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高调喊出“中国是敌人”时,南海注定不平静。
从美菲日澳的“Squad”密谋扩编,到G7声明罕见删除“一个中国”表述,一场以遏华为目标的“新八国联军”正悄然成型。

菲律宾的“变脸”、印度借机搅局南海。那么,面对八国合纵连横的围堵,中国能否破局?
一、菲军官拉拢印韩入“Squad”
据媒体报道,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3月19日在印度瑞辛纳论坛上公开宣称,美菲日澳组成的“Squad”拟邀请印度和韩国加入,直言四国需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

我国网友评论:菲律宾已经玩上新时代的合纵连横了,可见他们雄心勃勃的背后有多少矛盾。
事实的确如此,菲律宾的急迫性源于内忧外患。
国内方面,马科斯政府因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引发政治地震,达沃市“独立公投”和军方分裂加剧动荡。马科斯为转移矛盾狗急跳墙——选择升级反华调门,试图借外部危机凝聚国内支持;
国际层面,G7外长会删除“一个中国”表述,美日澳菲加速军事勾连,为菲律宾壮胆。所以,布劳纳此时访印,旨在将印度拉入反华阵营,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然而,这一套不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老掉牙策略,其可行性也大打折扣。
印度虽在南海向菲出售武器、派军舰巡航,但其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和中印关系回暖趋势使其难以全面倒向美国阵营。另一边的韩国虽亲美,但尹锡悦政府深陷弹劾危机,政局不稳使其难下战略决心。此外,菲律宾自身实力孱弱,所谓“Squad扩编”更多是虚张声势,实际决策权仍掌握在美日手中。
可以说,对手们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仍然内部矛盾不断。

二、菲印“统一战线”背后的敌意
菲律宾与印度近期互动频繁,布劳纳访印期间将中国定义为“共同敌人”,这几件事凑在一起肯定有着共同的国际局势背景。
对菲律宾而言,“敌人”标签是内政工具而非战略选择。
马科斯政府自2023年加速与美军合作,开放九大基地、部署中程导弹,却在舆论上始终避免直接称中国为“敌人”。

此次突破禁忌,意在向美国证明他们的“反华价值”还很多,意图换取更多支持以稳固政权。
不过,菲律宾高估了美国“协防承诺”的可靠性。美国智库多次警告,菲律宾远在“第一岛链”之外,美军为其与中国开战的可能性极低。一旦南海冲突升级,菲律宾恐成美国“代理人战争”的炮灰。
印度三个则是老演员,他们左右摇摆也不是一次两次,此次试图借菲制华实现大国野心也十分寻常。

莫迪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借中菲南海矛盾拉拢菲律宾,既可通过军售牵制中国精力,又能在中印边境谈判中增加筹码。
但印度忽视了两点:
一是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缺乏法理和实力支撑,印度的介入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二是中印关系正从低谷回升,印度若过度冒险,将破坏双方在金砖、上合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红利。

三、“新八国联军”引发风雨欲来
据媒体报道,3月14日的G7外长声明删除“一个中国”表述,转而强调“反对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这标志着西方对华遏制从“暗桩”转向“明牌”。
结合美日澳菲军事联动、拉拢印韩等动作,一个以G7为轴心、菲律宾为支点的“新八国联军”已现雏形,其威胁远超单一军事联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维护条约权利”为名,如今G7声明则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装遏华行动,本质是维护霸权、压制中国崛起。
菲律宾在此框架下甘当棋子,甚至炒作“中国威胁”为美军进驻中业岛铺路,再现百年前“引狼入室”的悲剧。
那么,中国该如何破局?

首先,中方需戳穿“小圈子”的非法性。中国—东盟对话机制仍是南海问题主渠道,菲律宾绕开东盟搞“小集团”注定孤立。
其次,分化瓦解“新八国”内部矛盾——利用欧洲国家对华经济依赖、印度战略自主倾向等。
最后要强化军事与法理反制,解放军要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部署防御性力量,让挑衅者知难而退。

从“Squad”扩编到G7变阵,菲律宾的“敌人”叙事背后是旧霸权对新秩序的疯狂反扑。但历史早已证明,任何围堵中国的“八国联军”终将被时代浪潮吞没,所谓风雨欲来,不过是大国航船的“洒洒水”。
菲军官:美菲日澳集团Squad拟邀印度和韩国加入
警惕!G7声明竟未提"一个中国"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