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小人国真的存在:隐藏在太平洋上却被人类毁灭
濮闻咨询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诸多惊人的发现不断丰富着我们对自身的认知

其中,位于小巽他群岛的弗洛勒斯岛,成为了一个揭示人类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关键地点


2003年9月,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科学家们在这座面积仅有1.4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考古发掘

他们的目标是探寻史前人进入澳大利亚的线索,而这次发掘的结果,将震撼整个科学界

在弗洛勒斯岛的梁布阿洞穴中,科学家们进行着仔细的考古工作。古人类常常选择在洞穴中栖息,这一选择使得科学家们的发掘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很快有了重大发现——古人类的骨骼。经过深入研究,共发现了八具骨架。


这些骨骼的身高均在1米左右,起初科学家们误以为是儿童的骨架,但经过骨龄测算,结果令人震惊,这些骨架全都是成年个体这一发现仿佛让传说中的小人国在现实中得以重现,也证实了一种新的史前人类——弗洛勒斯人的真实存在。弗洛勒斯人的身世可以追溯到直立人。直立人最早出现在200万年前的非洲,之后逐渐向亚洲大陆扩散。

弗洛勒斯人的祖先便是直立人,他们跨越海洋,来到了弗洛勒斯岛,并在此定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弗洛勒斯岛的特殊环境,资源相对匮乏,为了适应这种生存条件,弗洛勒斯人逐渐演化成了小型人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矮态。

那么,弗洛勒斯人以什么为食呢?根据在梁布阿洞穴中发现的动物遗骸推测,他们的主要食物是岛上特有的弗洛勒斯巨鼠这种巨鼠的体型与兔子相仿,为弗洛勒斯人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此外,他们的饮食中还包括其他动物和水果等。弗洛勒斯人凭借着对岛上资源的利用,努力在这个小岛上生存着

在弗洛勒斯岛上,并非只有弗洛勒斯人经历了体型的变化许多动物也同样受到岛屿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弗洛勒斯剑齿象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小象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但在弗洛勒斯岛上,它的体型仅为师氏剑齿象的17%,肩高约1.3米,体重570千克尽管弗洛勒斯剑齿象的体型变小了,但它依然是弗洛勒斯岛上最大的陆生动物


对于弗洛勒斯人而言,弗洛勒斯剑齿象是极好的猎物,能够提供丰厚的肉源。
不过,关于弗洛勒斯人是否具备捕猎大象的能力,学界尚存争议

但在弗洛勒斯人的洞穴中发现的象骨和象牙表明,他们或许能够成群捕猎幼年弗洛勒斯剑齿象。

弗洛勒斯岛上还生活着一些其他独特的动物。科莫多巨蜥不仅生活在科莫多岛上,在弗洛勒斯岛也有分布

这种巨蜥体长可达3米,体重约80千克,对弗洛勒斯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此外,岛上还栖息着一种翼展可达3.5米的巨型鸟类——强壮秃鹳。


这种鸟类降落后头部距离地面仍高达1.8米,是岛上最高的动物。强壮秃鹳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充当着岛屿上的清道夫,但它们性情凶猛,甚至会攻击比自己小的动物,弗洛勒斯人也在其攻击范围之内。原本,弗洛勒斯岛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却被后来的智人打破了

智人以其卓越的生存能力迅速扩展到全球,包括东南亚地区。当他们抵达弗洛勒斯岛时,岛上的生态迎来了巨大的改变


智人拥有制造复杂工具、使用火焰、进行复杂语言交流和组织群体行动的能力,这使他们在与弗洛勒斯人及岛上其他生物的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的到来迅速摧毁了弗洛勒斯岛的原有生态系统,导致弗洛勒斯剑齿象等生物相继灭绝,唯有科莫多巨蜥因其难以捕捉和不具食用价值而幸存下来。
关于弗洛勒斯人的传说,在当地流传着“Ebu Gogo”的故事。传说中,这种生物身高仅约1米,外形似人,拥有简单的语言能力,身上长满毛发,常常偷窃庄稼和家禽,其形象与弗洛勒斯人初期颇为相似。

据说,Ebu Gogo与人类曾长期共存,但因其偷走并食用人类婴儿,最终遭到追杀,全部被烧死在悬崖边的山洞里。尽管这一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它可能源于早期人类与弗洛勒斯人接触的模糊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智人与弗洛勒斯人之间曾有过交集。

此外,关于弗洛勒斯人的基因也存在着一些争议。生活在弗洛勒斯岛上的兰巴萨莎俾格米人以矮小著称,曾有人怀疑他们是弗洛勒斯人的后代或携带弗洛勒斯人的基因

然而,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并无演化关系,弗洛勒斯人的基因并未在现代人群中得以保存,他们确实已经彻底灭绝。尽管如此,兰巴萨莎俾格米人的矮小特征,还是让人们联想到了岛屿矮态现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