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确认“待录取通知”。
适用人群:仅针对拟通过调剂被录取的考生,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无需进行任何操作。操作流程: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入“调剂服务系统”,查看“待录取通知”,并点击“确认”按钮。

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设定,一般为12-24小时。重要提醒:切勿同时接受多个待录取通知,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所有录取资格,考生只能确认一个待录取通知。
二,复试内容严格保密。
复试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公开复试的内容。大家在复试时签订的保密协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特别是在调剂阶段,很多同学仍在等待机会,如果在群聊、论坛等平台上讨论复试题目或流程,很容易引发争议,甚至可能被举报,从而影响自己的录取结果。
例如:2021年5月下旬,上海师范大学取消30多位考生拟录取资格,原因是在复试结束前,讨论并泄露了相关复试消息,并被举报。

三,核对“录取信息”。
操作路径:
登录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或目标专业对应学院官网,查看【招生信息】-【拟录取名单公示】。
核对内容:确认姓名、证件号码、录取专业以及学习方式(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是否与复试结果一致。

四,特别提醒定向就业考生:需仔细核对定向单位名称是否准确无误。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信息有误,请立即联系招生办公室,并提交《信息更正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关注“调档函”与“政审表”上传。
调档函:应届毕业生的档案由本科院校负责寄送;往届毕业生需自行联系档案存放单位进行相关操作。

研招网操作:
①,部分院校会要求考生下载电子调档函,打印后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②,政审表:考生需从院校官方网站下载模板,由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填写并加盖公章后,上传至指定系统。
③,截止时间:通常为6月中旬,逾期未完成可能会影响录取。
五,组织关系转移。
党员/团员:需与原党组织或团组织联系,开具转接函,目标单位名称应按照“中共XX大学XX学院委员会”的格式填写。

六,体检需达标。
需按照院校规定在三甲医院进行体检(部分院校会指定具体医院),特别要关注转氨酶、心电图等容易出现异常的项目。

提交时间:一般会要求在指定时间之前完成,可通过顺丰快递邮寄或直接现场提交。
七,主动联系导师。
在拟录取之后,可以主动联系自己心仪的导师。通常情况下,联系导师的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邮件模板如下:

选择导师时,应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与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匹配。
①,如果目标导师是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竞争往往会比较激烈,此时需要在邮件中突出自己的科研潜力。
②,如果是联系青年导师,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并且更容易获得导师的直接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系导师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不要同时向多位导师群发邮件,避免给导师造成不好的印象。
八,查阅培养方案,预习专业书籍。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本科阶段主要侧重于构建基础理论框架,而研究生阶段则更注重深入探究和创新研究。拟录取之后,你可以提前了解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访问学校官网,查看课程设置,找到感兴趣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并进行预习。
九,学习科研工具,提升效率。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会频繁用到各种学术工具,比如文献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以及论文写作辅助工具等。如果能够提前熟悉这些工具,将会使你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更加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关注学术动态,培养研究思维。
可以定期阅读专业领域的顶级期刊论文,或者关注相关的学术公众号和论坛,及时掌握前沿研究动态,为未来课题的选择做好准备。
十一,研究生什么时候进组。
研究生进组的时间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具体取决于学校安排、导师要求以及个人规划:
①,提前进组(暑假期间)。
部分导师会建议学生在正式入学前1-2个月(即研0暑假,7-8月)提前进组,以便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习实验技术或参与课题前期准备。这在理工科专业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需要实验或项目积累的领域。
②,入学后进组(9月开学)。
大多数研究生会在9月正式入学后,根据学校或学院的统一安排进入课题组。此时会结合课程学习逐步开展研究,文科或无需实验的专业可能更倾向这一模式。
③,特殊情况调整。
调剂考生:若通过调剂录取(如4月中下旬完成复试的),进组时间可能稍晚,通常在5-6月确定导师后安排。
④,导师要求:部分课题组可能根据项目进度灵活安排进组时间,如寒假后或学期中。
建议:提前与导师沟通明确进组时间,尤其是跨校或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学生,提前进组有助于更快融入团队并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