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美的古街道,就藏在这个被“遗忘”的古镇内,始终保留着最原生态的味道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部的沐川县,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镇——箭板古镇。这座被誉为"一脚踏三县"的历史宝地,坐落于沐川、宜宾、犍为三县交界处,背靠陡峭的鱼箭山,脚踏蜿蜒的龙溪河,距岷江仅5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其千年商贸繁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箭板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甚至更早。古镇最初以王爷庙为中心发展,随后凭借便利的水路交通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周边二十多个乡镇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商贸中心。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是一座拥有两三百户人家、上千人口的繁华小镇。当时船只往来穿梭于龙溪河上,每艘载重可达五六吨,繁忙程度堪称"小香港"。"挑不完的商州,塞不满的箭板"这句流传至今的民谚,生动描绘了当时箭板古镇的繁华盛况。

古镇依山傍水,整体呈一字形沿岸展开,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蜿蜒的蛟龙。镇上有三条主要街道:桥东街、桥北街和顺河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顺河街,这条长达1200米的青石板古街,曾被评为"四川最宜居街道"之一。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条街道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常常被人流推着前行。如今在街道入口处,仍能看到当年用于拴马的小石孔,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景象。

箭板古镇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特色是那一排排独具一格的吊脚楼群。这些建于明清时期的木质建筑群高达30余米,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古人充分利用地形,在河滩边先垒起三丈高的石保坎,再在其上建起两三层木板房。底层用于防洪和储物,二楼与街面平行作为店铺和居室,三楼则灵活使用。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地形,还能有效应对常年的水患,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目前古镇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约有200多间,占整个民居的一半以上。这些房屋多为穿斗结构的木板房,紧密相连,展现了川西南传统民居的精巧建筑工艺。临街的房屋往往设有铺面,白天开门做生意,晚上关门恢复原状,完美呈现了古镇昔日的商业繁荣。

箭板古镇曾是一座宗教氛围浓厚的场镇,有"四宫两庙两寺"之说。其中万寿宫建于明嘉靖四年,禹王宫建于嘉靖十四年,南华宫则建于清同治年间。虽然如今这些建筑大多已成遗迹,但从残存的痕迹中仍能窥见当年的辉煌。

在人文景观之外,箭板古镇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古镇周边的冰臼群是第四纪冰期的罕见遗迹,距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这些形状各异的冰臼石坑分布在龙溪河河滩上,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大的直径超过1米,小的仅有鸡蛋大小,是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此外,古镇内现存的十余棵百年古树,尤其是南华宫内那些树龄超过400年的古榕,更是这座千年古镇的无声见证。

如今的箭板古镇,虽已褪去了昔日的繁华,却保留了最纯粹、最原生态的古镇韵味。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古朴的明清民居,依河而建的吊脚楼,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以及河滩上神秘的冰臼,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沧桑。

对于那些厌倦了现代都市喧嚣,渴望探寻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这座免费开放的古镇无疑是一处理想的目的地。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触摸斑驳的老墙,聆听龙溪河的流水声,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商贸繁盛的年代。这座被"遗忘"的千年古镇,正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和欣赏。

(以上内容仅为阿喵个人观点 文中,侵删)
来源:阿喵去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