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则消息在汽车行业和法律界激起千层浪:曾引发全网高度关注的广州问界M7交通事故有了最新进展。根据法院传票显示,涉事问界M7车主起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鸿粤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鸿粤宏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责任纠纷”一案,定于6月9日在广州番禺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案件不仅关乎车主权益与车企责任,也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思考。

回溯事故,2024年7月6日,广州荔湾区的道路上,一辆问界M7突然加速失控,径直撞上路口中间的绿化树木,现场一片狼藉。此次事故十分严重,车辆车头严重损毁并冒烟,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原因成谜,给车主和公众心中留下巨大问号。事故发生后,车主迅速委托深圳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对车辆及EDR(汽车黑匣子)数据进行检验。检验报告结果令人震惊,报告指出涉事车辆存在“刹车失灵”和“人为修改数据”的严重问题,这一结果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问界M7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遭到公众质疑。
赛力斯汽车作为问界M7的生产厂家,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与车主取得联系,并对车辆数据展开分析。赛力斯称,经对车辆数据分析,事故发生前车辆转向和制动功能正常,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人驾状态,电门开度100%,无主动制动记录。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说法,赛力斯还委托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明确表示,事故发生时未发现存在影响车辆行驶的异常状况。然而,车主对于赛力斯提供的事故结论并不认可,坚持认为车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故而通过律师向法院起诉4S店、赛力斯和华为三方。
在此次诉讼中,车主的诉求十分明确:一方面要求赛力斯退一赔三,这意味着如果诉求得到法院支持,赛力斯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赔偿;另一方面要求华为赔礼道歉。车主表示,自己之所以购买这辆问界M7,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为的背书以及余承东“遥遥领先”的宣传,基于对华为品牌的信任才做出购买决策,如今车辆出现问题,华为理应承担相应责任。
从被告方构成来看,此次案件被告分为三方。广东鸿粤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广州鸿粤宏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涉事车辆的销售4S店所属公司;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及其关联的生产铭牌公司主体和三电系统子公司,作为车辆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责任方面首当其冲;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问界M7车型的主要供应商和鸿蒙智行品牌持有方,也被卷入此次纠纷之中。这一复杂的被告构成,反映出汽车产业链中多方主体在产品责任认定中的不同角色和潜在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在事故鉴定过程中,涉事的鉴定机构深圳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也经历波折。2024年12月18日,该公司因“超范围出具检测报告”被行政处罚。不过,公司负责人回应称,处罚事项与问界M7事故鉴定无关。而在今年1月22日,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起诉南粤鉴定公司、汽车之家、小红书“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在重庆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南粤鉴定公司负责人称会提起“管辖权异议”,这使得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此次广州问界M7交通事故“产品责任纠纷”案的开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于消费者而言,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问界品牌的信任度和购买决策;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关于产品质量责任界定的重要司法实践,或将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范例;对于华为和赛力斯等企业,案件结果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关乎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产品质量和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这起案件的走向,无疑将在行业内外引发持续而深远的影响,6月9日的开庭审理,或将揭开这场纷争的最终谜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