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祀:供奉祭祀,常见于墓碑或牌位。一般指嫡系子孙。
奉嗣:在这里指嗣子供奉,就是说不是亲儿子供奉。
嗣子:是将自己亲兄弟的儿子脱离原来的父子关系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为自己的儿子。嗣子一定只能是自己的嫡亲兄弟之子。不可以是旁系的其它晚辈,立嗣在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是需要官方办理相关证件的,持有有效的法律文书,才能拥有继承权。最起码也得要嗣单和族老见证。
祧子:在古代,那个一夫多妻的时代,祧子他是可以娶两房夫人的,父母这边一房叔或伯那边一房,生下来的后代分别沿袭两家的血脉。两边的夫人都属正妻,所生的孩子都是正出。亦称“兼祧”、“两门一子”或“一子两不决”。特殊情况下,还有多祧的现象。祧子和嗣子,最大的区别在于,祧子不需要脱离原来的家庭,也不一定要叫自己的伯伯或者叔叔为父亲。
继子:家谱中的继子和日常所说的继子不是一回事。家谱中继子的要求,没有嗣子和祧子那么严格,只要在同族中没有出五服的近亲关系,经过双方家长协商就可以抱养。也有的注明出继几服。

义子:这里的义子也和一般说的义子(干儿子)不是一回事。义子就是收养别人的子女,也叫做螟蛉子,也可以从异姓中进行收养。
养子:养子是指收养但不一定改姓的孩子。
承挑:是指本族中不脱离原本家庭,只承接叔或伯的坟墓祭扫等情况。
出绍:过继给五服以外或外姓人家继承财产。

无嗣:又称无后、无传。就是婚后无子女。
无出:即谱内女子没生育儿女。一般分三种:早逝、被休、不育。
挂喜丁:修谱时已孕,未出生者。
(以前有“桃、雷”之说,即“五月桃,六月雷”。就是婚后不足七个月所生的孩子。现在没有提现的了。)
殇:即少亡、早卒、早亡,就是未成年去世。
长子:大儿子
嫡长子: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嫡出:正妻所生育子女
庶出:妾所生育子女
长子长孙:是指嫡长子的嫡长子。如果次子的儿子比长子的儿子年长 ,只能称长孙不能称“长子长孙”。如果长子出嗣就不算长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