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敏感时刻,李嘉诚次子现身北京!
创意民工

在遭受“卖国”批评质疑的敏感时刻,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来北京了!

据媒体报道,今天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李泽楷以盈科拓展集团创办人、主席的身份出现在官方公布的参会名单中。

李泽楷会回应“李家打包甩卖港口被美国人”的问题吗? 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海视楼觉得他大概率不会。

原因有四:其一,李家的经营大权目前是大儿子李泽钜掌控,李嘉诚幕后听政;其二,李泽钜、李泽楷早已“分家”,各自忙各自的生意;其三,这个论坛主要是高级智库型论坛,出席的都是政经要员,会议多为闭门会议;其四,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外界普遍认为李泽楷与父亲李嘉诚关系紧张,所以李泽楷可能不太愿意趟这趟浑水。(下图为李泽楷,源自网络)

众所周知,李嘉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泽钜1964年出生,与李嘉诚一样属龙,小儿子李泽楷1966年出生、属马。据说,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后,李嘉诚就在公司的会议室配备“专席”,让一个8岁、一个6岁的两个儿子旁听会议,接受熏陶。

但李嘉诚显然最爱的是大儿子,早早就进行重点培养,初中就送去美国留学,大学让他选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公司,从基层干起。2018年3月李嘉诚“退休”后,李泽钜成为长和系“掌门人”。

李泽钜性格非常像李嘉诚,家族亲友评价他“比较沉稳,不爱冒险,但在做生意方面非常强硬,不会错过从交易中赚取一分一毫的机会”,李嘉诚则说“Victor(李泽钜)比我更具魄力,我对Victor充满信心”。

在李家,李泽楷应该就是顶梁柱和命根子。1993年,李泽钜新婚大喜,李嘉诚就将李家大宅过户到李泽钜名下,李泽楷只好搬到外地去住。

1996年5月23日,李泽钜在下班开车返回家中的时候,被悍匪张子强带队持枪绑架。李嘉诚给了张子强10.38亿港元后,李泽钜由此脱困保命。虽然张子强的身份是香港市民,犯罪地点也分别在香港内地,但张子强最后在1998年12月在广州执行了枪决。

李泽楷是典型的富家公子,也有理工男的特征。2012年5月,李嘉诚正式宣布分家计划,由李泽钜管理长江集团,支持李泽楷发展事业;李泽钜得到了家族的大部分财富。李泽楷则独立发展电讯、科技、保险等业务。

据香港媒体报道,李泽楷因母亲之死而对嘉诚产生隔阂。因为,李泽楷与母亲庄月明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李泽楷回忆说,在李家这样的家庭中,母亲曾长期失眠,郁郁寡欢,自己长期在家陪伴伺候。1989年12月,庄月明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那一年,李泽楷23岁。

说了那么多,还是来说说“卖港”的事情吧。

3月20日晚,长江和记公司公布了业绩,港口业务的“成绩单”也被摆在台前。让人意外的是,李家削减的港口业务却是更赚钱的生意

简单来说,虽然港口及相关业务在和记公司总收益中占比9%,为各项收入结构中的最低,远低于零售提供的40%的收入比例。但是港口业务所带来的利润占比却高达15%。而且营收较上一年增长11%,净利润同比上升22%。

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由于港口吞吐量上升、仓储收入增加,大家应该想得到,这是谁贡献的。

但是,24个国家的53个港口、共计295个经营泊位权,一口气就卖了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199个泊位,简直就是“放血”大甩卖。

三十多年辛苦经营得来的无价之宝,一下子送给了美国,让特朗普高兴得眉开眼笑,成为“Big Deal (大刁)”。至于美国得到这些港口,对中国构成的潜在破坏力,他们“装糊涂”,可管不得了。

除了帮助美国加紧控制全球海运权、破坏“一带一路”全球基础设施硬联通之外,有网友还抛出一个观点:以后中国走向大洋的舰船停靠补给恐怕都增加困难了!

虽然2018年李嘉诚就退居幕后了,我们无法知晓此次出售资产给贝莱德集团的决定是出自李嘉诚本人,还是掌门李泽钜。但李嘉诚肯定应该是知晓的,他为什么没有阻止,事后为什么不回应呢?

网络流传的李泽钜对甩卖港口的回应,则显得狡辩,招致大骂。他的原话大致是这样的:任何人长期赌香港差都是错误的,只要香港和内地有庞大的投资机会时,我们都会投资。

海视楼觉得,这句话的逻辑有很大问题。正确的逻辑是:因为我长期看好香港或内地,所以我现在大举投资。而李泽钜的言中之意是,现在香港和内地没有很好的机会,所以不会投资。他这是要等着抄底的机会吗?如果是这样,他恐怕永远没有!

除了媒体讨伐,市场已经用脚给出了投票,李嘉诚旗下多家公司股价下跌,长和公司11天市值蒸发300亿港元,两家公司已取消业绩记者会。

不过,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2013年3月26日李嘉诚在业绩报告记者招待会中的新闻。他在发言中大谈“爱国”:“要讲真话、做实事,要真实的贡献”。然而现在观其行,却截然相反。

李家父子深受国恩,多次获得领导人高规格接见,如今却如此相报,未免令人失望。

也许还是人民日报2015年9月的文章说得好: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