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辽阳保卫战,虎旅军全部打光,8万多明军,为何一败涂地?
繁华万里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明清两朝之间一系列大战的故事,例如萨尔浒大战、浑河大战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明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辽阳大战。不得不说,在此次战役中,明朝军队充分发挥“扬短避长”,结果,8万多军队的辽东方向崩盘,辽阳城失守,整个辽东地区,几乎全线崩溃。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明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几次恶战。1619年,明朝集结了六七万主力部队,主动进攻后金政权,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结果,4路明军中,3路明军全军覆没。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机动性和野战能力。与之相比,明朝军队拥有火器方面的优势,但野战能力和机动性,就明显差多了。

在萨尔浒大战中,明朝辽东地区的精锐力量,损失惨重。后金政权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开始主动进攻明朝的辽东各地。铁岭、抚顺、开原等地区,先后失守。在沈阳保卫战中,从四川、浙江千里迢迢增援而来的川军白杆兵、浙军精锐,又在浑河两岸,被先后围歼,进一步降低了辽东地区的防御力量。

当然,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后金军队围歼川军、浙军精锐的过程,自身也非常艰难,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双方反复鏖战之后,才取得了作战胜利。随后,沈阳城失守。请注意,沈阳城失守以后,辽阳就成为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最后屏障,也是最大的城市,属于辽东都司的驻地。从实际条件来说,辽阳城的城防工事,明显优于沈阳城。

在辽阳城和周围的城堡内,大约合计有8万多明朝军队。上述军队的战斗力,比起萨尔浒大战、浑河大战的明军精锐,差得多。上述部队,要么是从之前几次战役中败退下来的部队,要么是二线部队。公正客观的说,对于明朝军队来说,此时,最好的战法,就是全线防御。依靠坚固的城防、充足的兵力和火力优势,让擅长野战的后金军队“啃硬骨头”。

奈何,守坚城、用大炮的战略,明朝并没有采纳。在明清两朝作战的过程中,明朝堪称了昏招连连。此时的辽东经略袁应泰,是一个标准的“忠臣”,最终自杀。但是,同时也是一个不懂军务的文官。按照明朝的历史文献记载,袁应泰属于水利专家,擅长治理河道,为人处世也非常精干。如果在内陆腹地为官,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辽东战场,面对凶如虎狼的后金军队,这个领域并不适合袁应泰。1621年3月,后金军队开始兵临辽阳城外围。万万没有想到,明朝军队开始“扬短避长”,而且反复三次。1621年3月十八日,在后金军队诈败的引诱下,辽阳城的一部分明朝军队,开始出城追击。结果,在野外被三路后金军队包围,这一路明军,大部分阵亡或者被俘,只有少量部队逃回了辽阳城。

1621年3月19、20日,辽阳城内的明朝军队,几乎尽出,先后两次与后金军队,在城外作战。明军野战能力不如后金军队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双方几轮较量以后,明朝军队的阵型崩溃。祸不单行,同一时间段,辽阳城西门的火药堆,发生了爆炸,从而引发了火灾。也有专家认为,是辽阳城内的后金奸细故意造成的,说法不一。

言而总之,辽阳城西门失守。3月21日,城内的明朝军队,与入城的后金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袁应泰率领的虎旅军(家丁组成的精锐),基本上全部打光。3月21的巷战,持续到了下午。最终,局势已经无法挽回。辽东经略袁应泰、辽东巡按张铨,先后自杀。朱万良、杨宗业、梁仲善等三位总兵阵亡,辽阳城失守。

随着辽阳城的失守,明朝的辽东防线,全线崩溃。对于明朝来说,只能退守辽西地区。公正客观的说,辽东经略袁应泰的部署,问题非常大,需要为辽阳城的失守,承担很大的责任。在辽阳保卫战中,明朝军队火力优势、兵力优势、城防优势,全部都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充分发挥了野战能力不足的劣势,而且是前后3次。

辽东全面大崩盘,后金军队全面占领了辽东地区。明朝退守辽西,此时,明朝不得不重新派遣熊廷弼,主政辽西,抵御后金军队的进攻。结果,熊廷弼与辽东巡抚王化贞关系不和。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化贞在军事方面的经验和水平,还不如自杀的袁应泰。在广宁惨败的过程中,王化贞的责任更大。

关于明清两朝各方面战役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