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2025年退休新规落地!这三类人不能延迟退休,快看有你吗?
纵深国际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划定三类人群不得延迟退休,而像李处长这样的管理人员正位列其中。这项新政自2025年1月1日生效后,究竟哪些人会被“卡”在弹性延迟退休门外?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说。

第一类受限群体:国有单位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

国企里的“一把手”们这次首当其冲。根据《办法》第四条,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必须办理退休手续。比如1965年出生的某央企副总,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哪怕他身体硬朗、经验丰富,最晚也得在2028年退下来。

背后的考量很现实:国企领导岗位涉及重大决策权,长期占据可能阻碍年轻干部晋升通道。不过弹性提前退休通道依然敞开——若这位副总在2026年满61岁时申请提前退休,只要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每月养老金能拿全额的95%。

第二类受限群体:公务员队伍

捧着“铁饭碗”的公务员们这次也被划入“不能延迟”范围。《办法》特别强调,公务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以某地级市55岁的女处级干部为例,新政实施后她的退休年龄延迟至58岁,但到龄后必须退休,想多干几年除非转岗到事业单位或国企。

不过公务员有个“隐藏福利”:根据《公务员法》,工作满30年或距退休不足5年且工龄满20年者,可申请提前退休。比如1985年参加工作的张科长,2025年正好工龄满40年,即便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他仍能申请55岁提前退休,每月养老金按正常标准的90%发放。

第三类受限群体:事业单位管理者

学校校长、医院院长这类岗位同样受限。《办法》将事业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与公务员同等对待,要求“到点就得退”。比如某三甲医院58岁的副院长,新政后退休年龄延迟到61岁,但到龄后无法像普通医生那样申请延退。不过他们有个折中选项:转为专业技术岗继续工作。以副高职称的医生为例,转岗后可按“具有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工作到60岁。

政策留出的活路:提前退休与正常退休不受限

这三类人群虽然不能延迟退休,但提前退休和按时退休的权益完全不受影响。弹性提前退休只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原法定退休年龄(女50/55岁、男60岁),二是缴费年限达标。比如某国企女科长1975年出生,原法定退休年龄50岁,新政后延迟到53岁,但她仍可在2025年满50岁时申请提前退休,养老金按每提前1年减发2%计算。

正常退休的待遇更有保障。以月薪1万元的处级干部为例,按新政延迟到63岁退休,基础养老金=1万×(1+1)÷2×38年×1%=3800元,比60岁退休多出3%。

退休新政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普通人更多选择权,又给特定群体划下红线。您或家人属于这三类不能延退的群体吗?对弹性退休政策还有哪些困惑?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信息源

中国政府网: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休这样实施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