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老山参战老兵说国产首型64式微声冲锋枪,令越军魂飞魄散的秘杀器
大漠单骑81

——老山战场亲历记之三十一

大漠单骑/文

在新中国56式冲锋枪装备量巨大,影响极其深远,但其实它并不是冲锋枪,而应称为自动步枪或突击步枪;解放军同代武器装备中的64式微声冲锋枪,才是真正的冲锋枪,而且是中国军工自主研制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也是我军首型参战的国产制式冲锋枪,具有里程碑意义。1984年至1985年,我作为济南陆军学校代职见习学员队成员在老山前线参战(配属1军1师),当时64式微声冲锋枪是我军侦察兵专属的重要装备,在长期的敌后特种作战中屡立奇功,令众多越军瞬间丧命于无声。今天,就聊聊64式微声冲锋枪的研制以及在老山战场上的表现。

国产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全枪长843/635毫米(枪托打开/折叠),全枪重量3.4千克,战斗射速60发/分钟。

冲锋枪与自动步枪的根本区别是使用子弹不同,冲锋枪是使用手枪弹,而仿制于苏联AK-47式自动步枪的56式冲锋枪使用的是中间威力步枪弹,所以说56式冲锋枪是起错了名字。新中国解放军装备的制式冲锋枪有苏联波波沙41式、43式冲锋枪和仿制的50式、54式冲锋枪,发射51式7.62毫米手枪弹,但都无法安装消音器,并不是侦察兵的理想武器。1959年,我国军工部门决定研制一种专供我军侦察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县(现为县级北安市)的第626兵工厂和位于北京的第208研究所,这更是一项艰巨异常的任务,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首次自主研制可要比按图仿制难数倍。

为何如此重任选择在北疆小县的626厂?原来该厂大有来头,最早可追溯到1916年张作霖建立的奉天兵工厂枪械车间,曾仿制生产过日、捷克、德、美制枪械。1948年东北解放后改称沈阳兵工总厂第一制造所(枪械分厂),因其是我党我军接管的第一所大型枪厂,也被称为“新中国第一枪厂”、“共和国枪械摇篮”。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一制造所迁往接近苏联边境的北安县,在1951年1月完成迁移,3月命名为32厂,5月恢复50式冲锋枪生产,6月改称626厂。626厂的规模、设备和技术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先后仿制生产了50式、54式、56式冲锋枪,51式、54式、59式手枪,57式信号枪等,均是我军的制式装备,总产量达900多万支,称得上新中国枪械的半壁江山。这个208所也不简单,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轻武器专业研究机构,汇集了不少顶级设计人才,主持或参与了多款国产轻武器的研发。

美国M3A1式冲锋枪消声版。1944年由美国战略情报局(1947年改称中央情报局)牵头开发,作战中我军多有缴获。

64式微声冲锋枪的总设计师是208研究所的李正凡,设计团队主要由626厂轻武器设计所的技术人员组成,该项目还得到中国自动武器学科创始人之一于道文(北京工业学院教授)的具体指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64式微声冲锋枪也并非凭空而来,研制中主要参考了苏联波波沙43式冲锋枪和美国M3式冲锋枪消声版,均是二战功勋卓著的名枪。M3式冲锋枪绰号“黄油枪”、“注油枪”,枪管前端再加装一个筒型消声器,即为消声版,只是样子有些滑稽。

64式微声冲锋枪的研制是与专用子弹的研制同时展开的,这也是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枪弹。设计团队历时五年,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试制枪样品17批111支,在进行了9次鉴定试验之后,微声冲锋枪终获成功。1964年7月,经国家轻武器军工产品委员会定型为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同期研制成功的专用子弹,定型为64式7.62×25毫米微声子弹。人们常说的无声手枪、无声冲锋枪,其实官方正式专业名称就是微声手枪、微声冲锋枪,是指同一种枪。

64式7.62毫米微声子弹与51式7.62毫米手枪弹比较,微声子弹采用7.6-7.9克尖头重甲弹,风阻和音爆值更小。

64式微声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前冲击发,惯性闭锁,发射64式微声子弹(必要时也可发射51式手枪弹),使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200米,可选择单/连发射击,可靠性较高,好于之后的79式轻型冲锋枪。该枪具有良好的“三微”特性,微声、微光、微烟,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枪口烟雾暴露目标,尤其是微声效果突出,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白天100米之外基本听不到枪声,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64式微声冲锋枪设计成功的关键点有三:一是采用膨胀型多腔消声器。其主要由支架、定位环、消声碗、消声筒、消声筒盖等组成,是抑制声、光、烟的核心部件。该枪管前端侧面开有36个小孔,弹头未出枪管前部分火药燃气排出,由消声筒延时泄出,降低了枪口处的燃气压力;高速火药燃气在通过消声筒内每一个消声碗时(共13个),均膨胀一次,不断消耗能量,到达消声筒出口时,对外界空气的冲击力大大减少。二是特制的亚音速子弹。减少了发射火药装量,枪口初速降到290-305米/秒,但钢芯弹头在100米内仍能贯穿2.5毫米厚钢板;采用双基速燃发射火药,这种发射火药燃烧速度快,枪口处几无火焰。三是机械降噪。自由枪机的机械噪声较大,通过对各机件的优化设计,使击发时零部件之间运动及撞击产生的噪声降到最低。

64式微声冲锋枪消声器内部结构图。64式微声冲锋枪的机件多、重量大,主要是因为消音器,这又是难以避免的。

64式微声冲锋枪的主要缺点也有三:一是保养费时,因消声器结构复杂,需要特殊维护清洗;而且消声器随着发射子弹增多,消声效果降低(消声碗易损),频繁使用需要更换消声器,使用成本较高。二是机械瞄准具设在消声筒上,消声筒需要经常卸下保养,每次都要重新校正瞄准;在卸掉消声筒当普通冲锋枪使用时,将无法精确瞄准。三是作为侦察兵专用冲锋枪有些偏重,3.4公斤(不含子弹)的重量与54式冲锋枪接近。但这些问题瑕不掩瑜,64式微声冲锋枪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某些刻意贬低64式微声冲锋枪的文章,实在是吹毛求疵,主次颠倒,不懂得前线作战士兵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

64式微声冲锋枪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种枪械,填补了我国军工与我军装备的空白,意义重大。因该枪相关资料不全,其量产时间以及总产量未能查到,考虑到产品定型后还要配套加工设备、流水线和制作模具等准备,64式微声冲锋枪投入量产的时间约在1966年之后,生产数量估计也不会很多。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力援越抗美期间,曾将该枪援助给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游击队,用于与美军和南越政府军作战,这也是64式微声冲锋最早的参战记录。只是人心难测,仅仅数年后,中国勒紧裤腰带援助越南的大量武器,反被白眼狼用来伤害恩人,真是“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在老山作战六年间,我军俘虏越军202人(多为侦察兵战绩),我军仅有6人被俘,这也反映出中越两军的差距。

我军侦察兵装备的64式微声冲锋枪,经历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严峻考验,让越军初尝解放军侦察兵的铁拳,但该枪真正大放异彩是在我军“两山”轮战期间。因为自1984年起,我军在“两山”前线拉开自建军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战侦察兵最多的特种作战,除了老山、者阴山正面战场14军、11军、1军、67军、47军、27军、13军、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的侦察兵参战外,还从全军抽调上万名侦察兵精英组成15个团建制侦察大队,部署在云南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对越作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从我的文章目录翻看2021年5月22日《解放军史上规模最大的特种作战——万名侦察兵“两山”前线显英豪》)。

虽然那时我军还没有特种部队的编成,但我军这些侦察兵深入敌后实施侦察、捕俘、偷袭、破坏、埋雷、引导炮兵射击等隐秘作战,实际就是特种作战,而且一点不逊色于西方军队的专业特种部队。同期在广西边境法卡山、靠茅山一线,我军边防部队侦察兵也频繁出击,始终保持对越南及越军强大的军事压力。

我军侦察兵装备的枪械种类明显比步兵班要多,除了64式微声冲锋枪,还有67式微声手枪、79式轻型冲锋枪、79式(85式)狙击步枪等。这个67式微声手枪也是626厂研制的国产第一种微声手枪,使用64式7.62×17毫米手枪弹(国产64式手枪同样是626厂的产品),但其射程、杀伤力和火力持续性(装弹9发)都有限;而新型85式微声冲锋枪批量装备我军,已到“两山”轮战尾声。所以,我军侦察兵在敌后隐秘作战主要还是依靠64式微声冲锋枪,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64式微声冲锋枪好似隐秘的无声杀手,神出鬼没,令越军防不胜防,心惊胆寒。

我军侦察兵化装侦察时也会卸掉64式微声冲锋枪消声筒,其长度比79式冲锋枪还短,藏在背篓或衣服里不易暴露。

我军15个侦察大队直属昆明军区(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总人数达11106人,持续轮战4年6个月。1984年9月11日夜,来自武汉军区54军的第3侦察大队的一个分队(由160师侦察连组成),由麻栗坡县八布至金厂之间潜入敌后,抹黑直插越军盘踞的844高地。凌晨5时,侦察连连长孙建国手持64式微声冲锋枪,趁下大雨噪音较大之机,冲进越军前出的一个哨所,连续打出3个短点射,当场击毙3名越军。就在我侦察兵收缴哨所内的文件和武器时,突然发现角落处蚊帐里还有1名越军在酣睡,刚才的枪声竟然没有惊醒他,孙连长二话不说一刀了结其小命;同行的其他侦察兵也用64式微声冲锋枪击毙越军1人,击伤并俘虏1人。整个偷袭战斗历时不到1分钟,直到我军侦察兵全部安全撤离,844高地上的越军也没有发现。之后我军电台监听到越军在向上级汇报时称“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我云南前指首长盛赞此次行动为“我军自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最成功的奇袭战。”

捕俘也叫捉舌头,是我军侦察兵的拿手戏,云南边境线一带草深林密,极适合隐秘设伏捕俘。通常我军侦察兵小分队利用暗夜和越军防御间隙渗透到敌后,在小股越军巡逻、换岗、取水、维护电话线等必经之路隐秘设伏,当越军进入伏击圈,我军侦察兵跃起扑倒距离最近的越军,对离得远的越军用64式微声冲锋枪先敌开火将其击毙,然后押着俘虏快速撤离。一旦大股越军发现并追击,断后的我军侦察兵火力组以绊发雷、机枪、迫击炮等火力阻击并杀伤敌人,常常能零伤亡结束捕俘战斗。据不完全统计,我军15个侦察大队共毙敌1700余人,伤敌460余人,俘敌117人,缴获或摧毁越军大批武器装备,这其中我军侦察兵形影不离的64式微声冲锋枪,立下赫赫战功。

我军第2侦察大队来自广州军区43军,参战10个月战绩突出,共毙敌143人,伤敌23人,俘敌16人,全队牺牲2人。

到1988年,解放军首支特种部队“华南之剑”在广州军区成立。之后,特种部队在我军迅速发展,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先进,但当年在老山前线我军英勇的侦察兵用64式微声冲锋枪打出的完胜战例,一直是我军特种兵训练的经典教科书,并且永久载入军史史册。新中国军工自研制64式微声冲锋枪成功,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奋勇前进,之后又研制出85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05式5.8毫米微声冲锋枪、JS9毫米微声冲锋枪等等,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系统并享誉世界,军工前辈在研制64式微声冲锋枪中的艰辛付出和突出贡献,同样要永远铭记。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各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作者署名,违者或抄袭者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