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中生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陆地的统治者,空中的爬行动物一翼龙和海中的各种爬行动物都不属于恐龙的范畴。恐龙按骨骼结构分为蜥臀类(含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臀类(主要含剑龙、甲龙、鸟脚类、角龙)两大类。经几代古生物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发现恐龙200余种,涉及各个恐龙类群,为世界恐龙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有上百种恐龙化石发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新疆、山东、内蒙等地。说明中国这片土地曾是恐龙的乐园。由其是早侏罗纪时期,云南恐龙的发现证实了泰提斯海沿岸的恐龙辉煌发展史。


在全球的恐龙爱好者中,地处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因为许氏禄丰龙而被人熟知。因为它不仅是中国大地上时代最早的恐龙,还是中国人自己发掘和研究的第一批恐龙化石,也是中国人自己装架和展出的第一具恐龙骨架。

禄丰龙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的早侏罗世,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禄丰龙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类,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食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禄丰恐龙化石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世界顶级资源。
发现禄丰恐龙的人叫杨钟健。
杨钟健(1897-1979),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1920年组织领导中国第一个地质学术团体一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钟健先生来到昆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工作站站长。1938年他领导进行云南红层研究,在元谋马街调查古近纪和新近纪地质,回程途中路过禄丰。在禄丰沙湾村找到一串出露的颈椎化石,这是一条比较完整的动物化石,经过挖掘、采集与核对地层时代,杨钟健先生和助手对化石进行研究和确认。
两年后,杨钟健先生记述沙湾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把其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同年,许氏禄丰龙在重庆北碚装架展出,这是中国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骨架。
许氏禄丰龙的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
杨钟健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他对云南化石的发现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杨钟健作为世界六大古生物学家之一(亚洲唯一),此照片悬挂在大英博物馆内。
云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掘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恐龙。境内分布的众多恐龙产地,使得云南成为中国恐龙演化史上的重要一页。
在云南省的昆明市(安宁市、晋宁县)、楚雄州(禄丰县、元谋县、牟定县、武定县、双柏县)、玉溪市(易门县、峨山县)、昭通市(威信县)等地,都发现了恐龙化石。

云南的恐龙,主要发现在红色粒状砂岩中,以侏罗纪早期的原蜥脚类为主,也有一些中侏罗纪的蜥脚类如川街龙等,而晚侏罗世与白垩纪的恐龙发现的则较少。
在恐龙化石发现地,分布着不同时期的恐龙。大部分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是侏罗纪早期的禄丰蜥龙动物群成员,如典型的禄丰龙、双脊龙、云南龙,但是也有侏罗纪中期(晚几千万年)的蜥脚类恐龙,如云南川街的川街龙。


自从三叠纪恐龙开始出现以后,到了侏罗纪早期,恐龙开始大发展,侏罗纪中期达到了繁盛,出现了许多巨型恐龙,到了白垩纪时期,恐龙开始了分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类型,直到白垩纪末期的小行星事件,陆生恐龙时代终结。云南的恐龙主要是侏罗纪早期的原蜥脚类,这类恐龙较为原始,很可能是后来巨大蜥脚类的祖先。原蜥脚类恐龙在远古的超级古陆上分布较广,尤其是欧亚的古特提斯海(古地中海)周边,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回放当时恐龙生活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刻解读早期恐龙的系统演化关系。后来的川街龙化石发现在中侏罗世的地层中,是我国发现的又一蜥脚类大型恐龙地点。
川街龙发现于1989年、1995年、2000年以及2011年,发现区域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的川街地区。
川街龙属蜥臀目,为大型草食性恐龙,身长约27米。这些巨型恐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那时的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地表布满大型森林。
云南的巨厚红层是远古云南恐龙时代的地层遗存。从距今1亿9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到距今1亿2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以禄丰龙、双脊龙、川街龙为代表的多种恐龙以及中国最早的哺乳动物,就生活在今天云南的广大地区。



王氏栗树龙化石出土于云南禄丰侏罗纪红层,目前云南禄丰早侏罗世的蜥脚型类恐龙共计6属8种,包括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巨硕云南龙、新洼金山龙、孙氏细细坡龙、程氏星宿龙和孙氏彝州龙。
滇中红层包括禄丰地区陆相保罗系层型、云南中部陆相保罗系、云南中部陆相保罗系
的古生物序列、禄丰地区陆相保罗系磁性年代地层等。在侏罗纪初期,印度 曾撞击欧
亚板块,引起中国西南地区构造格局的变化,从而使得亚洲大陆恐龙的出现。
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随后的恐龙大发展
三叠纪结束时,发生了生物大绝灭事件,但没有二叠纪末期的那次惨烈。虽然很多地方的恐龙在这次灾难中消失,但有些地方的恐龙幸存下来。随后,恐龙家族进入侏罗纪大繁盛时代。
恐龙蛋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据研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大者的长径超过50厘米。
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
恐龙的四肢,是很重要判断食性的化石。


云南远古环境和动物的协同演化实例很多,比如寒武纪海湾环境下的多样性生物发展,侏罗纪早期古特提斯海周边植被区域的原蜥脚类恐龙动物群繁盛,以及与喜马拉雅上升阶段云南地区温度变化和新生代动物群变化等。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其在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生命都会有相应的变化,这是环境与生物协同演化的最好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