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雍正王朝:雍正不如康熙,玩不懂“帝王心术”?你可能误会了!
眾說烽耘

雍正皇帝一当上皇上,就急着想干出点成绩来。他盼着快点收回国家欠的钱,急着挑选有才能的人,还特别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不仅是康熙皇上看好的接班人,更是大家心里公认的大清领头人。

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雍正太着急了,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他本想拿山西当做个追回欠款的榜样,还特意给刚升官的“山西巡抚”诺敏封了个“第一巡抚”的美名,想让其他省份都学学,可没想到,这事儿很快就出了岔子。

田文镜在去河南当“河南巡抚”的路上,经过山西(从北京去河南,他却不走直线,偏要绕到山西去,这里面的道道,你琢磨琢磨),“碰巧”发现了山西在短短半年里就把欠国库的钱还清了的不对劲,接着,他就赶紧给雍正皇帝递了一份报告。

好了,现在有个问题,雍正皇上该怎么处理呢?

要是皇上下令详查此事,那结果就会像隆科多说的那样:

我认为,山西藩库里那三百万银子摆在那儿,说明诺敏说的话是真的,皇上封他为天下第一巡抚,看来真是英明。

诺敏是隆科多推荐的人,要是诺敏有啥差错,那就说明自己看人不准,推荐不当,得跟着一起担责呢!

这话是在给雍正皇帝提个醒:你得留心接下来的打算,毕竟你才刚把诺敏夸成“头号巡抚”。要是现在下令严查,真查出啥不对劲,那不就等于自己扇自己耳光嘛。我可以担这个责,但你得想想,能不能受得了这丢人的结果。

记住啊,你刚当上皇帝没多久,要是威信没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可要是雍正皇帝假装没看见,那事情就会像廉亲王胤禩说的那样了。

不说山西的问题,那就是田文镜的责任了,这事儿到底是谁的错,朝廷得查明白,不然朝里朝外都会瞎猜,人心也不稳。我怕皇上正月十六下的命令,让各省两年内补上国库的亏空,到最后又白忙活了。

田文镜的一份奏章,在朝廷和民间都掀起了大风浪,其他省份也都在眼巴巴地瞧着朝廷怎么表态。你要是严查,说不定会自讨没趣;可要是护着,那大家就会觉得你说的“两年补齐国库亏空”不过是句空话,再没人信你了。

诺敏那档子事,还有山西那事儿,跟廉亲王胤禩八竿子打不着。他就是想瞅着雍正皇帝出丑,巴巴地等着看雍正新朝闹笑话。要是雍正真成了大伙儿的笑料,那他心里头错失皇位的疙瘩也算是解了!

咱们再来瞧瞧雍正皇帝是怎么应对的:

我的意思是派图里琛去,你们觉得怎么样?

没有说不管,也没说要彻底查清楚,先派个人过去瞧瞧,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再想办法!

雍正皇上的选择呢,就像是站在了廉亲王和隆科多中间,既不反对谁,也不支持谁,这样一来,谁也没法说不行。但这么重要的事情,雍正皇上咋就只派了个“头号御前侍卫”去处理呢?

图里琛既忠心耿耿,又能靠着自己的特别地位全力支持田文镜,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山西亏空案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记住啊,雍正皇上以前管过收国家欠债的事儿,他深知这活儿有多棘手。山西半年内就把欠国家的钱都还上了,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他心里明镜似的。他就是打算趁这次机会,杀鸡给猴看,让其他省份都老实点儿。

你得明白,雍正皇上虽然发了话,说要在两年内把国库的债都还上,但这事儿能有两种搞法:一种是真按照皇上的意思,老老实实地把钱都还干净;另一种呢,就像诺敏那样,要么玩虚的,要么就压榨老百姓。

雍正皇帝肯定不想看到第二种情况出现,于是他决定先杀只鸡给猴子看,不在乎丢面子,甚至不惜亲自向全国百姓下跪道歉。他这么做,就是想让其他省份明白他追回国库欠款的决心,确保在两年内真真切切地完成还款任务。

因此,田文镜特地绕了个远路去山西,结果还真让他撞见了山西的那些问题,接着他就赶紧写了奏折,把山西的情况如实上报了!

不过,隆科多可不想诺敏惹上麻烦,所以当天晚上他就把图里琛叫来,打算给他提个醒。

图里琛,你这次去的任务可不简单,责任重大啊。

要留意啊,说了这句话后,图里琛没啥动静,只是默不作声。

隆科多见图里琛开始装傻,连忙换了个方式,直接放出狠话:

皇上的名声,朝廷的形象,全都靠你一个人撑着啦。

事情搞砸了,皇上会没面子,朝廷也会难堪,你想想自己会有什么结果?

一听这话,图里琛就像被火烧了屁股,连忙摆出一副求人的样子:

还请大人不吝赐教,给些指点。

当然,图里琛心里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之所以自己不先开口,就是想让隆科多自己先挑明了说。

这种事,你要是主动说出来,那就得担起主要责任,要是被动地听别人说,那就只能按命令行事,责任自然就少了很多。

这位皇上刚登上皇位,拼命治国理政,好不容易才把山西打造成一个典范,你要是在这时候闹笑话,我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啥是笑话呢?

让领导出丑那可就成了笑话,给领导难堪也就是个笑话啦!

山西是领导树立的好榜样,得保护好,得掩饰好,别太计较,有时候得装糊涂,心里明白但不说破,这点很重要!

可到了第二天,雍正皇上又把图里琛叫了过去,给了他另一番嘱咐:

雍正:隆科多,他都跟你讲了些什么事情啊?

图里琛:皇上,隆中堂让我跟您说,得时刻想着维护您的威名和朝廷的形象。

在职场上混,最重要的是,宁愿少交一个朋友,也别多树一个敌。要是不关自个儿的切身利益,千万别去主动坑人或找茬。能帮上忙时就搭把手,帮不上就闭嘴,总之,别老想着把别人往火坑里推。

隆科多就是想让图里琛别太较真,装糊涂算了。但要是直接这么说,就显得他太自私了。不过呢,要是说他是为了维护上司的名声,保护朝廷的颜面,那听起来就高尚多了。

同样的话换个说法,说法不同结果就会两样!

当然,雍正皇上更想知道图里琛会怎么做决定。

你心里到底是怎么盘算的呢?

该咋琢磨呢?

领导,我会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事。

领导的面子,怎么能不重视呢!

报告领导,我会灵活处理,不会过于死板较真。

可以这样做事情,但可不能这样说话!

因此,对于领导的这个问题,我们根本找不到答案,只能再把它抛回给领导。

全都按照皇上的吩咐来做。

老板说,老板的话就是规矩,老板指哪里我就去哪里,你让我公正办事,我敢把山西的官府都掀了;老板让我敷衍了事,我敢直接跟田文镜对着干!

接着,老板就给出了指示:

我没啥别的吩咐,就一句话,你得记住,到了那儿先别急着说话,把实际情况搞清楚了,赶紧回来告诉我,懂了吗?

听到这个命令,图里琛明显呆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回了一声“是”。

图里琛怎么突然拿不定主意了呢?

这个迟疑就像雍正皇帝首次上朝时,十阿哥胤俄偏偏要上厕所,雍正硬是把火气压了下去,张廷玉向他投来佩服的目光。跟张廷玉一样,图里琛也是历经两朝的老臣了,碰到这种事通常都有老办法应对,可雍正皇帝这种不顾形象、只求真相的做法,着实让人惊讶,紧接着就变成了钦佩。

皇上叫啥名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的真相,碰到这样的命令,谁能不惊讶呢!

图里琛按照雍正的命令,和田文镜一起迅速弄清楚了山西亏空案的情况,两人一起写的报告很快送到了雍正手上,接着,上书房的三位大臣连忙赶到皇帝面前。

图里琛和田文镜一起上的奏章到了,告的是诺敏和山西那二百九十七个官员。朕这回可被诺敏给耍了,这事儿简直太离奇了,你们也都瞧瞧吧。

要记住领导着重说的话,“我被他耍了”。如果只是不涉及好处的骗,那只是品德有问题;但要是跟利益挂钩的骗,就违法了;而要是骗了皇上,不管啥原因,那都是犯了“欺君”的大错。

领导表明了立场,你心里就该有谱了,别再随便乱说话!

但领导接着又说了一句,好像是对自己刚才说的话进行了补充或者说是改正。

山西真是个宝地,杏花村的美酒,清徐的好醋,加上那满山的煤,咋就变成了这样呢?

真遗憾,挺可惜的,还有点感觉被人不重视的滋味。那么,领导的这种表现要怎么去理解呢?

还没想到要下狠手,这事儿还有商量的空间!

不过,雍正皇帝向来是喜欢和厌恶都表现得很明显,甚至还被人整体评价为“心狠手辣,多疑善变”。面对这样大的“骗皇帝”的罪名,他为啥会有这样的态度呢?

很显然,他在观察,看三位大臣会有什么反应,其实更是想给满朝文武发个信号,告诉他们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让大家赶紧上书进言,好让雍正皇帝更加了解大家的真实心思。

张廷玉果真是个老练的国家智者,他率先表明了立场。

我们这些大臣在朝廷里地位不低,可却没提前做好准备,请皇上责罚我们。

领导也会犯错啊?怎么可能呢!就算真的出了差错,那也是手下的人没早点提醒,或者没早点看出问题来。

头儿?

领导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也会犯错。

这事儿都是我们的错,请领导看着办吧!

张廷玉说完后,马齐连忙接着说道:

这件事儿,上书房得负主要责任,请皇上惩罚,这样也好给朝野上下一个说法。

范围已经缩得很小了,就定在“上书房”那里。而上书房里总共就三位大臣,所以说的是谁,一眼就能看出来!

马齐说得直白:诺敏那边出了岔子,得先拿推荐他的隆科多是问,这样才能给朝廷上下一个说法!

隆科多一听这话,屁股坐不住了,连忙开口辩解道:

诺敏是奴才我提上来的,要说有错,奴才我得先担着。不过奴才琢磨着,诺敏这家伙主要是太急着想立功了,他和那些贪污受贿、不干活儿的官员不一样。咱们得把这事儿弄明白,也好给朝廷上下有个说法。

隆科多毕竟还年轻,比不上张廷玉和马齐的老练。上司都已经指明诺敏是“骗君上”了,你却还想帮着遮掩,总说诺敏“有苦衷”,甚至还想让朝廷对诺敏“网开一面”。你这是想说上司判断有误,还是想赶紧推卸自己的责任呢?

马齐原本就盼着雍正皇帝能找隆科多的麻烦,一听隆科多这么遮遮掩掩,心里更加不乐意了,当下就反驳了回去:

他这是在骗皇帝,比贪污受贿、不认真负责工作更加可恶。

这儿有个事儿挺让人好奇,马齐和隆科多之间到底有啥过节呢?为啥马齐非得跟隆科多过不去,要追究他的责任呢?

官场里的事儿挺复杂,有时明着斗,有时暗地里吓人!

马齐现在在上书房排第二,虽然他是个老资格的大臣,但以前站过皇八子胤禩那边,还被康熙皇上多次批评过。可隆科多不一样,他是帮雍正皇上上位的大功臣,现在还是雍正眼前的红人,对马齐的位置威胁可大了。马齐自己能不犯错,却挡不住隆科多继续建功立业。要是隆科多再立点功,往上升一升,那马齐的位置可就不保了!

因此,马齐要是想稳住自己的位子,就得时不时地给隆科多找点麻烦!

隆科多心里当然清楚这一点,可就是因为他斗争的经验不够,所以老是掉进坑里。就像现在,马齐一攻击他,他又马上犯了个大错。

按照马大人的想法,难道是不管皇上的名声了吗?

同事间如果闹矛盾,别拉别人下水,更不能把麻烦推到领导那儿,这在单位是大忌讳,只会给自己多树敌。

你俩吵架,非得把领导扯进来,想让领导被迫站队支持你,这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不过,雍正皇帝心里已经清楚那三位大臣的真实意图,既然目的达到了,他才不在乎他们是否会吵架,有没有矛盾,于是随口就下了命令:

行了,你们都先退下吧,让朕一个人静静。

这条指令一下,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叫了声“皇上”,似乎都不想这么快结束聊天!

张廷玉心里想的“皇上”这事儿挺简单:您还没对我们发落呢,咱可不能给您难堪,更不能让您记错了事儿!

马齐对皇上说,其实是想提个醒:隆科多那事儿您还没办呢,得赶紧拿出点厉害手段来!

隆科多对皇上说:“您可得给我们个明白话儿,别让我们就这么被撂下呀。我到底哪儿做错了?您得指出来啊,可不能光听马齐他一个人在那瞎说!”

雍正皇帝默不作声,只留下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背影,意思是说:要是你们都安心了,朕可就难以安心了!

(以下内容仅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故事和角色来说,请各位观众自行分辨)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