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2025 年 Q1 中国电视市场:国产品牌崛起,外资份额缩水
科技生活快汛

#春日生活打卡季#

在消费电子领域,电视市场的动态一直备受关注。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 884 万台,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4.7%,这一数据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预示着电视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深入剖析这一市场表现,品牌集中度的变化尤为显著。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前八大主力品牌,包括 TCL、海信、小米、创维、长虹、海尔、康佳、华为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约为 849 万台,合计占全市场出货总量的 96%,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表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头部品牌凭借自身的技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正逐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具体到各品牌表现,TCL 系品牌在第一季度表现亮眼,出货量超过 200 万台,荣登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榜首。TCL 长期以来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如在量子点技术、Mini LED 技术等方面的深耕,使其产品在画质、显示效果等方面具备强大竞争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海信紧随其后,凭借在激光电视、ULED 超画质电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小米(含红米)在第一季度出货量近 180 万台,位居第三,市占率稳定在 20% 左右。小米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借助互联网营销模式,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智能生态的布局也为其电视产品加分不少。​

在第二阵营中,长虹、海尔和康佳三个品牌在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分布在 25 - 50 万台之间,合并总量为 112 万台。这些品牌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在中低端市场以及部分区域市场寻找发展机遇,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然而,华为在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接近 30 万台,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华为在手机等其他业务领域的战略调整以及供应链等多种因素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品牌索尼、三星、飞利浦和夏普的第一季度出货总量不足 40 万台,继续下降,合并市场份额不到 5%,长期处于市场底部。在过去,外资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形象,在中国电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品牌在技术研发上的奋起直追,以及对国内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外资品牌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国内品牌不仅在产品性能上不断提升,还在智能交互、内容生态等方面进行创新,更贴合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有分析指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的增长,与国家的‘国补’政策密切相关。1 月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对消费者购买电视机等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刺激了市场需求。

同时,国内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在大尺寸电视领域,国内品牌积极布局,满足消费者对大屏观影、娱乐的需求。而外资品牌由于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产品策略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

不过,国内品牌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掉以轻心。在技术研发上,要持续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向更高端的市场进军;在品牌建设上,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拓展海外市场。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呈现出品牌竞争激烈、格局加速演变的态势。国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扩大优势,而外资品牌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变化,中国电视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各大品牌又将如何布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