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一、试题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形成年代较晚,火山活动频繁,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该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判断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并分析其成因。
(2)推测2018年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的位置(东部/西部),并说明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
(3)有人认为,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会导致该海域海洋生产力下降,分析其判断依据。
(4)说明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由南向北。原因:北冰洋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
(2)位置:位于阿留申群岛(白令海)西部。影响: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故白令海盛行偏南风,暖空气使海水增温,不利于海冰生成;偏南风对海冰向南扩张产生阻力,使得海冰难以向南扩张。
(3)海冰面积减少,析盐现象减弱,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使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底层冷水区范围减小,导致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
(4)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纬度较高,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多,光热不足;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二、试题评议
1.本试题是2024年某市高考模拟题,可以说这是一道经典的模拟试题,是值得训练和深入讲评的好试题。
2.本试题考查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凸出,提供图文信息丰富,问题的思路指引在图文材料中十分充分,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推理能力。
3.本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地理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内容,又切合当今高考地理命题的考查方向,每个问题的说理过程都要调动教材所学的核心地理原理,表述要准确运用地理概念和专业述语。
4、本题考查知识覆盖面广,综合能力要求高,属中高难度试题,区分度高。本题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的大气环流的时空变化与水热输送及海气热量及光照強弱的变化、还有气旋天气系统等知识;海水水文特征如水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海水密度变化、海洋表层水的流向等;考查海洋动植物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考查当地区域特征如岛屿地质演变与陆上植物的生长条件。总体上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角度,从动态上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试题的跨度和综合程度高。但每个问题都能紧贴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去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三、考练中考生的失分点
1、课材原理复习不全面和不熟练。例如海水水温、密度、盐度分布基本规律无法调动应用。如一般纬度越高,海水水温越低,海水密度越高,海平面越低。再如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偏南风能向北输送热量,促使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覆冰范围缩小。另一是盛行风对海面海冰有推动或阻碍运动的作用,就要看风向与冰层的扩展方向的关系。若风向与浮冰运动方向相同则层层可扩展分布,反之冰层缩小。
2、提取图文信息能力欠缺。图文材料是作为解题的依据,考生必须依据材料的信息指引,采用归纳、延伸、推理、读图写话方法去找观点找证据。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是导致失分的原因。
3、考生无法根据问题导向,再用倒推的方法建立问题的说理框架,答题逻辑混乱,说理不明,证据不足,最后判断錯误而失分。例如对“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一句话应表明水温的变化与低压是相关的。由此我们应用问题倒推法去找观点或依据:2018年海冰范围缩小→海水水温升高→海域气温升高→偏南风传输热量→阿留申低压东部吹偏南风→低压位于白令海西侧。表述时再倒写推理去回答问题下结论。本推理的难点在于水热的输送是由大气环流即风或大洋环流来实现的。依据信息指引应选取大气环流即偏南风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输送热量,从而使海水升温。考生对于水热输送的途径不懂,这是导致本题可能得零分的危险。因此在复习由应不断強化教材基本地理原理的复习及调动运用,这才能打通逻辑推理的关节点。
4、考生提取信息灵活性差。
例如“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表明:结冰范围广→海水析盐强→海水层化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产力高。问题反之问海洋生产力下降,就应从图中信息结冰范围缩小去反思维推理,然而考生不会运用而失分了。我们审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命题情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题问的答题方向,范围要明确。一般在教材中无可调动的原理,则答案一定在材料中通过归纳和推理而得出。脱离图文材料的作答是失分严重的主因。另外,在判断问题时应利用语文的阅读能力,在情境材料中体会出情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正常现象与异常现象。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考题情境,把握命题者意途,切中问题要害。
5、主题解题框架构建不牢固
例如,第(4)小题是容易的题,许多学生不能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角度去分析小岛少有林木生长的原因。更无法去结合信息将问题与实际区域联系起来答题。读信息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则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读纬度则纬度较高,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多,光热不足;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6.表达时因果错误、述语应用不规范、中心词不会运用,这些都表明考生地理知识欠缺,地理分析能力水平低,失分严重。
三、复习建议
1、强化地理概念和核心原理规律的复习,让教学回归学科本源。
试题设计越灵活,越是更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要高度重视课本上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拓展和典型例题带来的地理逻辑方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限时训练去检测学习基础知识的效果,及时的感悟,及时的归纳整理。基础知识要达到熟练层次,理解准确,运用自如。要引导学生回归学科本质,建立完整核心知识体系。
2、强化训练,提升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考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体现是平时学习积累的反映。地理能力具体体现在阅题、审题、提取信息、搜索证据、分析条件、归纳推理、准确选择或表达等。地理学科素养首先体现在对探究情景的总体感知,然后运用地理能力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是通过多种方法完成判断、逻辑推理和完整表达。因此,落实课本概念、原理的研读,强化训练,反思训练效果,再次在新情景下训练核心考点,是提升地理能力的必要途径。并要让学生明白,思维能力的形成考察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复习活动的释疑者、组织者和引路者。靠学生自己深入领悟、总结,摸索是提升地理能力的必经之路。经验告诉我们:考普通本科只需要勤奋、认真听课、写作业、按部就班的、听话式的学习;考名校则靠的是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刻苦精进的能力。
3、优选试题,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数量。
4、提分策略
①以退为进,回归教材,复习概念原理,熟记因素、环节、过程等地理基础知识。
②组题审题,在审读试题图文材料中学会把握情境和信息,整理有顺序和因果逻辑正确的信息,寻找答题观点或证据。
③笔头操练,由简到繁,层次性训练,模仿训练,修正偏差。
④熟化必考原理,积累常用述语。
⑤课堂教学注重推理能力的教学。
01
02
03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