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芦声笛韵
在川西平原的腹地,绵竹市农业农村局的办公楼里,一张泛黄的工位牌上,徐懿的名字仍未被撤下。这个自1992年便扎根农业系统的“老农人”,曾用三十年光阴在田间地头留下脚印,却在权力与利益的泥潭中逐渐沉沦。
2025年3月28日,绵竹市监委一纸通报,将他从“农田建设股原副股长、土肥站原副站长”的职位上拽入深渊——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翻开徐懿的履历,1970年出生的他,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印记:四川绵竹人,大专学历,1992年7月踏入绵竹县农业局的大门,从此与土地结缘。从基层技术员到副股长、副站长,他的晋升轨迹看似平缓却暗藏玄机。

2021年2月,他同时执掌农田建设股与土肥站两大“肥差”,直至2024年8月调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年半的任期内,他手中的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关乎万亩良田的生机,也悄然切割着公共利益的肌理。
农田建设与土肥管理,本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命脉。农田建设股负责高标准农田规划、项目资金分配,土肥站则掌管肥料质量监管、补贴发放。

坊间传言,徐懿的“生意经”早已在系统内流传:某次某企业申报肥料补贴时,他轻描淡写一句“材料不够规范”,次日对方负责人便提着“土特产”登门;某乡镇申请农田水利改造资金,他暗示“流程需要优化”,最终项目落入特定承包商之手。这些零碎的传言,随着纪委通报的发布,逐渐拼凑成一幅“小官巨腐”的图景。
徐懿的堕落并非孤例。在德阳市农业农村系统,腐败的阴影曾多次笼罩——2024年6月,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原副局长胡智被“双开”,通报直指其“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通过项目承揽、资金拨付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更早的2023年,绵竹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庭审现场“宛如一座敲响廉政警钟的教育殿堂”,却未能惊醒某些人的贪欲。
徐懿与这些落马官员的轨迹交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涉农资金密集的领域,即便职位不高,只要手握审批权、监管权,便可能成为围猎的目标。
对于这种小官大贪,民众最关切的是,徐懿究竟贪了多少?虽然通报尚未披露具体数字。但参照同类案件,德阳住建系统郑亚军受贿超千万、胡智“数额特别巨大”的案例,加之农田建设项目动辄数百万的规模,其涉案金额定非小数。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蚁贪”往往披着“为地方谋发展”的外衣:或许他曾推动过几个示范园区建设,或许他参与过“苏绵合作”的科技扶贫项目,但这些光鲜的政绩背后,是否掺杂着权钱交易的暗流?
如今,徐懿的办公室已空无一人,窗台上那盆他精心打理的绿植仍在倔强生长。这抹绿色,恰似他职业生涯的隐喻——本该滋养沃土,却在私欲的侵蚀下扭曲了根系。
他的故事,给所有基层干部敲响警钟:权力再小,若失去敬畏,终将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利益再诱人,若逾越底线,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囚笼。

土地不会说谎,它记得每一粒种子的真诚,也洞悉每一滴肥料的来路。徐懿的坠落,是个人之殇,更是制度之问。
当我们追问“贪了多少”时,更应思考:如何让惠农政策真正扎根泥土?如何在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扎紧篱笆?
评论区邀您共议:您身边是否见过“小官大贪”现象?对于基层反腐,您有何建言?让我们以理性之光照亮前路,守护每一寸良田的清澈与丰饶。
(本文重在倡导反腐正能量,重申国家反腐之决心,增强人们之信心,不针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写作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具体案情以官方通报为准,请读者理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