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了2025年2月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货币支付排名。在前五大最活跃货币中,美元未能延续以往强势,大幅下跌1.22个百分点,日元和英镑占比小幅回落,欧元份额略微上涨,人民币成最大赢家,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位置。

01 美元的江湖地位稳固,暂时无法撼动
“去美元化”口号喊了很多年,各国也在尝试支付货币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依赖,目前取得一定进展,进程在提速,美元在国际贸易和货币储备领域占比逐渐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的存量实力不容小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带来强大的信用背书,让美元初步具备了世界货币的属性。

最近两年美元一直处于相对高利率周期,在最新的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与全球非美货币存在较大利差,美元资产吸引力大增,资本往来频繁,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支付地位,牢牢把持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的头把交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了,2025年2月的支付份额达到48.95%,环比上月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02 老牌发达国家继续吃老本,货币份额增长乏力
2025年2月,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支付占比分别是22.25%、6.89%和3.68%,排在全球最活跃支付货币的第二、第三和第五位,欧元甩不掉的“千年老二”,欧元区内部贸易往来也纳入统计,占比的“水分”很大,受地缘冲突影响,资本避险外流,汇率不稳定,存在较大贬值压力,欧元使用量大不如前。
英镑和日元这对难兄难弟不相伯仲,国内情况一言难尽,经济发展不尽人意,货币自然强不到哪儿去,特别是日本国债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日元头顶,让其不得翻身,在支付市场难有大的作为。

03 人民币克服春节假期影响,份额强势上涨
2025年2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占比4.33%,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与2025年1月相比,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4.92%,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8.07%。
一涨一跌之间,体现在支付占比上就是环比上月增长0.54个百分点,重回4%以上,把日元稳稳压在身下。
当然了,SWIFT统计的占比数据并不全面,货币互换、易货贸易以及通过CIPS直连发生的交易都不在数据统计范围内,相对来说,个位数的市场份额还是偏低了。

截至2025年2月末,CIPS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169家,间接参与者1478家。
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并不能完全体现人民币的实力,也和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匹配,未来进步的空间很大,随着中国坚持高质量对外开放,金融领域稳步放开,人民币国际化必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