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国访问越、马、柬:为什么是这三个国家,而不是其他国家呢?
梁淇钟

前言

2025年4月14日至18日,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这是周边工作会议后首次出访周边国家

正值特朗普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之际,中国选择这三国,如同在经贸棋盘上精准落子,形成对抗美国贸易战的重要支点。

为何中国钟情这三国?这些"铁杆朋友"如何助力重构区域格局?

作者-凯

美国带不走的"朋友圈"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狂舞全球,试图把180个国家都打入冷宫时,中国却在东南亚悄然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贸易防火墙。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这三个看似不起眼的东盟成员国,却如同战略支点一般,在中美博弈的风暴中纹丝不动。当美国对越南祭出46%的惩罚性关税时,越南人眼睛都没眨一下,他们心知肚明:与中国切断联系,无异于经济自杀

要知道,越南电子、纺织产业90%的零部件都靠中国供应,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让两国早已捆绑成命运共同体。美国政客们满脸嘲讽地指责越南是中国的"转口贸易站",殊不知这恰恰是两国合作的绝妙之处

马来西亚则握有一副更厉害的底牌。这个人口仅3300万的小国,凭什么让中美两个大国争相示好?因为它手中攥着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中国新能源电池所需的稀有元素,有四分之一来自这里。更令美国胆战心惊的是,2024年,当中美直接贸易额下降18%时,中马贸易却逆势增长9.2%,狠狠打了华盛顿的脸。

至于柬埔寨,这个被西方人轻视的小国,其对华忠诚度堪称典范。中国直接投资占柬埔寨外资的95%以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吸引170家中企入驻。当美国对柬埔寨商品加征49%关税时,中国控股的柬埔寨工厂只是悄悄把产品贴上"柬埔寨原产地"标签,然后继续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

这三个国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铁三角,它们不仅守住了贸易通道,更向世界展示:在经济实用主义面前,美国的分化策略早已破产。当美国试图切断全球产业链时,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却在悄然深化,从经贸领域延伸到战略安全层面,形成了一个更加坚固的同盟网络。

中国的海上"棋子"

如果说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三国关系的"软实力",那么军事战略布局则是不可或缺的"硬支撑"。

2025年4月5日,一个震动国际军事格局的消息传来:中国-柬埔寨云壤港联合保障中心正式启用,成为继吉布提之后,中国的第二个海外军事基地。这个基地拥有650米长码头与5000吨级干船坞,足以停靠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舰艇。

云壤基地的战略价值远超想象,它距离马六甲海峡仅有千里之遥,恰好扼守了泰国湾这一关键水域。美国人最怕的事情正在发生:中国海军从单一航道依赖逐步转向多点布局,当马六甲海峡遭遇封锁时,中国已经准备好了备选方案。

马来西亚在这盘大棋中扮演着更微妙的角色。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守门人",马来西亚掌控着中国80%石油运输的生命线。若美国在此搞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实则是卡住中国的咽喉。然而,中马合作建设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已经提供了战略解药——这条全长600公里的铁路将贯通马来半岛东西海岸,形成对马六甲海峡的陆路替代通道。

更令美国坐立不安的是,这条铁路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更暗藏军事逻辑。建成后,它将连通泰国、新加坡,形成中南半岛陆海联运网络,巧妙规避美国海上封锁的风险。据美国战略分析师评估:"中国正在构建能源运输的Plan B,就像蜘蛛织网般精细。"

云壤基地和东海岸铁路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中国与三国合作的深入,军事交流也日益频密。中柬"金龙"联合军演已成常态,越南海防港和马来西亚槟城港也开始为中国舰艇提供补给服务。这些看似分散的举措,实则构成了中国在南海周边的战略支撑网,为接下来更大范围的经济整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23万亿美元大市场

当乌云密布的贸易战天空下,一道耀眼曙光冉冉升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这个由东盟十国倡议,中国全力支持的超级经济圈,已于2022年1月正式生效,堪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奇迹。RCEP覆盖了约35亿人口,GDP总和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对此望眼欲穿却无缘入局,只能在门外干瞪眼。

RCEP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形成鲜明对比。当特朗普一声令下退出TPP时,美国失去了主导亚太经贸规则的机会。而中国则顺势而为,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出更具包容性的RCEP,巧妙化解了美国的遏制。

在RCEP框架下,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上层楼。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从2000年的1667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1.87万亿美元,增长了约11.2倍,年均增速达12.9%。最让华盛顿心惊的是,即使在关税战阴影下,中国-东盟贸易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减轻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

RCEP最大的魔力在于,它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最终将实现90%以上货物贸易零关税。更天才的设计是"原产地规则累积制度",允许企业跨国生产或制造货物时进行价值累积,大幅降低了产品获得优惠关税的门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可以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将"中国制造"变为"亚洲制造",巧妙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

RCEP还首次加入了电子商务规则,为区域内数字经济融合铺平道路。2020年被确定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双方在金融、交通、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驶入快车道。随着中柬签署数字经济合作协议,柬埔寨已被纳入中国主导的东南亚数字支付体系,悄然削弱美元在区域内的霸权地位。

东南亚的微妙平衡术

面对中美两大国的激烈博弈,东南亚国家展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战略智慧

泰国专家利德森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是'以和为贵'的国家,但一旦撕破脸,态度则十分强硬。"这句话道出了东南亚国家的共同认知:中国不欺负别国,但也不会任由他国欺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东盟各国在中美之间开始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平衡表演。

当特朗普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时,东盟并未像西方预期的那样"选边站队"。相反,在马来西亚这个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协调下,东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的华裔教授钟志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正在得罪全世界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一直团结这些世界上的贸易伙伴。"

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中国和美国——这几乎成了东盟的官方立场。越南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巧妙地表示:"越南既需要美国的市场,也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更是公开表态,将协调东盟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战,而不是各自为政。

然而,东盟内部对华态度也存在微妙差异。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这三国对华立场最为友好,而菲律宾、印尼等国则相对摇摆。这种差异恰恰为中国提供了外交空间:通过深化与三国的合作,影响其他国家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亲美的菲律宾,在经济领域也不能完全脱离中国。当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产品加征关税后,马尼拉政府立即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这一幕再次证明,在经济实用主义面前,意识形态的鸿沟也会被填平。

随着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与中国合作不断深化,其他东盟国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北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东盟国家越来越清楚:美国可以远离亚洲,但中国永远是不可移动的邻居。中国对三国的重点访问,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认知,推动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结语

中国此次访问三国,不仅是为了应对贸易战的战术举措,更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在大国博弈日趋复杂的今天,中国正通过经贸合作、基建互联和战略互信,与周边国家共织安全网络。

面对西方阵营的围堵与分化,东盟国家究竟是选择明确站队,还是坚持"东盟中心性"原则?这或许是未来区域格局演变的关键所在。

参考信源: 央视新闻2025.4.13——时政微观察丨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观察者网2025.4.8——越南递出零关税“橄榄枝”示好,特朗普顾问不屑一顾:这对美国毫无意义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国际在线】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