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个词汇在近些年可谓是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和新闻标题上,中美之间的“供应链之争”,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集中在稀土这个领域内。
美国对于我国的稀土其实是非常非常的依赖的,尤其是美国的高端军事领域,更是对我国的稀土供应异常的依赖。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说法,如果中国对美国进行稀土断供,那么美国的F-35甚至都无法进行正常的供应。
前不久我国对美国断供稀土之后,美国应当向日本自卫队交付的F-35都被推迟交付了,足见中国稀土对美国高端军工行业的影响...
搞不定就是搞不定
去年年初,美国能源部就宣布将会增加17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加强“关键矿产供应链”,而在2023年,美国就已经在该领域拨款3200万美元。

如果从2020年开始算的话,那么美国在该领域的投资甚至已经高达两亿美元。
彭博社曾经就美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问题,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四十多位行业高管,政府官员以及政界人士进行过专访,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美国经过数年的努力,仍然没有摆脱对中国的“矿产依赖”,美国的努力成果事实上“相当的有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对美国断供稀土之前,过去的十年时间内,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稀土比例大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中国对美国的稀土供应量占美国进口总数的70%左右。其中某些品类的关键矿产,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例甚至高达94%。
美国的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非美国无法找到“矿产源替代”,而是整个产业链存在问题。

事实上,中国虽然有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但是整体占比却谈不上绝对,美国依然可以从越南,澳大利亚和巴西寻求替代。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稀土本身是一种伴生矿,仅仅只有矿产本身没有意义,仍然需要相应的提纯技术,才能够将稀土从矿石变成可供使用的原材料。
而这项提纯技术,目前仅仅只有中国具备。

而美国至今依然没有建立一个从采矿,加工精炼,再到族中产品的完整且协调的关键矿物产业链体系。而大多数开采稀土的国家,都必须将自己的原矿送到中国进行精炼提纯,才能获得可供直接使用的原材料。
除了稀土矿物之外,中国还占有全球98%的终级石墨市场,而美国自己已经几十年没有开采过任何石墨了,2023年10月中国宣布对石墨相关物项进行出口管制之后,美国立刻制定了阿拉斯加石墨项目,并且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且投入了3750万美元的资金。

然而广泛的观点认为,这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看到初步的成效。客观来说,美国的努力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效果,只能说是“收效甚微”,有进展,但是进展非常的缓慢。
军备储备严重不足
俄乌冲突以及巴以冲突爆发之后,美国的弹药库因为支援乌克兰和以色列而被快速的消耗,卡内基国际和平就在去年的一篇报告中强调,北约军队已经面临关键矿产短缺的问题,如果中美局势持续升温的话,这种情况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美国国防后勤局战略物资处负责50种美军所需要的关键矿产的紧急供应,这一部门仅有80名员工,却掌握着美军的“后勤命脉”,而自从2024年以来,该部门所掌握的关键矿产便常年不足。
美国国防部2023年的评估则认为,如果爆发大规模的中美常规冲突,那么美军将会面临69种物资的短缺,而目前美国的库存仅仅只够满足一年中冲突所需的40%。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美之间因为台海而爆发战争,那么中国仅仅只需要撑过最初的三到四个月,美军的战争机器就会自己停下。

截至2023年4月,美国国防后勤局战略物资处所储备的关键矿物仅价值9.123亿美元,这甚至不能满足美军关键矿产材料预计需求的一半。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美国有着强悍的军事工业,以及各种先进的武器技术,但是只要没有原材料,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美国的先进装备可能仅仅只能在最开始的几个月出现,而中国军队甚至不需要完全将其摧毁,只要熬过一段时间,这些装备自己就会因为零件供应的原因而变成一堆废铁。

美国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稀土消费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3年美国进口了大约400吨的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也是二百多种产品的重要原材料,用途相当的广泛,在国防工业中,稀土被用于制造制导系统,激光设备,声呐,雷达,电子显示器等等设备。

除了国防工业之外,稀土还是手机显示屏,核工业关键组件,超导体,电动汽车的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医药技术开发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美军如果需要制造一架F-35战斗机,至少就需要用到400公斤的稀土元素。
如今中国已经对美国进行了部分稀土断供,这对于美国的工业堪称是“毁灭性的打击”,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只会变得更加难以达成...
《美国尚难撼动中国稀土主导地位,军工产业或将难为无米之炊》 孙承
《分析人士:中国可能利用稀土报复美国》 达斯古普塔
《中国禁止对美出口关键稀有矿物质》 纽约时报中文网
《稀土为何成了特朗普的“执念”?》 新华网
《随着特朗普大渲染对华贸易战 外界对稀土供应的担忧加剧》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