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9800卖给游客干果胎菊看似血赚,实则顺手也卖了当地的旅游形象
甲乙社长

当“新疆切糕”的江湖传说已成往事,乌鲁木齐干果店却用9800元卖游客一些干果和胎菊,成功刷新了旅游刺客的宰客天花板。游客以为自己买的是普通的干果,结账时却发现口袋里装的是“镶金的干果”。

店家理直气壮的原因不过是:“明码标价!”这四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怎么明码在哪儿就由店家说了算。就像景区饭店说“野生鱼500元”,切糕摊主大喊“八块钱”。我们看见“8元”就自动脑补成“8元一斤”,殊不知价格后面的单位是克。先让消费者误以为单价低,结账时才发现消费不起。

新疆切糕是先切后称、不退不换。乌鲁木齐干果是过秤离手,不退不换。下次会不会出现看一眼就必须得买的新要求。我记得买东西可以看、可以摸甚至可以试吃,不影响二次销售和使用为什么“选了就得买”?明码标价本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如今却成了宰客的“合法马甲”。

扎心的是,网购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直播间还能激情退款,怎么到了实体店,钱还没付人还未离店,就开启了“钱货两清概不认账”的局面。幸亏我不喜欢到时去玩,要不然,9800的干果也会卖我一份。

看过视频的人应该都知道,消费者还是很克制的。当发现价格是以克为单位时,游客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对店家的产品和价格进行全盘否定。而只是想少花点钱买走自己捡起来的干果大概价值1000元左右,而更贵的胎菊则不想要,放弃购买。店家清晰的逻辑,让人感觉像是有备而来。先是表明明码标价,怪你自己不仔细看,再一个就是过了秤就得买,拿准了你跟他耗不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还记得视频中有人问店家是否可以拍视频,店家自信表示随便拍。不知道看到这幕你是什么感觉?

平时大家都说诗和远方,但没人告诉你诗里不只有美好,而远方也不都能治愈心灵。当“明码标价”沦为宰客密码,当“诚信经营”变成空头支票,当“游客至上”化作宰人暗号。乌鲁木齐的干果本该是丝路甜味,别让它变成“宰客苦果”。商家若继续把聪明劲儿用在“算计”上,迟早会把自己算进死胡同。毕竟,一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是一个商家的事,而是整个行业信誉的缩影,因为我们可以自行脑补8元代表的是“8元一斤”,也可以自行脑补在当地,外地人会有采不完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