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是汉传佛教中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的超度法会之一,旨在普济六道众生,尤其是水陆空三界的孤魂亡灵。在法会中,供奉和礼敬“十二天”是重要环节之一,代表对护法诸天的恭敬与祈请护持。
“十二天”的由来与象征
“十二天”源于佛教密教体系中的护法天神系统,代表宇宙不同方位的守护者,象征佛法对一切时空、自然力量的统摄和调和。这一信仰体系融合了印度教、婆罗门教等文化元素,后被佛教吸收转化,成为护持佛法、利益众生的神圣力量。
水陆法会中“十二天”的具体指代
不同经典对“十二天”的组成略有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十二位天神(按方位与职能划分):

1. 帝释天(东)
• 象征:忉利天主,护持东方,代表天界的权威与秩序。
• 形象:手持金刚杵,骑白象。
• 职责:护持佛法,统领诸天。

2. 火天(东南)
• 象征:火神阿耆尼,掌管火元素,净化与转化之力。
• 形象:周身赤红,手持火焰或宝瓶。
• 职责:消灾除障,净化秽气。

3. 焰摩天(南)
• 象征:阎罗王,掌管南方幽冥界,主宰亡者审判。
• 形象:骑水牛,持生死簿或人面杖。
• 职责:超度亡灵,平衡因果。

4. 罗刹天(西南)
• 象征:护法鬼神之王,威慑恶灵。
• 形象:狰狞忿怒相,持剑或斧。
• 职责:降伏外道,守护法会清净。

5. 水天(西)
• 象征:水神伐楼那,掌管江河湖海。
• 形象:持蛇索或龙,骑龟或鱼。
• 职责:平息水难,润泽众生。

6. 风天(西北)
• 象征:风神伐由,掌控风与大气。
• 形象:持风袋或幡旗,骑鹿。
• 职责:调和气候,驱散灾厄。

7. 毗沙门天(北)
• 象征:多闻天王,护持北方,财富与武神。
• 形象:持宝塔或戟,身披铠甲。
• 职责:赐福财富,护国安民。

8. 伊舍那天(东北)
• 象征:大自在天(湿婆)化身,统摄东北方。
• 形象:三目持三叉戟,骑黄牛。
• 职责:降伏魔障,助众生解脱。

9. 梵天(上方)
• 象征:创造之神,宇宙本源。
• 形象:四面四臂,持莲花、吠陀经等。
• 职责:护持正法,启迪智慧。

10. 地天(下方)
• 象征:大地女神,承载万物。
• 形象:手持宝瓶或谷物,脚踏大地。
• 职责:稳固道场,丰饶五谷。

11. 日天(日轮)
• 象征:太阳神苏利耶,光明与生命之源。
• 形象:乘马车或莲花,手持日轮。
• 职责:破除黑暗,增长阳气。

12. 月天(月轮)
• 象征:月神旃陀罗,清凉与安宁。
• 形象:乘鹅车,手持月轮或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