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满大街的玄幻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上古四大凶兽为形象的强大反派。
它们分别是混沌、穷奇、梼杌和饕餮,一个个长得凶神恶煞,样子十分骇人。
在汉代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里,对四凶有着比较详尽的描写。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而径过……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从这段文字描述中看浑沌,它似狗似熊却无爪,有眼有耳如同摆设,腹内没有五脏只有一根直肠子。
穷奇是长着翅膀的老虎形象,生性凶残,特别喜欢吃人。
“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
梼杌也和穷奇长得差不多,却有一张人脸。
“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
而我们熟悉的饕餮以牛的形象出现,同样长着一张人脸。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由于《神异经》借鉴了上古奇书《山海经》,按照正常的推理,《山海经》中也应该有相应的记载。

可我们翻遍整部《山海经》,却发现书里面与四凶有关的明确记载只有穷奇。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
有学者说《山海经》里的狍鸮就是饕餮,帝江就是混沌。
对于这个观点还有待商榷,至少在目前未能形成定论。
但它至少表明缺少完整介绍四凶的《山海经》,不会是四凶说法的最早来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最早记载四凶的古书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
有意思的是,《左传》描述的四凶,并非凶恶怪兽,而是四位王族子弟。

书中说混沌是帝鸿氏之子、穷奇是少皞氏之子、梼杌是颛顼氏之子、饕餮则是缙云氏之子。
前面三位传奇历史人物多被后人知晓,有些陌生的缙云氏颇有些争议。
《左传》说缙云氏是炎帝之苗裔,但后世有不少专家认为缙云氏是黄帝本人。
这样一来,四凶都是名门望族之后,各自部落的首领。
由于他们品行不端,因此被舜帝“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在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类似记载,说四凶名声非常坏。
古书中对此事件的描述,总让人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要知道在上古时期,人们交通不便,发配边疆基本上等于判了死刑。
但也让人知晓,传说里的四凶其实是古人,因为形象太差,他们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被丑化成了凶恶的怪兽。
那么四凶究竟做了哪些丧尽天良之事,搞得天怒人怨,被流放到当时的蛮荒地带?
《左传》和《史记》没有明说,其他古籍里也是语焉不详。

这就有些奇怪了,仅仅是因为人品差就被流放,那他们究竟是怎样的恶人,导致舜帝非要把他们流放不可了?
《史记·五帝本纪》中是这样记载:
混沌掩义隐贼,好行凶慝;穷奇毁信恶忠,崇饰恶言;梼杌不可教训,不知话言;饕餮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因此有人说,这四个王族里的败家子被舜帝驱逐以后,人们就用他们部落的图腾来代表他们。
流传到了后世,这四人逐渐演化成了神话中的凶兽形象。
这种观点听上去有道理,但认真琢磨起来却禁不起推敲。

让我们先看看四凶被放逐之地四裔的情况。
据专家考证,四裔在古代指的是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四个边远地区。
令人疑惑的问题来了,上述四个地方正是上古时期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主要活动区域。
这四个民族也是中原王朝对四周所有非华夏部落的泛称。
从五帝到夏商周时代,这些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把四凶放逐到边境,不可能是单纯为了净化社会风气。
难道舜帝想以恶制恶,所以命令四凶镇守边疆,保一方安宁?
战国以前,四裔的势力很盛,不少帝王和优秀将领都吃过他们的苦头,舜帝为什么会很自信的认为不成器的四凶能够制衡四裔?

于是,阴谋论开始盛行。
有人认为舜帝在借刀杀人,让四凶和蛮夷互相残杀,自己从中渔翁得利。
如果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会发现,舜帝即使有这个心思,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我们发现直到夏朝灭亡,少数民族的势力依旧很强大,照样能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
从结果来看,舜帝想让四凶抵御外部势力的观点很难成立。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四凶并非后世认为的坏人,而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因为在当时,与四凶相对应的还有四罪。
《尚书·舜典》有云:“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由此可以看出,四凶与四罪都被放逐到了与少数民族接壤的边境地带。
这也太巧了吧,里面是否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舜帝在后人印象中是位仁慈的君主,但是有少数古籍却对他有着不同的描写。
《汲冢竹书》中说:“舜篡尧位,立丹朱,俄又夺之。”
《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到底哪种才是舜帝的真实形象,现在已经难以给出一个真实的答案。
但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
这表明舜继承尧的帝位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因为此事,中原王朝和三苗发生过战争。
或许,四凶也是因为不服舜帝的统治,斗争失败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
他们很可能是忠于尧帝的部落首领,而非舜帝一方的势力。
舜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对旧有的政治势力来了个大换血。
他起用被尧排斥八元八恺,而将尧帝时期的老臣四罪四凶赶出了权力中心。
最终,历史由胜利者来书写,失败者成为其宣传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