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高关税把双方贸易堵得死死的,美国财政部长最近放话,喊着要大家各退一步,赶紧签个大协议,把这场没赢家的战争给停了。
可中方不吃这套,摆明态度:美方得先拿出真动作,不然没得谈,特朗普政府现在头疼了,国内企业告他滥权,专家也骂他政策瞎搞,压力山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底是美国先低头,还是中方继续硬扛?

文案|编辑:清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了几年,关税壁垒越垒越高,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美国的货物到中国,关税高得像天文数字,中国的东西运到美国,同样得交一笔吓人的税,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在高关税的挤压下大幅下滑,有些行业几乎断了联系。
比如,美国的农产品和中国的电子产品,曾经是双边贸易的大头,如今却因为关税壁垒变得门可罗雀,全球供应链也跟着遭殃,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只能为更高的价格买单,更别提那些依赖中美市场的中小国家,早就被这场贸易战搞得焦头烂额。
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短期的博弈,双方吵一吵、加点税,最后总会妥协,可现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挥舞着“美国优先”的大旗,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短短几周,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就飙到了145%,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实打实的贸易壁垒,中方也没闲着,迅速还以颜色,对美国商品加征同等力度的关税,结果就是,双方的贸易通道被高关税堵得死死的,理论上已经没什么生意可做了。

这场战争的后果不只是数字上的损失,美国的农民眼看着大豆、玉米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发霉,中国的制造商也因为出口受阻,订单量直线下降。
全球经济本来就因为疫情和地缘冲突摇摇晃晃,这场贸易战无疑是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警告过,高关税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可中美双方谁也不肯先低头,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谁能撑得更久。
美国财政部长最近的表态,算是给这场僵局带来了一点新的动静,他在4月14日公开说,贸易战没赢家,高关税不是长久之计,得通过谈判把问题解决,他还特意提到,中美双方应该“各退一步”,达成一个大协议,把关税降下来,甚至彻底取消。
这话听起来挺有诚意,但仔细想想,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算盘。美国经济这两年不太好看,通货膨胀高得吓人,供应链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企业抱怨成本太高,消费者也对物价怨声载道。财政部长这番话,多少是想给国内的压力找个出口。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从一开始就没少挨骂,加征关税的理由是“保护美国产业,减少贸易逆差”,可到头来贸易逆差没见少,美国的制造业也没真正振兴,反而是物价涨了,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原材料和市场的美国公司,早就叫苦连天,比如,汽车制造商需要中国的零部件,科技公司需要中国的芯片,关税一加,成本直接翻倍,更别提零售商了,进口商品价格一涨,消费者只能咬牙掏更多钱。
美国国内的不满最近更是集中爆发,4月14日,五家美国企业联手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国际贸易法院,理由是总统压根没权力随便加关税,他们说,宪法明明白白写着,只有国会才能决定关税的事,特朗普拿“国家紧急状态”当借口,纯粹是滥用职权。
这场官司可不简单,如果法院判企业赢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被直接叫停,更重要的是,这场诉讼让特朗普在国内的处境更尴尬了,中期选举就在眼前,政策争议越大,他的支持率就越危险。

不只是企业,美国的专家和前官员也站出来开炮,前财政部长耶伦最近就没给特朗普留情面,她直言,关税政策让美国国债的可靠性都成了问题,全球金融市场本来把美国国债当“金标准”,可现在大家开始怀疑,美国的经济政策到底还能不能信。
耶伦还说,问题不是金融系统本身出了毛病,而是大家对美国政府的信心在动摇,这话说得够重,摆明了是在警告特朗普,政策再不改,麻烦会更大。
相比美国的内忧外患,中方的态度就显得硬气得多,中方从贸易战一开始就摆明了立场:奉陪到底,但谈判的大门始终开着,不过,中方也加了个前提:美方得先拿出实际行动。
商务部最近表态说,美国之前宣布的一些关税豁免,比如对电脑、手机和半导体设备的关税取消,只是“小打小闹”,远远不够,中方想要的,是美方在关税政策上真正松口,比如大幅降低关税比例,或者全面取消某些品类的关税,只有这样,谈判才有基础。

中方的强硬不是没底气的。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虽然也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整体上扛住了压力。国内市场庞大,产业升级也在加速,很多企业已经找到新的出口市场,比如东南亚和欧洲。
更重要的是,中方在贸易战中一直强调“对等原则”,美国加多少关税,中国就还多少,绝不吃亏,这种策略让中方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也让美方明白,想用关税逼中国让步,门都没有。
除了中美双方的博弈,国际社会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很多国家都对这场贸易战有意见,因为高关税不只是中美的事,全球贸易都被拖累了。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经济体,早就抱怨过中美关税战让他们的出口受影响。
国际商会和世界贸易组织也多次呼吁,中美得尽快坐下来谈,不然全球经济复苏会更慢,这些声音对美国来说是个压力,毕竟特朗普政府一直想在国际舞台上当“老大”,可现在却被批评得灰头土脸。

美国的国内压力还在不断发酵。除了企业的诉讼,商界和学界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一些经济学家直言,关税政策表面上保护了美国产业,实际上却让消费者和企业付出了更多代价。还有人担心,如果贸易战再拖下去,美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会进一步下滑,毕竟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和区域贸易协定上加速布局,而美国却还在关税问题上跟中国死磕。
至于中美什么时候能坐下来谈,目前还不好说,美国财政部长的表态是个信号,但信号归信号,具体行动还没看到,中方这边态度很明确:没看到大动作,就不谈。
特朗普政府现在面临两难:一方面,国内压力逼着他得拿出点成果,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在中期选举前显得太软弱,谈判的时间点,可能得看美方什么时候能下定决心,或者国内的反对声浪大到他不得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