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国“最会玩”的夫妻:变卖家产1亿周游世界,回家一看还赚2个亿
蔡医生健康杂谈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6月的阿富汗,黄沙漫天,巴米扬山谷仿佛沉睡在千年的废墟之中。

天色渐暗,一队人马急速登上越野车,车轮飞旋扬起尘土,方向盘死死握在梁红手中,而张昕宇则将一台建筑投影设备紧紧护在怀里。

此时此刻,他们刚刚完成对巴米扬大佛的光影还原,却因此被塔利班以每人5万美元的价格悬赏通缉。身后是可能随时追上的武装组织,前方是一条只能走、不敢停的逃生之路。

这不是一场冒险游戏,而是一对中国夫妻真实旅途中的一页。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从北京CBD的百亿资产,到阿富汗废墟下亡命天涯?

八年前,北京市中心的某间办公室里,张昕宇和梁红还在为了客户资料争执。此时的他们已拥有上亿资产,有房有车,工厂运转良好,员工稳定。

他们的豆腐机销量年年攀升,公司早已进入扩张期,原本应该享受轻松的生活,但他们却越来越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起初,他们从最基层开始。张昕宇退伍后不愿接受“铁饭碗”,带着两万元启动金做起了小生意。先是冷饮摊,接着卖羊肉串,后来甚至去扫厕所。

但真正起步,是他们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一点还在摆摊卖豆腐的那些日子。张昕宇靠观察、实践,总结出豆腐制作的规律,亲手设计了一台自动豆腐机。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汗水换来技术突破,换来第一个大客户。那一天,他们将一百万现金整齐码放在桌上拍照留念。

可财富没有换来持续的幸福。事业有成后,他们开始吵架,忙碌的工作摧毁了生活的节奏。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一切才被彻底撼动。

那一年,他们放下生意,开着私家车带着救援物资赶往灾区。挖废墟、送水、搬砖,一干就是十几天。最让梁红记忆犹新的是,曾和一位父亲一起挖出他已无生息的女儿。

那位父亲抱着尸体讲述女儿小时候喜欢画画的故事,直到声音哑掉、泪干、目光呆滞。梁红和张昕宇在废墟旁坐了很久。那一刻,他们突然明白,也许这一生不该只是忙着挣钱。

回京后,两人花了一晚彻夜长谈,最终决定:变卖一切,去看这个世界。他们清点名下资产,抛售北京的房产,关停公司,把约1亿现金投入未来的旅途。

他们的第一步不是“出发”,而是“准备”。他们前往海南考潜水证、在野外生存营练攀岩、学直升机和帆船驾驶、报了英语培训课程。他们要确保彼此在危险面前都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2012年冬天,他们选定了人生第一站——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地球上最寒冷的有人定居地之一。

那天气温零下四十度,梁红在白茫茫的雪地中被张昕宇叫住,转身的一刻,她看见他正跪在地上,手捧钻戒,身边是一件婚纱。

那场极寒下的求婚,成了两人环球旅途的起点。随后几年里,他们深入亚马逊丛林忍受蛇虫叮咬,搭乘氢气球飞越南非,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见证”下举行婚礼。

但旅途中真正的意义,不只是风景。

2014年,他们抵达索马里。那是一个被战乱和毒品困扰的国家。在一次街头采访中,他们看到一个孩子肩膀中弹,没人送医,只有母亲在旁边哭泣。

梁红说,他们第一次那么强烈地想帮助别人,但又清楚自己不是专业救援人员。张昕宇通过私人渠道,请来12名持枪雇佣兵,在缉毒部队的协助下,穿上防弹衣进入毒品工厂老巢。

最终,他们协助救出一批医疗器械,并将部分药品转运至当地医院。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2015年的巴米扬之行。他们带着建筑投影设备,扫描、重构那两尊被毁的佛像轮廓,用光影技术“还原”了它们原本的模样

。连续两晚的投影秀令无数阿富汗人流泪。临走时,他们将设备留给了当地政府。但消息传至塔利班耳中,两人被认定为“破坏信仰”,被下达悬赏通缉。

张昕宇与梁红连夜逃离,在当地村民帮助下穿越山道,坐越野车撤出巴米扬。他们一路无话,只剩镜头记录下那段沉重旅程。

其实,从旅途之初,他们就一直带着摄像团队,记录每一次的出发、相遇和告别。一开始只是为了“以后回忆”,可随着他们深入人类禁区、世界角落,他们的视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终,这些影像被剪辑成一部纪录片,名为《侣行》,上线后,迅速走红。他们开通社交账号,每一次远行都同步发布。

从无人问津到五百万粉丝,他们的旅途也在不知不觉中“变现”。平台合作、广告投放、纪录片版权、品牌联名……

八年间,他们从最初的变卖家产,逆流而上,不仅没花光那一个亿,反而净赚两个亿而他们从不刻意回应质疑,也不急于解释。他们只是不断前行,去曾经无法抵达的地方。

如今,《侣行》更新仍在继续。他们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回归职场”,也没有再度创业。他们说,路还很长,目的地一直在远方。

他们不认为自己“最会玩”,只是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蔡医生健康杂谈

——完——

参考文献:

北京青年报:“侣行”夫妇:危险情节如家常便饭 每次出发都留遗嘱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