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谷雨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民风习俗呢?
解千愁

#谷雨习俗分享##春日生活打卡季##头条创作挑战赛#

谷雨是24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天气降水会明显增加,而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也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因为充足而及时的降雨,能使谷类作物茁壮成长。与其它节气一样,谷雨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谷雨有哪些传统文化与民风习俗呢?

关于谷雨的由来。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而田中的谷物也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黄帝感仓颉造字之功,特赐名其日“谷雨”。从气候角度看,谷雨节气时段一般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所以“谷雨”这个节气的名称,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以及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关于谷雨的习俗。

1、祭海。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称“壮行节”。因此,沿海地区的渔民们会在谷雨这天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仓。他们会抬着祭品到海边,摆上供品、焚香祈祷,而且场面十分的壮观。这一习俗体现了渔民对大海的敬畏之心和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走谷雨。古代的时候,民间有“走谷雨”的风俗习惯。具体的活动内容是这样的:在谷雨这天,青年的妇女们会结伴走村串亲,有的还会到野外去踏踏青,走上一圈。其寓意是与大自然相融合,并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亲近自然、顺应节气变化,追求健康生活朴素的理念和祈愿。

3、喝谷雨茶。在我国的南方,自古就有谷雨摘茶的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据民间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之后会清火、辟邪、明目等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而谷雨茶也确实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口感醇厚好喝。

4、食香椿。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很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会将香椿做成各种菜肴,如香椿炒蛋、凉拌香椿等等,此时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独特美味,也是生活中的一大口福和乐趣。

5、赏花。谷雨时节,正是牡丹花盛开争艳的季节,所以牡丹花又被俗称为“谷雨花”。自古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因此民间有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各地还会举办牡丹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人们在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之余,也感受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关于谷雨的诗词文化。

1、《谷雨》(唐·朱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这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林间细雨、檐下梦境等,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同时,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花期难留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寄托于“天公”,展现出了诗人很复杂的心境。

2、《老圃堂》(唐·曹邺):“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田园劳作图,邵平种瓜之地与诗人居所相邻,在谷雨时节土地干燥时,诗人亲自下地锄草,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场景。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借春风吹落残书这一细节,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体现出诗人恬淡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唐·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整首诗围绕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开。开篇点明旅途匆忙,而春天的气息却融融美好。“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两句,将农事与蛙声、归程与草色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田园图。诗人感叹自己在谷雨时节仍未感受到温暖的春风,最后提及友人,表达出心中的遗憾与感慨。

谷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其由来、丰富的习俗到与之相关的诗词文化,都反映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而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