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风的类型
不同地形由于热力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局部气压的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属于地方性风。
附:两张“风”的思维导图


山谷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为山谷风。


有关山谷风的最典型历史故事,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类似于葫芦的地形十分不利于空气流通,谷内起火后气温会骤然升高。
贴近地面的空气因受热而迅速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结成雨。
峡谷风
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

峡谷效应又被称为“狭管效应”,峡谷风又被称为穿堂风。

达坂城位于峡谷口,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高楼峡谷风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为了避免峡谷风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称为焚风。焚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现象,称为焚风现象。
中纬度地区,山脉相对高度达到100-200米时,就可以产生焚风效应。要是达到800-1000米以上时,焚风现象更为明显。一般焚风持续1-3天,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气温迅速上升。

世界著名的焚风区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高加索山、北美落基山东坡、格陵兰西岸、南非好望角、亚洲阿尔泰山等。焚风创造过3分钟内气温上升17℃的记录。
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狭隘通道向下倾泻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风,称为布拉风。
该词源于古希腊语Boreas(寒冷的东北风)。这种风像瀑布一样从高山滚落下来,极冷极快,我国天山南侧和长白山地区有发生。黑海和好望角地区也有发生。

亚得里亚海,布拉风从山上滚下来布拉风的形成条件: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适合的气压梯度;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多了就不冷了)。
冰川风
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称为冰川风。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冰川风。风速可达3米到10米每秒(7级风左右),厚度可达到2000米。夏季晴朗的白天,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最大,冰川风最强盛。
(2024年广东卷)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几题。

1. 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 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 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 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 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2. 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 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 冰川消融加快
C. 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 湖泊效应增强
思考 时间
1.C【解析】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故选C。
2.A【解析】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故选A。
台风

台风(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
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干热风


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其风速在2米/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或以下。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

龙卷风





龙卷风我们通过一高考试题来进行解读。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