“技术激进,路线保守”。而既然福建舰基于山东舰跨了一大步,接下来的路线就应该偏保守——继续建造003。至于真正的目标舰,建造进度就得再往后一些,这大概是很多人没有想到,或者说不愿意看到的第二种方案慢速版。

▲辽宁舰对国产航母发展居功甚伟
既然同时开建两艘航母的风险太大,客观条件上又确实需要扩充可用航母队伍,那最稳妥的模式,其实是一个造船厂建造003稳住基本盘,另一个造船厂继续打磨目标舰。如果后者比较顺利,也不是不能出现“南北同时开工”的局面。但更大的可能,是第二艘003基本完工或下水后,再开始建造目标舰,这样海军的资金和技术压力都能降下来,也能兼顾装备需求。至于再往后国产航母怎么发展,那就只能看具体局势再说。

▲福建舰远超预计的舾装时间,就已经在暗示问题
福建舰的巨大成功,让很多人对“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期待达到顶峰,更认为这对国内来说是唾手可得。并未意识到福建舰舾装时间过长,已经是对技术跨步太大的警示。工业是个没有侥幸的领域,技术风险永远不能忽视,没有谁是万能的。既然国产航母已经往前跨了一大步,并且落脚还稍稍有点不稳,那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慢一点总比摔一跤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