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妖精的形象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一般和人们的接受心理有关系。从妖精形象的演变来看人们的接受心理,似乎可以看到人们心理的变化。

最原初的妖精形象是无形的,因为远古时期的人类崇拜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还认为万物有灵,认为对人类有利的就是神灵,对人类没利的甚至伤害人类的就是妖精。妖精的形象大多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神,一般没有具体形象,不管是一阵旋风还是一块奇怪的云,或者是长相奇怪的树,外形奇特的石头,奇形怪状的动物,都可以算作妖精。人们传说伏羲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女娲也是这种形象,似乎有了一定的形象演变。最原初的妖精是没有形状的,后来人们才塑造了心目中妖精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大多和人们惧怕的动物联系起来,出现了动物形状的妖精,还有植物形状的妖精,当然还有山里的怪石头等等,外形奇形怪状,总是让人觉得那么难受。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人们即便展开瑰丽的想象,也难以把妖精塑造成可爱的形象,总是粗制滥造,即便有人画出了妖精的形象,也仍然是那么狰狞可怖。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妖精的形象出现了一定的演变,就是半人半妖的形象,就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脑袋是个猪头,但身体和四肢是人形的。
十二生肖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脑袋是动物形状,躯体和四肢是人的形状,甚至穿上了将军的铠甲,手里拿着古代的兵器,算是守卫十二时辰的将士。这种半人半妖的形象属于过渡形象,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妖,或者下半身是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就像伏羲和女娲的形象,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蟒蛇。还有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鸟,还长了两个翅膀。有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树。这些形象只是适合当时人们的接受心理,而且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人们无力摆脱当时的生产力束缚,就逐渐接受了半人半妖的形象,总比无形的妖或者全都是面目狰狞可恶的妖精要好看得多。起码有了半个人形,让人觉得有些亲近,但又分明觉得不是人,而是吃人的妖精。越是这样认为,人们就越是远离这些妖精形象。倘若这些妖精为人类服务,那么这些妖精就是神,就像伏羲和女娲一样,为人类服务,就算是人类敬畏的神。当神和妖的形象无法区分的时候,只能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低。人们没有闲暇时间去搞娱乐活动,没有闲暇时间去塑造心目中美好的神灵形象和丑陋的妖精形象。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神灵和妖精就区分开来,神灵谱系按照人间官僚的谱系来塑造,最终弄得等级分明。妖精的形象却没有那么多的谱系,大多属于散养,甚至很多都是孤魂野鬼,没有什么谱系,也没有师承和门派。人们敬畏神灵,惧怕妖精。敬畏神灵的目的是让神灵赐福,让神灵保佑自己,惧怕妖精,只是要远离妖精,避免被妖精吃掉。神灵变成了人的形状,被弄成塑像,在寺庙或道观里端坐着,接受人们的香火供奉。而妖精并没有被弄成塑像,只是人们传说中的形象,或者画成了画像,倘若有塑像,也是在大殿里被神灵擒住,不是被绑着,就是被刀架在脖子上,或者被神灵踩在脚下,已经和鬼怪差不多了。在人们的意识里,妖精和鬼怪是一类,都是被神灵降服的东西,而不是人类可以轻易降服的。倘若有德高望重的和尚或法力高强的道士,就可以替人们降服妖精。就像《西游记》中的取经人可以降服高老庄的猪刚鬣一样,他们到处降妖除魔,驱鬼斩怪,算是弘扬佛法,也算给自己扬名立万。
关于神灵的故事有很多,挖掘起来也很容易,但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不容易,能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更不容易。而妖精的故事就不一样了,人们可以随意塑造一两个妖精,挖掘妖精身上的故事,或者说给妖精编造一些故事,就可以糊弄很多人。因为神灵成谱系,并不容易被重新塑造,而妖精并不成谱系,可以随便塑造,塑造完成以后就可以蒙骗很多人。到了现在,很多电影导演要编造妖精的故事,还要制成动画或卡通的形状,已经把妖精弄得亲近可人了,而不是那么狰狞可怖。即便妖精的形状有些奇形怪状,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因为这些奇形怪状的妖精是动画或卡通形状,有比较柔软的性质,也有一些朦胧的美感,甚至还透着几分可爱,当然就可以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导演和制片方会投资电影周边产品。制作一些关于片中妖怪的毛绒玩具或其他的文化用品,刺激年轻人购买。很多年轻人想要这样的妖精,甚至想把这样的妖精当成宠物来养,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只能买妖精形状的毛绒玩具或其他的文化产品,聊以自慰罢了。导演或制片方投资创造了妖精的形象,改变了人们的喜好。至于其他神话人物中的神灵,也可以搞这样的资本运作,赚钱的同时普及了古典文化。人们似乎是非不分了,偏偏喜欢妖精形象,可以说明社会资本的运作让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混乱,也让人们知道错的不一定是错的,对的也不一定完全对。

妖精的形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变,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形象,似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再盲目相信神灵或妖精了,却对妖精产生了另外一种文化上的审美,容易被一些文化工作者借鉴,也容易被利用。倘若妖精面目狰狞,没有人的形状,一些人就接受不了,而且会以吓坏小朋友为由拒绝接受。如此来看,妖精形象的演变体现了人们的接受心理,由此可以看到人们审美与审丑的时代特征,也可以看到社会的宽容程度以及人们的宽容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