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一场演习,除了让岛内“台独”分子心惊胆颤,也让一些域外势力坐不住了。日媒发布的一篇文章,更是证明了其险恶用心。
1.解放军台海演习,日媒发了一篇文章
本月初,台海周边进行了一场名为“海峡雷霆——2025A”的演习。这场演习旨在全方位测试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包括联合封锁、精确打击以及反介入等。其规模之大、力度之强无疑给各方势力敲响了警钟。
然而,某些外部势力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比如,日媒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日美联手在“利刃2024”演习中模拟台海冲突背景下攻击解放军登陆舰队。

(美日兵棋推演)
据悉,在这场军事演习中,日本派出战斗机发射反舰导弹,对解放军登陆舰队进行模拟攻击。
日本航空自卫队中,主要由F-2战斗机执行反舰任务,该战机能发射ASM-2和ASM-3反舰导弹。前者属于亚音速导弹,射程100公里,突防能力有限;后者最大射程400公里,速度可达3马赫,一定程度上能对舰艇构成威胁。
对于日本来说,参与这种现实版“兵推”显然是要进一步调整作战规划,以介入台海冲突。但面对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实际效果如何着实令人怀疑。毕竟解放军登陆舰队不仅有航母打击群,还有岸基战斗机护卫。想穿透这样的防线难度不小。

(F-2战机发射导弹模拟攻击解放军编队)
2.干涉台海局势背后,日本野心不小
解放军演习的硝烟尚未散去,日美联合军演的信息迅速在日本媒体上被披露。这似乎是对解放军行动的直接回应,同时表明日美军事同盟的关系正变得愈发紧密。
近年,日本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逐步从“专守防御”的政策中走出,开始发展远程打击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对日军售中,远程打击武器已不再罕见,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和AGM-158C远程打击巡航导弹。对于日本而言,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日美联合军演不仅涉及到战略上的变化,还伴随着具体的军事装备部署。而这样的信息公开化,无非是想向外界传达一个明确信号:日美之间的防务合作已超越传统的边界,成为了衡量亚太地区力量平衡的重要砝码。

(日本采购远程打击武器扩充军备)
值得一提的是,美方不仅在日本进行军力配置调整,包括引入先进导弹系统及加强网络部队建设,还计划将这种策略延伸至菲律宾。这不仅是在为台海问题做足功课,更是在增强他们进行“先发制人”式干预的能力。
从针对性的布局到逐步深化的兵力演练,种种迹象无不透露出两国合力施压的意图,在亚太地区掀起了新一轮风浪。
3.美日联合军事计划,中国如何应对?
去年,美日联合军事计划曝光,美军将在日本鹿儿岛、西南诸岛部署海马斯火箭系统。据悉,美国已经在冲绳部署了第十二滨海战斗团,该部队装备了无人机、先进雷达和两栖登陆舰等装备;日本负责后勤支援任务。双方显然是为一个更深层次的干预计划做准备。

(美军计划在日本部署“海马斯”火箭炮)
面对日美军事干预计划,中方坚决反对。在外交辞令中,中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警告这种地区军力集结将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同时,我国也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东风17等先进导弹,被视为解放军手中的“杀手锏”,其高超音速打击能力使得拦截难度倍增。这不仅是对日美同盟的震慑,也让外界看到解放军保卫国土的坚定决心和底气。
实际上,美国这种连横合纵虽然将军事力量推到了前线,但也将日本当成了阻挡解放军的“靶子”。日本如果想不清楚,最后只能自食恶果。事实上,无论美日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

(东风17导弹严阵以待)
4.将中国当成假想敌,美日给自己挖坑
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日美针对中国的战略动作,不仅局限于军事同盟的深化,还在于将中国明确列为演习中的“假想敌”。
日美联合军演,频频以中国为目标,直接挑动了整个亚太地区的神经。尤其是当这些演习的内容涉及台海问题时,更加剧了区域内的紧张态势。
日美的一系列动作,暴露出了其试图通过制造紧张氛围,从而谋取更大区域性影响力的真实意图。然而,这种带有强烈对抗性的战略,或许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国家的不满与抵制。

(美日军事动作或引发亚太国家抵制)
中方一贯主张在和平与合作中解决争端,而日美的军事同盟却在不断挤压这种可能性。长期来看,这种举动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甚至更广泛的对抗,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需要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对两国至关重要,事实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亚太地区国家在面对外部强大力量介入时,应展现出自身智慧,寻找合作共赢的途径,而不是简单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国际形势中保持相对的自主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