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后的20多年里,韩国是唯一一个被认证了的发达国家。
然而,依照韩国现在面临的严峻现实,这个国家极有可能会再倒退成为发展中国家。
非但如此,未来的韩国由于人口出生持续负增长,还有很大可能会彻底从地球上消失。那么,韩国究竟面临怎样的严峻问题?

4年前才被定义为发达国家
在80后和90后的印象中,韩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可实际上,直到2021年夏天,韩国才被正式定义为了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认证权掌握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手上。而在2021年的第68届贸发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韩国地位变更案,正式将韩国认定为发达国家。这是自1964年贸发会议创立以来,第一个国际地位发生变更的国家。

发达国家的定义在国际组织中其实并不统一。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高、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基本上都会被定义为发达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韩国实际上此前就已经符合这个标准了。之所以到2021年才被正式定义,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为是获得了最终的认证。

成为发达国家以后,将不能再像发展中国家那样从世界银行获得低利息的贷款,发达国家也要承担更高的关税,同时还要承担无偿的救助捐款。
从国家自豪感的角度看,韩国人当然愿意获得发达国家这个称号,可从实际体验的角度出发,每个韩国人实际上还体验不到发达国家的快感。

韩国的房价很高,整体就业形势较差,社会贫富也在持续加剧。这些情况虽然在其他发达国家也存在,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其他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都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
眼下的韩国则不一样,刚刚被定义为发达国家,国内面临的一系列严峻形势就已经让全体韩国人感到焦头烂额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韩国接下来如果没有继续向前发展,回退到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韩国的经济奇迹是伪奇迹
韩国作为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20世纪中前期和整个朝鲜半岛在内都被日本殖民者所统治。20世纪中后期,韩国又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国家的整体发展,韩国的经济一度很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朝鲜的发展甚至都比韩国要好。
不过,随着美国的帮助,韩国从20世纪后期开始便有了发展的技术和资金,从而就出现了人们经常所说的“汉江奇迹”。

这样的发展同样出现在日本以及德国,因为美国对后两个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所以日本在战后也创造了经济奇迹,德国也出现了所谓的“莱茵河奇迹”。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韩国的经济奇迹是伪奇迹。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韩国之所以能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了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最关键的是还得到了美国开放的市场。

说的直白一点,韩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美国的帮助之上的,当然日本和德国战后经济的发展,也建立在美国的帮助之上。
但区别在于,日本和德国,尤其是后者,在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已经达到过一定程度,无论是技术还是整体的发展观念,都曾经跨入过发达国家的行列。

韩国则不一样,在列强殖民时期,韩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家,后来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才蜕变成为了工业制造业的国家。换句话说,韩国没有自我发展的真正基础动力。
一旦失去了美国的外部助力,尤其是失去全球化这套运行了几十年的规则,韩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原形毕露。

现在特朗普表现出一副反全球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韩国的整体发展敲响了警钟。换句话说,韩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了真正的附着力,自己作为像寄生虫那样似的发展,未来将发生重大的变故。
除了外部即将发生的变化以外,韩国国内自己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问题。

成为发达国家后发展乏力
在2021年被定义为发达国家后,2023年韩国的经济增长只有1%左右,低于外界普遍的2%的预期。
由于经济增长后继无力,韩国银行在2024年底的时候又下调了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之后分别是2.2%和1.9%。

按照目前的这种趋势,到明年,韩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到1.7%以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估值,从今年到明年,韩国的经济增长最多不会超过2.3%。
不管韩国人是否愿意承认,推动经济发展的出口业务正在迅速减缓,韩国国内的消费短时间内也没有快速恢复的迹象。

简单来说,国内没有人消费,国外又没有自己产品的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堆在仓库里吃灰,这种局面下,经济怎么可能会增长呢?
韩国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刚被定义为发达国家,经济引擎就停止转动了。造成经济后继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领域的三大问题
韩国国内的政府主导、财阀推动、财政举措曾经是经济发展的3根主要支柱,但是现在,这3根支柱却变成了3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从政府主导的财政支出角度看,所有发达国家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有很大一部分会向社会领域倾斜,这既是发达国家给民众的福利,又是国家希望民众有能力消费,进而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韩国这不一样,政府每年主导的财政支出大部分都倾斜到了企业经济发展部门。因为韩国没有基础,过去多年为了尽快发展,所以才会用这种方式来保证更高效率的增速。
换句话说,多年来韩国政府并没有看重居民的消费作用,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中国家更接近,甚至比某些发展中国家投入的水平还要低。

韩国的经济奇迹塑造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正是快速工业化以及出口大规模增长时期。政府每年将绝大多数资源都集中在促进经济增长领域了,而没有推动建立广泛的福利计划。
尤其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韩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在健康、养老、失业、住房等社会项目的支出上相当少。

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16年期间,韩国的公共社会支出,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德国和美国。
哪怕是2021年被定义为发达国家后,韩国依旧把主要的财政和资源投入到了经济发展领域。这产生的巨大问题就在于,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达到一个更高的幅度,没有钱消费,经济发展就会后继乏力。

其次,韩国多年来主要有各大财阀来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和财阀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发展默契。财阀赚钱,同时给民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样反过来可以让政府在福利支出上减少开支。
这种模式弱化了政府建立强大社会福利体系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政府在社会支出上的短板

表面上来看,只要韩国的财阀能够继续赚钱,民众也能喝到汤。但现在的问题是,韩国在对外出口以及经济发展上遇到了中国强有力的阻击。
钢铁、造船、石油、汽车,多个韩国曾经的支柱产业,目前都遭到了来自中国的全面竞争,尤其是韩国的制造业,早就亮起了红灯。

未来,如果韩国财阀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复存在,韩国民众连汤都喝不上了。而韩国政府此前又没有建立起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的福利体系。
在这种局面下,韩国的经济会亮起红灯,民众会失去工作,更有很多群体可能会重新陷入贫困的境地,而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韩国整体的财政举措很谨慎,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不愿为全社会民众来负债。
2021年的数据显示,韩国政府的债务为51.6%,这一水平大大低于经合组织国家102%的水平。

表面看起来,政府负债率低是好事,在面临经济冲击的时候,遭遇的经济风险会低很多。可问题在于,韩国政府的低负债率是由于低社会支出导致的。
政府不愿意为民众以及全社会的福利花钱,反过来推高了家庭的债务水平,也就是说,韩国民众的负债水平相对较高。

负债、消费、生育陷入恶循环
目前,韩国家庭负债的水平远远高于企业。在这种局面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并不愿意消费,甚至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也不愿意生育,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压力巨大的社会。
也就是说,韩国正在像日本那样,也越来越趋向于变成“低意愿社会”。年轻人除了工作不愿意跟社会保持任何联系,长时间宅在家中又怎么可能会促进消费增长?

统计显示,韩国有 1/4 的个体经历过某种精神疾病的困扰,在世界上的富裕国家中,韩国的自杀率最高,青年失业率占比更是达到了40%。
韩国的青年群体中,19岁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有接近60%的规模仍旧和父母住在一起,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失业以及财务困扰。

也就是说,家庭负债使得韩国人不愿意消费,青年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又加剧了竞争的压力,最终导致年轻一代连生育意愿都没有了。
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不要说经济发展,就连韩国这个国家在接下来都有可能会彻底消失。

因为韩国的人口负增长相当严重,现在处在全球最低的水平。根据韩国国内的统计,从2022年到2072年之间,韩国的总人口将会从5200万左右下滑到3000万左右。
没有人愿意生育进一步又推动了国内消费形势的恶化,而没有消费最终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持续停滞,一切都形成了恶循环。所以在这种局面下,韩国到下个世纪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结语
韩国国内的学者也指出,目前他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韩国政府接下来不能解决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停滞的问题,未来的韩国将万劫不复。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国家发展是为了让民众过上好的日子。只有全体国民有能力消费,并且有意愿生育,社会整体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说到底,推动经济发展是一种目标,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全体国民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显而易见的是,韩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遵循这样的逻辑,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一系列问题。接下来,韩国回退到发展中国家都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真正严重的问题是年轻人持续不生育。

所以,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负面例子,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就是前车之鉴。
《韩国正式被认定为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什么?》 大众网 2021年7月8日
《正在消失的韩国经济奇迹》 第一财经 2025年1月19日
《韩国必须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青年失业问题》 第一财经 2024年1月28日
《人口开始负增长,韩国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吗?》 新京报 2021年3月16日
《韩国应把人口锐减视作政治和经济进化的分水岭》 韩民族日报 2024年4月30日
《韩国严重人口危机为各国敲警钟》 大公报 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