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真实的晚清老照片,秀女站成一排等皇帝挑选,衣着朴素长相普通
眾說烽耘

清宫选秀的流程与人们想象的大不相同。看过宫廷剧的观众可能以为古代选秀主要看颜值,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清朝,由于实行了独特的八旗制度,选秀程序比其他朝代复杂得多。有意思的是,选秀时最被看重的不是秀女的外貌,而是她的家族背景。这与现代选美比赛注重外表的标准形成了鲜明对比。

【选秀制度】

在清朝末期,由于国库日益空虚,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皇帝挑选秀女的规模明显缩减。尽管如此,选拔秀女的标准仍然延续了过去的严格规定,没有因为人数的减少而降低要求。

选秀仅限于八旗女子,普通家庭的女孩即便容貌出众,也无法参与这一选拔。

清朝的八旗制度包括蒙古、汉人和满洲三个部分。其中,满洲八旗的女性若未参与宫廷选秀,便无法自主决定婚姻。一旦这些女子进入皇宫,她们便会像商品一样被逐一筛选。

这些参加选秀的女子并非全是为了皇帝挑选的。皇帝有权选择自己中意的女子纳入后宫,也可以将她们许配给自己的皇子、亲王或其他皇室成员。这一制度既为皇帝充实后宫提供了选择,同时也为皇室成员的婚姻安排提供了便利。通过这种方式,皇帝不仅能够满足个人需求,还能通过联姻加强皇室内部的联系。这种安排体现了古代皇室在婚姻选择上的灵活性和策略性,既考虑了皇帝的个人意愿,也兼顾了皇室整体的利益。

对参加选秀的女子而言,能被皇上看中或与皇族联姻,无疑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自然要积极争取。特别是满洲八旗的姑娘,即便落选也不影响她们日后正常出嫁,因此参与选秀对她们来说是有利无害的选择。

清朝的选秀制度并非每年举行,而是每三年由户部组织一次。在选秀活动正式开始时,户部官员会将待选的秀女们集合在顺贞门外,每五人编为一组。待时辰一到,宫中的太监便会依次带领这些秀女觐见皇帝或太后。她们以五人一列的形式站好,供皇帝和太后进行遴选。

当皇帝或太后对某位女子有意向时,负责选拔的官员会保留她的身份凭证;反之,若未获青睐,这名女子便可自由离宫,回归正常生活,选择婚嫁。

入选的秀女还得参加下一轮筛选,顺利过关的就能成为皇帝的妃子或者许配给其他皇族成员,要是没选上,那就只能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

【选秀标准】

在挑选后宫嫔妃时,皇室更注重候选人的家世背景而非外貌。对皇帝和太后而言,美貌固然赏心悦目,但若缺乏显赫的家世,再漂亮的女子也只是徒有其表。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巩固政权、维系统治的政治联姻。通过选择出身名门的女子,皇室能够获得相应家族的支持,从而确保皇权的稳固。这种选秀标准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联姻的本质,即将婚姻作为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

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选秀女的标准与影视剧中的华丽形象截然不同。她们穿着简单,没有过多装饰。以慈禧为光绪挑选的后宫为例,皇后和妃嫔的容貌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相貌平平。然而,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她们背后的家族是否拥有足够的权势。这种选秀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联姻,目的是通过婚姻来巩固和扩大皇室的权力基础。因此,秀女的外表并非首要考虑因素,她们的家庭背景和政治影响力才是决定性因素。这种选秀制度反映了当时政治与婚姻紧密相连的社会现实。

清朝的选秀制度主要分为两类:八旗选秀和内务府选秀。通常提到的选秀指的是八旗选秀,而内务府选秀虽然名称相似,但实际上是为了选拔宫女。

这些女子大多出身于包衣家庭,经过挑选后被送进皇宫担任侍女,负责侍奉皇室成员。

这些秀女在宫中的处境极为艰难,宫廷制度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而且收入微薄,远非影视剧中描绘的宫女那般风光。她们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通过八旗选秀入选的女子能够享受富贵荣华的生活,而通过内务府选秀被选中的女子则命运多舛。她们必须在宫中战战兢兢地工作,直到年满二十五岁才能获得自由。

为了不被选中,这些秀女们特意挑选了款式普通、颜色单调的服饰,试图通过朴素的外表让评审们对她们失去兴趣。她们深知,只有让自己显得不起眼,才能避免被选入宫廷。这种刻意的低调打扮,正是她们为了达成落选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在选拔秀女的过程中,候选者会排成一行,由负责官员逐一审核,这个过程类似于在市场上挑选蔬菜时的做法。

【晚清秀女】

晚清时代,社会局势混乱,许多秀女家庭遭遇经济困境,导致她们无力购置华美服饰。这一时期,社会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秀女们的物质生活,使她们难以维持以往的光鲜形象。家庭经济的衰退使得这些秀女们的生活条件急剧下降,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穿着华丽。因此,秀女们的衣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经济的衰败。

在清朝末年留存下来的选秀照片中,可以观察到这些秀女的衣着相当朴素,她们并未佩戴任何奢华的珠宝首饰。

政治因素主导的选秀活动本质上成为家族背景的较量,外貌条件往往被忽视。从留存的历史照片中不难发现,部分参选女子的容貌确实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可以用其貌不扬来形容。这种选拔机制更看重门第而非姿色,导致入选者中不乏相貌平平之人。照片中的一些秀女形象,充分印证了当时选秀标准与外貌无关的事实。

这些相貌平平的秀女能够入选,并非依靠特殊关系,也不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审美标准与今人不同。实际上,她们之所以能出现在选秀现场,完全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撑。换句话说,她们凭借家族背景获得了参与选秀的资格。

在影视作品中,导演常常挑选外貌出众的女演员扮演宫廷选秀角色,并精心设计她们的造型。这种艺术处理方式旨在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与真实的历史场景存在明显差异。作为观众,我们需要明确区分艺术创作与历史事实,保持理性态度,不应将影视剧中的情节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